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樂“可怕”系列:比做題更重要的是正確的認知和方法!

2015
2018-2-2 15:17 原創(chuàng) · 圖片40

美國學樂出版社(Scholastic)有一系列專門寫給小孩看的數學、地理、科學、歷史書,名字不是 horrible 就是 murderous,用極其幽默、好玩、不走尋常路的方式解說讓孩子們感到“可怕”的各種“難懂”的學科知識,zui終讓孩子們感到知識不光不“可怕”,而且非常有趣也非常有用。

沒錯,就是下面這些 “可怕的書”:

Horrible Science - 可怕的科學

Murderous Maths - 可怕的數學

Horrible Geography - 可怕的地理

Horrible Histories - 可怕的歷史

這個系列風格是一樣的,都是通過幽默的語言,趣味故事型的敘述方法,深入淺出地講解知識、引導思考,讓孩子們能超越課堂里的學習,打開視野,懂得多一些,想得深一些,對知識,不光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一、可怕的科學

這個系列是近年來世界上zui知名的兒童科普讀物之一,曾經三度榮獲國際科普書籍的zui高榮譽 -- 英國安萬特科學圖書獎(霍金名著《果殼中的宇宙》也曾獲得該獎)。

大家感受下畫風 ... 是不是很有點“無厘頭”?

《可怕的科學》原本是給英國7-14歲左右孩子寫的,結果孩子們的爹媽也讀得很high,因為很多人小時候科學沒有太學懂;打開這些書,發(fā)現(xiàn)科學原來可以這樣寫,這么有意思,感覺多年來生活中積累的各種 “沒搞明白” 都被輕松解決了 ... 可以說,大人讀這些書的成就感,不會低于孩子!

《可怕的科學》被廣泛認為美妙地融合了科學知識、科學人文和故事般的敘述, 因而獲得科普書界的“諾貝爾”獎。

它把對科學的探索以恐怖懸念、喜劇冒險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以幽默搞笑的方式顛覆了說教式科普,讓孩子感到驚訝、奇妙和有趣,從而被深深吸引,在不知不覺間拉近了孩子與科學的距離。

20多年來,這個系列一直是英美國家孩子的科學課外必讀書,也是圖書館里zui常被孩子借閱的科學書之一。

這個系列的主要作者 Nick Arnold 也是一個非同尋常的科學書作家。他從小就愛把科學當成故事寫,長大后寫《可怕的科學》時,還親身做了許多在常人眼里不可思議的研究,比如他在寫有關傳染病的一段時,會和得了流感的朋友花整個晚上聊天,會前往疫病流行區(qū)旅行,甚至會嘗試黑死病療法 ... 你讀這些故事的時候,會感受到作者對科學探索的那種極大的熱情:嗯,這件事,我要親身體驗一下,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怕的科學》為什么值得讀?我覺得清華附中副校長劉俊博士的總結很到位:

給附中的孩子們看這套書,大家都十分喜歡。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可以從《可怕的科學》開始。名為《可怕的科學》,其實并不可怕,它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是生存的科學,是并不需要高深知識就能掌握和理解并加以運用的科學,是能使人養(yǎng)成正確的認知和方法的科學。

下面,我們就以其中一本我很喜歡的 Evolve or Die 為例來看看 Horrible Science 這個系列的書是怎么跟孩子講科學的 ... 

1、用故事,而不是公式、定理跟孩子講科學

在英美,孩子系統(tǒng)學科學(動植物和生態(tài)、地球和宇宙、物質和物理)是從幼兒園就開始的。

他們的科學教育思路是這樣的,在高中之前,讓孩子層層遞進地學習科學的基本概念和探究方法,重點是觀察、動手、思考、理解;高中之后,再根據孩子的興趣去進入更加理論化的??茖W習階段。

你會發(fā)現(xiàn),在孩子14歲前,接觸的科學知識可以很廣、很深,卻沒大量的公式、定理要去記。怎么做到呢?就是用簡單的方法把復雜的事情說清楚。

在《可怕的科學》里,情況更是如此。比如,這一本 Evolve or Die,從頭到尾不過130來頁,卻把生物進化這么一件大事說得既重點突出,又生動豐富。

一開篇,作者就跟孩子說(也是跟老師說),生物可以換種方式學,不要被那些專業(yè)名詞、概念“嚇住”;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而地球上的生命演變,本身就是一個無比精彩的故事。

The thing that biology teachers need to remember is that life is a story. There's a name for the story of life on Earth. It's called evolution. 

