中國孩子難得敢說真話,卻是在一檔抄襲節(jié)目里

2018-7-1 22:06 轉(zhuǎn)載 · 圖片42

原創(chuàng): 楊二芋

又有一檔芒果臺的節(jié)目被觀眾質(zhì)疑抄襲了,名叫《少年說》。

它疑似抄襲的是日本TBS電視臺的《校園瘋神榜》,目前在網(wǎng)上沒有搜到相關的版權說明,只是有消息稱節(jié)目組與日本另一家電視臺NHK有合作。

原版節(jié)目自1997年開播以來一直深受日本中小學生的喜愛,尤其是招牌欄目《未成年的主張》,每每播出都是收視率巔峰。

顧名思義,“未成年的主張”就是讓孩子們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站在學校的天臺上喊出個性的宣言,沒有人干涉,反倒會受到老師同學的很多鼓勵。

這些孩子沒有話筒,只有一根安全繩綁在腰上(據(jù)主辦方說是怕告白失敗者跳樓

),所以無論是跟人表白還是袒露心事,都必須靠“喊”的。

比如初一男生木村啟希,看上去小小的一只,爆發(fā)力卻極強,一上來,除了一句自我介紹和直截了當?shù)母姘住?/p>

其他內(nèi)容就全都是——喜歡你、喜歡你、喜歡你、喜歡你……最簡單不過的三個字,他狂喊了整整16次,嗓子都啞了。

也有走細膩深情路線的。

比如初二男生久保田圣斗,雖然聽名字是個中二小孩,可一張嘴就對老阿姨們進行了小言臺詞般的暴風洗禮,真·情話boy↓↓

試問哪個初中小女生能抵抗“天使”的稱呼呢?

原來圣斗君已經(jīng)暗戀自己的天使同桌很久了??商觳浑S人愿,他受到了學校的殘酷阻撓——換座位!

于是他忍無可忍,決定走上天臺向前同桌表白——

我與天使的距離曾經(jīng)只有30厘米,現(xiàn)在卻有5米半,我受不了這種遠距離戀愛了!

然后深吸一口氣,大喊:初二四班的加藤蘭央同學!請和我交往!

羨慕嗎?當我們還在跟異性同桌爭執(zhí)三八線的問題時,別人家的同桌都已經(jīng)當眾示愛了……落后在愛的起跑線。

另外,這個欄目號稱的“無所顧忌”不是開玩笑,只要上了天臺,平日里再難說出口的話都可能冒出來。

比如吐槽和自己同在一所學校的姐姐打呼嚕聲音太吵了(雖然回家很有可能被親姐手撕)↓↓

抑或是講述自己不足以為外人道的青春期小變化↓↓

甚至是吐露一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

比如六年級的山室光史小朋友,從小喜歡體操運動,于是站上天臺對眾人大聲喊出:我一定會參加2008年的奧運!

誰能想到,十多年后,這樣一個平平無奇的小男孩真的可以代表日本體操隊出戰(zhàn)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拿到男子團體的金牌?

去年夏天,這檔日綜的一些片段在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上大火,當時并沒有太多人擔心國內(nèi)會抄襲這個節(jié)目形式。

因為我們下意識地認為“沒有合適的土壤”,國內(nèi)的孩子很少能坦然地喊出“我喜歡你”,且國內(nèi)的家校環(huán)境也不允許“早戀”、“說異想天開的話”。

萬萬沒想到,時隔一年就被打臉了,國內(nèi)版的天臺告白真的來了,取名《少年說》,一開播就陷入了抄襲疑云。

偶然看了幾個片段后,小編的心情變得非常復雜,既感動,又憤怒——

節(jié)目有很大可能是抄的,但里面的青春和心事都是真的;

這些孩子表露出的感情越動人,這個節(jié)目就越讓人覺得糟心。

同樣是讓孩子們上天臺講心里話,國內(nèi)版里類似“表白”的情節(jié)少了許多,他們喊話的對象通常是同學、朋友、家長和老師,美好和壓抑都十分的真實。

在國內(nèi),一個體型微胖、沉默寡言的女生,在青春期會面臨什么?

