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漫畫講科學到底有多靠譜?6~12歲家長一定要看看!這個長假,我沒有融入到人從眾??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因為我找到了一件比感受人海更有意義的事兒——和于貝爾老爺爺去研學(其實我是看了《給孩子的科學漫畫》)。
足不出戶我便游覽了很多地方:阿登山脈,喀拉喀托火山,馬里亞納海溝,黃石國家公園......
不僅如此,我還收獲了很多知識,在這里先不做透露,趕快跟隨我的筆觸,看看都有哪些收獲吧!
1.天體物理學家跨界研究自然的緣起
打開這本書,我是有些疑惑的。
于貝爾·雷弗,世界著名天理物理學家,NASA科學顧問,是行星不好看,還是宇宙不美,才讓于貝爾老先生萌生了研究森林、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想法?
翻開書后,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許多國家正在肆無忌憚地毀壞森林:改種農(nóng)作物以提取生物燃料,或是用來制作醬料......
據(jù)估計,全球生產(chǎn)的塑料制品有10%都會出現(xiàn)在海洋里,特別是在這些大洋環(huán)流里。它們將永遠被困在這里,然后緩慢地分解。這些塑料對動物們的影響是災難性的......
而生物多樣性,本身就是一種財富!
看完書里的內容,頓時對于貝爾老先生肅然起敬:不僅是因為給我科普了很多知識,更因為他想和我們達成的共識: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刻不容緩!
是呀,我們應該通過這樣一套書,和自己、和孩子達成共識,當然,也為我們生存的家園!
2.符合6~12歲孩子認知真研學漫畫
通常,我們給孩子講解一個知識的時候,總是會忍不住趾高氣揚,孩子的接受程度也會大打折扣。這套書則不會:
是呀,路易莎,森林面積已經(jīng)大幅減少。與此同時,有些物種一旦失去家園,就會走向滅絕。說到這兒,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嘿嘿,你說的對,克洛蒂爾達。要不,你們在校園里種幾棵樹吧,怎么樣?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大科學家于貝爾不管是在和誰說話,始終把自己和對方放在平等的線上,沒有高高在上的既視感,這可能也是我們在教授孩子知識時所欠缺的。
除此之外,這套書還讓我們收獲滿滿:
生物之間組成不計其數(shù)的食物鏈,形成了錯綜復雜的食物網(wǎng);
80%的火山噴發(fā)都發(fā)生在海底;
名畫背后的秘密;
當然,每本書背后的專業(yè)名詞解釋更是給知識的汲取增添了很多專業(yè)的色彩,而相關的活動手冊也讓這本書變得更加立體:除了學習知識,還能親自動手做一做,沒有什么比自己動手為環(huán)境保護貢獻力量而值得言說的酷炫了!
所以我說,《給孩子的科學漫畫》當之無愧為最接地氣、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研學漫畫了!
3.全漫畫場景,多維度講解印象更深
這套書名非常直觀:以漫畫的形式講解科學。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漫畫都是用來搞笑的,用來搞科學真的能靠譜兒嗎?
事實證明可以。而且場景感的漫畫更能讓人增加印象!
或許,我們應該把農(nóng)業(yè)勛章頒給蚯蚓;它們各有所長。有的負責分解落葉和地面上的植物,制造出天然肥料;有的是工程師,擅長建造地下通道,讓土壤變得疏松透氣。
通過場景式漫畫,我們知道蚯蚓不僅是最早的耕田者,還是大地清潔工。
介紹森林群落的層次時,為了方便讀者們理解,還將量詞與熟悉的事物做對比:
地被層不超過15厘米,跟腳踝差不多高;
草本層能長到1米,跟臀部差不多高;
灌木層高度5~6米,大概是一間房子的高度...
或許小讀者們對長度沒什么概念,但小朋友們一定對腳踝的高度,房子的高度有屬于自己的理解。(書頁側邊的尺度對照表真的暖到我啦?。?nbsp;
當然,當然,這套書也緊跟潮流,絕對不會讓小讀者和我這樣的大讀者失望!
漫畫當然要有漫畫的覺悟:
富有靈氣的表情:
埃萊娜一臉懵,于貝爾一副你聽我說的成竹在胸
我就靜靜地看著你
還有時下流行的表情包:
看看,是不是與我們熟知的表情包一點兒都不違和:
有趣+有料,也是這套書的一大特點啦!
我想,有了這套書的加持,有了我們一起達成的共識,不僅能了解到許多有趣的知識,還能通過我們微薄的努力,使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改善,那么,這套書就是成功的!
期待我們都和于貝爾行動起來,在科學中改變自我,成就自我!
文字:愛喝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