生物老師應該明白,生命是一個故事。進化,就是這個地球上的生命故事。

這樣開講“進化論”,是不是非常很有帶入感?讓孩子從 “big picture”,而不是細節(jié)出發(fā),產生了解進化論的興趣。

整本書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故事,進化論、基因、染色體、物種、人類起源 ... 這條線上的科學發(fā)現(xiàn)、科學家的探索過程,都以故事的形態(tài)呈現(xiàn)。

比如,直到今天,進化論和宗教信仰之間還存在“爭議”。在19世紀初進化論產生之際,教會和科學家因此有過激烈的沖突。這么嚴重的事兒,作者用故事和插圖,一下子就跟孩子講清楚了 ... 

各種宗教,說的都是:上帝造了人!

科學家跟主教說:你看看我們發(fā)現(xiàn)的化石,這是生物進化的證據啊 ...

但不管科學家拿出什么證據,主教總是能在上帝那兒找到另一種解釋 ... 

2、用生動的插圖,跟孩子講科學

“可怕系列” 的插圖是一個巨大亮點,而插畫在《可怕的科學》里的作用,甚至要超過《可怕的歷史》,因為這里的插畫不光幽默搞笑,而且能把復雜的科學概念講清楚。比如,孟德爾(George Mendel)是現(xiàn)代基因和遺傳學的開創(chuàng)人,在 Evolve  or Die 里,他的故事占據了不少篇幅。在教科書里,他是這樣的形象 ... 一個面相極為嚴肅掛著十字架的天主教僧侶,可以把小孩嚇跑!

而在 Evolve or Die 里,他就是這么一個幾十年如一日天天在田里做植物雜交實驗、形象搞笑的“蜀黍”,不光讓孩子產生親近感,而且會感受到科學家的工作本質 - 在無數次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世界的運轉規(guī)律

孟德爾的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就是隱性基因、顯性基因在生物遺傳中起到的作用,在學術領域,這是孟德爾定律的一部分,完全搞明白可是不容易,但是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這張圖,已經把顯性基因、隱性基因怎么work說得蠻清楚了,知道這些,就是一個好起點。

3、用不斷讓孩子“動起來”跟孩子講科學

講科學的書,實驗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 Horrible Science 里,很多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實驗,作者都用富有幽默感的故事和插圖跟孩子娓娓道來,讓孩子感到科學沒那么艱深和神秘,都是可以用實踐、事實、邏輯來搞清楚的。當然,也不會少了讓孩子親自動手這個環(huán)節(jié)。

在 Evolve or Die 里,這個實驗很搞笑,讓孩子做個帶錫箔紙的紙筒,來感受一下如果自己是一只小蝸牛,在蝸牛的眼里世界是怎樣的,我該怎么去適應?這個實驗,可以幫孩子理解生物是怎么通過適應環(huán)境變化在漫長的歲月里實現(xiàn)進化的。

實驗之外,為了不讓孩子被動地讀書,作者經常說完一個故事,就穿插一些問答、選擇題讓孩子“動起來”,甚至把孩子的思考帶入更高層面。而每本書后面,都有一個 Horrible Quiz,幫孩子鞏固這本書里遇到的科學知識。

和 Horrible Histories 一樣,Horrible Science 在敘述上也采用了第二人稱(YOU)和孩子對話的方式,把孩子帶入各個科學場景。

比如這里,把孩子放入科學家們對任何問題都“爭吵不休”的場景:孩子們,你看,他們這些人就是這樣爭論個沒完 ... 你覺得他們說得有道理么

4、用懸念、驚喜、搞笑跟孩子講科學

講故事,如果沒有意外、高潮,還有誰要聽?這一點上,Horrible Science 會給孩子帶來讀一本正經科普書完全沒有的體驗,而且,從來沒有人如此賣力地讓科學變得搞笑。

比如,Evolve or Die zui后講到孩子們zui關心的問題:那我們人類是從哪兒來的?

我們中國人信上帝的不多,一說到人類起源,我們馬上會想起猴子。每次去動物園,我看著猩猩、猴子、狒狒,心情都會有點復雜,難道我和他們真的有同樣的祖N次方爺爺和奶奶?還是有點難以接受?。?/p>

難怪,歷史上有這么激烈的吵架!

想必這個問題,孩子也問過你。是不是很搞不定?這次,答案終于來啦(反正我是第一次搞明白)!我們人類并不起源于猴子,或猩猩,而是很久很久之前(大約是四百萬年前),這只生長在非洲長得像黑猩猩的動物(但不能被稱為黑猩猩),他的后代分化成了兩支:一支演化成了人,一支成了猩猩 ... 所以人類和猩猩頂多算是cousin吧!

