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還記得北大西門保安張俊成嗎?
北大法律系教授章學誠老師被他在繁忙工作中依然堅持學習的精神感動,邀請他去法律系旁聽。1998年張俊成自學考上北大法學系???,被稱為“北大保安第一人”。
(圖片來自張俊成老師微博,特此致謝)
前幾天刷微博,看到了去年的一檔電視節(jié)目,看到了如今的張俊成,被深深的感動了!
從北大??飘厴I(yè)的張俊成回到家鄉(xiāng),考取了山西大學的本科學歷,開了一所職業(yè)學校,現(xiàn)在是職業(yè)學校的校長。
在節(jié)目中,他收到當年邀請他去旁聽的章教授的來信,從這封信中,能看出來,當初的張俊成已經(jīng)是西門保安隊隊長,工作繁忙擔子重,學習條件差。但他不畏困難,矢志不渝的精神不僅僅打動了北大教授,也打動了所有的年輕人。
(圖片來自湖南衛(wèi)視《再次見到你》節(jié)目截圖,特此致謝)
張俊成的這所學校招收的都是高考沒考上的孩子。他說:我沒有放棄這些孩子,我覺得這些孩子們也應該有自己的未來,不管他們成績的好壞,在我的內心他們都是好樣的,都是可以有未來的,都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圖片來自梨視頻截圖,特此致謝)
教育薪火,代代相傳。
這個世界從來不會拒絕和辜負勤奮愛學習的人!
一個熱愛學習的人,也用自己得到的幫助和努力,幫助更多的孩子擁有廣闊的明天。
而一個得到了貴人相助,能心懷感恩,不斷奮斗,用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并幫助他人回報社會的人,更值得人尊敬和欽佩!
2.
前幾天無意中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在景區(qū)買水的74歲的老奶奶徐秀珍,自學11國外語,與來自不同國家的游客熟練交流。
仔細翻了翻這個視頻,大概是2018年的一條視頻,但放到今天,依然讓人心生震撼。一個74歲的老人,自學了英語,希伯來語,日語,法語,韓語,意大利語,荷蘭語等,連外國游客都感到驚奇。
(圖片來自@更廣西MORE 微博視頻截圖,特此致謝)
談起學習方法,老人談到了兩點:
1 在與外國游客的溝通中學習。比如她給對方推薦水,聽到對方說這是water,于是自己就記下來Water是英文里水的意思。
2 睡前回顧一下今天學到的各種單詞,早晨起來再想一想。
這兩點恰好是學習記憶的兩個絕佳方式,在生活溝通中學習,以及睡前和起床利用前攝抑制和后攝抑制的優(yōu)勢進行學習。
(圖片來自@更廣西MORE 微博視頻截圖,特此致謝)
這位老師被大家親切的稱作“月亮媽媽”,其實大家震撼的并不是月亮媽媽們對外語的掌握能力,而是她的學習精神和學習意識。
這年頭,學習的資源有很多,但真正學起來的人,真正在生活間隙里仍不忘學習,自我精進的人,才是最令人佩服的。
3.
想到大概七八年前,我在一個機構學習。學校里有很多電腦,大家可以隨意使用電腦練習等一些其他的學習內容。但大部分時候,只有有課的時候才會去上課,沒課的時候大部分人都不在學校里呆著。
有一段時間我的課在中午,因此我總會在中午到學校,總看到兩個人。
一個是一位老奶奶,幾乎每天中午都帶著幾個飯團坐在電腦前,帶著耳機學習,特別認真專注的樣子。
還有一位是一個年輕的媽媽,她每天中午都在一個沒人的空教室里,或者在電腦上去學習。知道她是媽媽,是因為旁邊總放著一輛嬰兒車。我猜中午人少安靜,孩子也會睡覺,所以她趕緊趁這個時間來學習吧。
我從未走近過她們,看她們在學什么,學到哪里,但那個畫面這么多年我從未忘記過。我總是在遠遠的地方看著她們,心里說不出的復雜。
那些年我也不是個好學生,堅持了一兩個月的學習就沒有然后了,但我總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起這兩個人,讓我心生慚愧。
人到中年的我們,總會在相對穩(wěn)定的生活里開始慢慢懈怠,甚至讀一本書都堅持不下來。我們頻繁的陷入生活的日復一日里,覺得生活好像也不錯吧。但總會在看到那些為人生拼命奮斗的故事后感動得自責并留下眼淚。
誰說只有年輕人需要雞湯,人到中年需要更濃的雞湯,為日復一日的倦怠點亮提個醒,為庸庸碌碌的日子提一把氣!
那些為自己的命運奮力拼搏的人,無論在何種艱苦的環(huán)境中,在生活的夾縫中依然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努力,為自己的未來拼命開出一朵花來的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鼓掌和致敬!
*作者簡介:文內圖片視頻來自:@張俊成老師 @湖南衛(wèi)視《再次見到你》@梨視頻 @更廣西MORE視頻截圖及微博圖片,再次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