答案不言而喻,大概率上她會被學校的其他同學嘲笑,擁有無數(shù)個難聽的外號,且大多來自班上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男生。

今年念高三的王馨就是這樣的女生,在初中因為身材問題變得有些自卑和膽小,連帶著,對所有男生都充滿了恐懼↓↓

直到上了高一,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一個男同桌。

這個超級溫暖的男同桌好在哪里呢?

當然不止是不嘲笑她的身材。

因為他,王馨才能在3年時間里放下包袱,從一個膽小自卑的“胖女孩”變成一個樂觀堅強的畢業(yè)生。

所以,她今天站上了“勇氣臺”,想要在眾多師生面前對這位同桌說幾句話。

就當大家以為一切都在往偶像劇發(fā)展時,女生卻沒有接著演繹“告白劇情”,而是大大方方地祝福同桌:希望你也能遇到一個讓你變得更優(yōu)秀的人。

就像我遇見你一樣。

天吶,這哪里是偶像劇,明明是懵懂又真實的青春——

@親愛的櫻花樹:這不就是《小幸運》的歌詞嗎!與你相遇好幸運……但愿在我看不到的天際,你張開了雙臂,遇見你的注定,她會有多幸運。

女生沒有進行俗套的表白,也沒有說希望你能繼續(xù)幫我,她說謝謝你,希望你也能遇到一個像你一樣好的人,讓你變得更優(yōu)秀。

意思是你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人,對你最好的祝福是讓你也變得更好。

令人不禁發(fā)出姨母笑的是,這位被感謝的同桌果然超級溫暖、有教養(yǎng),給出的回答很有男子氣概↓↓

完了還特別紳士地問一句:好嗎?

好啊好啊當然好啦!你怕是不知道這段視頻火了之后,多少老阿姨小姐姐想要你的電話號碼!

最后,他還說了一段話,表示希望女生畢業(yè)以后不要忘了他↓↓

看得大家一陣唏噓。

青春期身材走形的人會感受到周遭的許多惡意,看似臃腫的軀體下藏著的卻是一顆敏感的心,旁人給予的一點點好就能讓其感激不盡。

面對男同桌這樣一個小太陽般的存在,女生沒有說千萬別忘記她,反而是男生一直在強調(diào),希望女生不要忘記他這個老同桌。

不提其中有沒有愛情,我們明顯能感覺到雙方都是很溫暖的人,比起討論自己的存在是否重要,他們更想表達的是,有對方的陪伴才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


這樣真摯的同桌情誼,讓我們這些早就沒書讀的大人,也忍不住回想起那幾年在校園嬉戲打鬧的最佳搭檔——

@云端kyuer:其實同桌情真的是很特別的一種感情,比普通同學更深,但又無關曖昧,我到現(xiàn)在記起我高中最久的一個男生同桌,最先想起的還是有次他把我氣哭了,然后買糖塞到我課桌里哄我開心(吃貨真的蠻好哄,或是因為這個星期的抽紙該誰買了而吵嘴,青春大概就是在那樣不起眼的時間里溜走了

同樣令人懷念的,還有那些年互相幫扶、偶爾互懟的好哥們兒。

初一男生蒯添文站上“勇氣臺”,就是為了感謝8年來一直照顧他的好朋友↓↓

感謝別人還不忘小損一下,是真朋友了!

聽到這話的臺下同學哄然大笑,最中間這位就是略顯“尷尬”的小主角↓↓

“雖然”有了,“但是”呢?

所以,蒯添文小朋友表示十分感動,決定在大家面前向他承諾:等我長得比你高了,就換我來保護你吧!

然鵝,臺下的好兄弟并不領情,還笑他“不可能(比我高)的”↓↓

可以說是很霸氣了。

沒得到肯定答復的小蒯又重復了一遍剛才的問題,在聽到好哥們兒依舊“欠打”的回答后,氣得自己都語無倫次了↓↓

是??!我就是要一直保護你,你打我???←仿佛看到了少年叛逆的小腦洞。

節(jié)目里也不是沒有“表白”。在家校兩方對孩子如此嚴厲的環(huán)境下,我們的校園里還是有不少令人回想起懵懂初戀、青澀悸動的小故事。

雖然說法千奇百怪,可孩子們對異性同學的那份好感怎么都藏不住。

上圖的兩位主人公可能確實沒有男女之情(劃重點),但他們對未來赤誠的向往照樣令人羨慕——希望我們以后也能像現(xiàn)在這樣快樂。

十幾歲的人談戀愛是什么樣子的呢?