所以,合適的說法是,我們和猴子有共同的祖先,但我們的祖先可不是猴子。

書中還經常拿老師來“開涮”,其實不是譏諷老師,而是希望孩子能不懼權威,要學會獨立思考問題!

書中令人驚異的小知識更是比比皆是。比如,你知道么?苔蘚可是“優(yōu)勝劣汰”這個游戲的贏家。它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5億年了,這么久以來它外表沒什么變化,看來特別能適應環(huán)境 ... 

5、zui重要的是,告訴孩子,科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探索過程,而不是記住結論就是啦!

讀完 Evolve or Die,孩子們可以感受到,所謂科學探索,就是通過一個個觀察、一個個實驗、一點點思考、不斷的提問和質疑來完成的。

一開始,宗教里告訴大家人類是上帝造出來的;然后拉馬克、達爾文這些科學家根據大量的實證研究提出了進化論;

后代的科學家繼續(xù)努力,從物種(species)研究,走到基因(genes)研究、染色體(chromosome)研究 ... 一直來到現(xiàn)代生物學的前沿,比如當今極富爭議的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研究 ...

為什么要了解這么多來龍去脈,而不僅僅是生物學定律?因為,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懂得 “知識是怎么在好奇、提問和探索中產生的,為什么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是在不斷變化的”,不光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才叫真正學懂了;學懂了,才有可能在前人的基礎上去發(fā)明、創(chuàng)造。

二、可怕的數學

學樂“可怕”的系列中,Murderous Maths (以下簡稱“MM”)是給7-14歲小孩寫的趣味數學科普書,從簡單的算術說到復雜的三角幾何,但是敘述的方式和通常的數學教科書、學習輔導書完全不一樣,一句話:非常“不嚴肅”。

MM的作者是英國著名兒童科普書作家 Kjartan Poskitt,他寫這套書的初衷就是:

To write math books that are "something funny to read", have "good amusing illustrations", include "tricks", and "explaining the maths involved as clearly as possible".  我寫的數學書要幽默好玩,要有非常逗樂的插圖,要燒腦,要能非常清晰地說明數學問題 ...

大家注意,雖然好玩、有趣是這套書的重要標簽,但是“把數學概念解釋得非常清楚"才是核心價值所在。

雖然 Kjartan Poskitt 并不是根據英美數學教學大綱的思路寫這套書的,但因為他能把數學的思路、技巧和應用說得如此淺顯易懂,孩子們的接受度非常高。所以這套書也是很多英美學校推薦給學生的課外讀物,客觀上起到了“優(yōu)秀的數學教輔書”的作用。

《可怕的數學》本質上來說,就是帶著孩子們從好玩的話題、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出發(fā),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抽象能力,開始擁有 “通過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去解決世界上各種問題(生物、物理、經濟、人文、藝術 ...)” 的思路。

這套書里展現(xiàn)的數學世界和教科書、習題書是完全不同的。讀完后,即使是大人,對數學的認知,也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比如,其中一冊專門給孩子解釋 Money

開宗明義,作者告訴小朋友,商業(yè),生意,賺錢,本質上就是 “buy something and sell it for more money than you paid for it"  ... (低買高賣)

然后引入Profit(利潤)和 Profit Margin (利潤率)的概念 ... 收入,成本,利潤,各種計算方法。

隨后,介紹錢的時間價值概念,利率、復合利率、投資回報率,銀行從你身上賺錢的原理 ...

用24頁的篇幅,把數學在商業(yè)、金融上的基本應用說得清清楚楚,還無比生動 ...

這套書里內容非常多,可以說,把我們想到的和很多沒想到的數學知識都涉及到了。這里分享一些圖書內頁,大家感受下這套書的路數 ...

這是 Easy Questions Evil Answers 這本書的目錄,每個章節(jié)都在說數學的各種有趣應用 ...

比如,回答這個問題:月亮移動的速度有多快?

勾股定理我們都知道,但可以利用它的原理測量出地平線有多遠,這個就不一定清楚了吧 ...

Awesome Arithmetricks 里,帶孩子領略算術的奧妙。雖然是簡單的加減乘除,但可以有千變萬化的變化和用途,比如,戰(zhàn)爭中的信息傳遞加密,就是從加減法中演繹出來的。

講到概率的時候,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世界上有多少人和你的生日在同一天?

回答這個問題并不難,但如果再問你:假如你們學校有365人,每個人的生日都不同的可能性有多大?帶你一點點推算 ...