在各種國產(chǎn)青春片里,演的都是開放到不得了的逃課、開房和墮胎,可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孩子來說,是給喜歡的人傳紙條被叫家長,是偷偷躲在被窩里發(fā)短信,是努力多年后、終于能跟那個人填一樣的高考志愿。

一個“好”字從女生嘴里蹦了出來,也來自我們吃瓜群眾的內(nèi)心。

都是從那樣壓抑的家校環(huán)境成長起來的,我們深知,

讀書時,小美好的另一面往往藏著令人窒息的“管控”。

像是第一期里,觀眾特別心疼一個初一的小女孩,因為看著她就好像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爸媽總拿“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給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她媽媽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學習這么差,你的學霸女閨蜜怎么會和你做朋友?

小姑娘委屈得不行,上天臺向媽媽喊話說:孩子不只是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啊,你怎么都看不到?

結(jié)果還是被她媽“教育”了一頓:你有的方面就是做得不好??!

小姑娘氣得都快哭了,默默走下臺。

她的好朋友,也就是那位學霸女閨蜜安慰她說:“我媽也經(jīng)??淠闾貏e優(yōu)秀,你也是我的‘別人家的孩子’?!?nbsp;

接著,女閨蜜也上臺訴說自己作為其他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的壓力——

“你們這樣說的時候,有考慮過‘別人家孩子’的感受嗎?她爸媽口中可能也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p>

身為全班、全校、全聯(lián)盟第一,她都這么優(yōu)秀了,爸媽還是會捏住她的一個缺點不放,在某一刻全盤否定她↓↓

或許得長到不再讀書的年紀,孩子們才能明白,中國老派父母的苛刻向來是無止境的,他們眼中的孩子永遠比不上別人家的“完美小孩”。

值得慶幸的是,現(xiàn)在的這些00后相當懂事,比他們的家長明事理多了。

比如上面這位學霸,學習成績那么厲害,卻沒有自視甚高,還能看到自己好閨蜜的“善良大膽,天生熱忱”。

還說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缺點,每個孩子都是“無可替代”的——把小姐妹都給說羞澀了。


設身處地想想,如果是我,鼓起勇氣想跟老媽講講心里話,卻反被一頓數(shù)落,又沒有這樣一個會寬慰人的好閨蜜,可能會氣得直接從臺子上跳下去……

有網(wǎng)友說,我們小的時候家長就是這個樣子,可悲的是我們現(xiàn)在長大了,新的一代家長還是這個樣子,而當我們做父母之后不知道會不會也變成這個,“認為做什么都是為了孩子好”的樣子。

如此傳承,“令人絕望”。

所以,當男生小跑上天臺,對媽媽“吼”出自己的心聲:“我再也不想吃蘋果和雞蛋了!”打動我們的,是那一份對父母權威說“不”的勇敢和坦蕩。

必須承認,這個節(jié)目最基本的版權問題還沒捋清楚,作為一檔綜藝而言,制作也不甚完美。

但我們不能誅心地猜測,節(jié)目里的孩子們在一種“開班會”的場景下,所有的情感流露都是假的、不合實際、甚至是走劇本的。

只能說,節(jié)目組這番疑似抄襲的行為,和孩子們赤裸裸的真誠,組成了一幅極為擰巴的畫面,讓人在最初的憤怒之后,覺得更加可惜了——

孩子們的故事明明那么動人,就連壓抑的情緒都那么能讓人感同身受!

目前看來,我們的影視環(huán)境正在失控的邊緣試探。

人們不解的是,暫時沒有創(chuàng)意也就罷了,底線至少還是得保留吧?國內(nèi)綜藝市場的通貨膨脹這么厲害,買一個外國綜藝能花多少錢?

轉(zhuǎn)載自:Vista看天下(微信ID:vistaweek) 


回應1 舉報
收藏2
7年前
這樣的世界對孩子是怎樣的影響呢。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