下面這串零后就是答案,這個數字讓你感到 Murderous 吧?呵呵,數學就是這樣和我們既貼近,又能完全超乎我們平常的想象范圍。

再說幾何,我們小時候學幾何,也是從玩圓規(guī)開始的。不過,MM里的圓規(guī)玩法,要強大很多,可以制作各種復雜的圖案,可以萬分精確地找到直線中點、平分或三分一個角度,可以快速畫出完美的正方形 ... 這種“先動手玩起來”的學習方式,一下子讓孩子對平面幾何產生探索興趣。

書中好玩的例子太多了,大人小孩讀起來都會覺得很有趣,很受啟發(fā)。

三、可怕的地理

Horrible Geography 的作者 Anita Ganeri 是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她把大量的地理知識和各種有趣的地理事件寫進了這套書?!犊膳碌牡乩怼帆@得過加拿大皇家地理學會銀獎、藍彼得圖書獎等重要圖書獎項。

作為一套風格和《可怕的數學》非常相似的地理科普書,Horrible Geography 有這些明顯的特色 ...

1、簡明扼要的圖解說明

為了讓地理知識更好被理解,作者以簡單幽默的圖象解釋了各種地理現(xiàn)象形成的過程,比如雨林的分層、環(huán)礁的奧秘、沙漠類型分布的原因等等。下面是關于大氣層的圖解,一張圖就將不同大氣層的溫度、高度、運動以及天氣的成因解釋清楚了。

2、刺激精彩的探險故事

這套書涵蓋了各主題從古至今的精彩探險故事,探險家憑著智慧、機智和勇氣,越過沙漠、深入原始叢林、挑戰(zhàn)極地、高山...探索未知的領域。幫孩子在刺激精彩的探險故事中學習千奇百怪的地理知識。

下面這張講的就是穿越撒哈拉沙漠前要知道的事,作者將撒哈拉沙漠相關的地理知識融入這個故事中,還介紹了一些有趣的沙漠生存常識。

3、豐富的主題內容,既可以作為趣味讀物,也可以作為教輔素材
 

這套書里包含雨林、沙漠、天氣、地震、火山、海洋、高山、湖泊、河流等十個主題,各種地理原理、生態(tài)奇景、自然景觀、人文故事、環(huán)境思考等都包含在其中。從小學一直到中學,都是很好的閱讀材料。

如果其中提到的有些知識學校里學過,可以讀讀找到對應的主題,加深對這些地理知識的理解,同時學習更多英語詞匯及表達方式;

如果一家人有計劃出去旅行,也可以讓孩子提前讀讀相關的主題,比如去非洲前讀讀沙漠這本,去海島前讀讀海洋這本,去爬山前讀讀高山那本...等到孩子真的去了體驗的時候會收獲更多;

如果孩子對地理知識感興趣,或者對地理方面的英語語言有要求,這套書也是非常好的課外閱讀和教輔素材。

四、可怕的歷史

給孩子讀的歷史書,zui近這一二十年里,沒有比英國人Terry Deary 寫的 Horrible Histories( 《可怕的歷史》)在世界上更有名了。

Horrible Histories(以下簡稱 HH)被廣泛認為美妙地融合了歷史事實和故事般的敘述, 因而獲獎無數。20多年來,這個系列一直是英美國家孩子的歷史課外必讀書,也是圖書館里zui常被孩子借閱的歷史書。作者 Terry Deary 被譽為 “20世紀杰出的非虛構類兒童文學作者” 。

1、歷史觀很正,雖然是給孩子們寫的,但毫不幼稚,絕不膚淺。

一本歷史書,不管是英文的,還是中文的,第一要緊的其實不是語言,也不是敘述技巧,而是歷史觀。我喜歡這套書,首先就是因為 HH 沒有粉飾歷史真相,舉重若輕講故事中,處處引導孩子對既有觀念和現(xiàn)成答案進行質疑、思辨 ... 作者在 Rotten Romans 序言里這樣寫到:

歷史可以很可怕,很難學。數學和科學都比較客觀。但是歷史,遠沒有那么簡單。歷史的的“史實”常常不是“事實”,而是一個人的“觀點”。而觀點,每個人都可以有所不同 ... 老師總是想告訴你問題的正確答案在哪兒,而事實上,這樣的答案可能不存在。

作者是英國人,說到“輝煌”的大英帝國史的時候,他是這么說的:

英國從一個島國發(fā)展成為了一個帝國,給世界帶來很大影響,也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變得非常富有。但是,英國人的成功讓被征服國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即使在英國本土,成功也只屬于少部分富有階層 ...

這張,說的是大英帝國的“商業(yè)模式”,把英國產品賣到世界各地,換回奴隸,把奴隸再轉手賣掉,賺取高額利潤。作者還給孩子們解釋了“東印度公司”是怎么回事 ...

他甚至引用狄更斯 “這是zui好的時代,這是zui壞的時代” 如此有深意的文字來讓孩子注意到事物的多面性,智慧地去看歷史。

書中,你會發(fā)現(xiàn),他完全沒有為“勝利者”唱贊歌,也沒有平白同情“被侮辱和被損害”的,雖然是給孩子寫的書,但一點不幼稚、不膚淺。

在維多利亞時代,窮人常會做“壞事”,否則難以生存;富人也常會做“壞事”,否則難以維護自己的財富和地位 ...

讀這套書,我覺得孩子們還會有一個很大的收獲。他們會知道,西方社會是怎樣從暗黑系一步步走到現(xiàn)在的,以后跟老外打交道,心態(tài)會比較正,既不是“我羨慕你”,也不是 “我鄙視你”,而是“我理解你”。

2、讀這套書可能會耽誤做別的事兒,因為就想一口氣讀完?。?/strong>

我曾經抱著 Terrible Tudors 讀了大半個下午,都鐸王朝是英國歷史上非常富有色彩的一個時期。國王的婚姻,女王之間的恩仇,血腥瑪麗的來源,宗教,女巫,莎士比亞 ... 這些個事兒,之前零零碎碎知道些,這次,算是一下子看明白了。

亨利八世和他的六個老婆(其中兩個被他砍了頭)的故事,歷史上很有名,尤其是他娶了第二任老婆,直接導致了英國教會和羅馬教廷的分裂,給英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帶來重大影響。作者給孩子們畫了一個表,總結了一下亨利的婚姻史,給出了一個 Good Wife Guide,說的全是史實,卻好有無厘頭精神!

六個老婆的事兒好混亂,這么理了一下,清楚多了:)亨利八世眼里,能生兒子的才是好老婆 ... 

139頁,差不多120年的英國史,完全停不下來的3個小時 ... 恨不得休三天假,用“追美劇”的節(jié)奏,從石器時代到二戰(zhàn),全部搞定!

3、不過,如果我現(xiàn)在是個普通小學生(甚至中學生),我會覺得讀這書還真有點難!

雖然國外小孩都說 Horrible Histories 好好玩、好好讀,但是對于從小不說英語的中國孩子,平心而論,還真有些難  ---  非常希望有一天,英美小孩得用中文讀懂咱們的《上下五千年》,呵呵~

難在哪里?

第一,語言。隨便翻開一頁,大家感受下 ... 這里講的是古希臘,里面是不是有好多不太熟悉的詞兒?

今天這些照片都是我手拍的,得一手壓著書,一手拍照,所以看上去有點不平整。不過,字還是蠻清楚的,建議大家點開看大圖,對這套書有更多了解。

你會感覺這里讀到的英語和我們平時接觸的非常不一樣,有不少歷史專有詞匯和說法,而且大量的英式內涵幽默,還不容易一下子理解 ... 查了一下,藍思指數一般在800左右,比《哈利波特》也差不了多遠啦。

第二,文化。其實,讓孩子們感到更陌生的是語言后面的文化。這是講中世紀的,關于宗教、教堂、修道士的內容 ...

這里說的事兒,的確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不能接軌??!在我們眼里,西方文化本來就是一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東東,除了能從好萊塢電影動畫片里獲得一些朦朧感受,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還是很有限的。

而這套書,說的雖然是歷史,其實也把西方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脈絡也基本說清了。的確,歷史、文化、社會,本來就是一鍋燴的事兒么;不過,牽扯那么多,對于小孩來說閱讀難度自然就不低。

換個角度看,我們讓孩子去讀書,就是希望他能學到自己還不知道的知識,語言和文化,這兩點,既是難點,也是價值所在。


回應18 舉報
贊33
收藏427
7年前
真是好難啊??現(xiàn)在我們是讀不了,看小學畢業(yè)怎么樣吧
7年前
好恐怖的,困難模式
7年前
這個書關注好久了,想著孩子大點的有點常識的,一定推薦給她讀
7年前
已經看了不少漢語版 還買了送人 看看什么時候收套原版??
7年前
全英文版的,是好書,不過我肯定讀不了,看孩子什么時候能讀???
6年前
這套書我們非常喜歡??????目前Horrible Science 已經看到第16本了,并且組織活動講解過其中一本。真的是最喜歡的科學書籍了。數學也很喜歡。歷史可能因為文化背景等原因,暫時不是很喜歡。地理還可以。
6年前
好資源????????????
6年前
可怕的數學我們也買了
6年前
娃還小,還沒看到呢,慢慢來
6年前
清掉庫存后可買來看看。。~~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花生君
花生君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