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階級固化,不如說你沒有搞懂自己的上升通道

2017-4-11 20:19 轉載 · 圖片4


最近知乎上的一個帖子火了。在主題“用身邊的故事講講中國的階級固化現(xiàn)象”下,一名國家博物館館員的回答獲得了1500次贊同,之后又在微博被轉發(fā)了幾萬次。

他講述了在接待北京兩所來訪學校時的不同體驗。其中一所位處東郊的中學管理混亂,不守時間,組織參觀純?yōu)閼渡霞墶3踔卸昙壍暮⒆又R結構匱乏,表達能力欠缺。在館員講解了不足十分之一的課程時,帶隊老師便急著打道回府,理由是“該吃午飯了,不能讓送餐的公司等,不然要被罰錢。”

另外一批來參觀的孩子來自東四著名重點小學(據(jù)猜測是史家胡同小學)。這所學校每周都組織一次國博授課,學生的積極性高,互動良好,寧可錯過飯點兒也要堅持把課聽完。管理員在講課時提了一個引導性問題:“北宋之后是哪個朝代?”按套路,小朋友們應該回答“南宋”。出人意料的是,一個孩子給出了“偽楚”這個答案。

偽楚是個什么概念呢?這是在金滅北宋后扶植的一個漢人治漢的偽政府,前宰相張邦昌被迫稱帝,前后存續(xù)不過32天。

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不僅知道偽楚這個毫無存在感的政權,更是詳細點出:張邦昌登基是在三月,趙構登基是在五月。

這名負責接待的館員感慨,東四的小學生全面碾壓東郊的初中生。精英家庭的孩子在人生伊始就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超凡的優(yōu)勢,不拘于眼前小利,目光長遠,能做出在更大時間尺度上的正確選擇。

在答題回復區(qū),焦慮的人們紛紛感慨:

“階級固化是通過教育壟斷來實現(xiàn)的”;

“環(huán)境制約了思維”;

“資本和價值觀會遺傳給下一代”;

......

以上這些觀點都有道理。但更重要的是,包括這位館員在內(nèi)的許多人沒有弄清教育的本質和類別。這種非同一層面的比較具有觸目驚心的視覺效果,但深究起來并無太大的參考價值。

簡單粗暴的說,目前我們所能認識到,接觸到教育有三類:貴族教育,素質教育,應試教育。

貴族教育是非實用性的。于節(jié)操上,它要求教育對象自制,克己,奉獻自我,服務國家。于情操上,它講究儀態(tài),舉止,品味,風范。

在14世紀的佛羅倫薩,算數(shù)教育已經(jīng)開始普及,但貴族男孩幾乎都在學晦澀的古拉丁文,而不太在意算數(shù),因為算數(shù)是商人的事情,是功利性的。

在士族風骨空前絕后的魏晉,貴族們推崇的是“夏則編草為裳,冬則被發(fā)自覆”,像孫登一樣布衣蔬食,絕人間萬事方為真名士。

至于哲學與數(shù)學這兩最純粹的學科從來都是貴族們的專利。傅里葉、笛卡爾、梭羅無不是出自富庶的貴族家庭,不用為三餐生計擔憂的他們才能把全副精力花在“無用”的事上。

往近里說,威廉王子選擇的專業(yè)是藝術史和地理。沒事就去非洲打打獵,去智利扶扶貧。話說我當年也去報考過美術學院史論系,筆試題目是評論梵高的《加歇醫(yī)生像》,放榜出來我名列第二。

然并卵,最后我還是放棄了美院。為什么?因為美國第二任總統(tǒng)亞當斯曾說:我需要學習政治和打仗,然后我兒子才能學地理、自然、造船、航海、商業(yè)和農(nóng)業(yè),再之后我兒子的兒子才有機會學繪畫、詩歌、音樂、雕塑、掛毯和瓷器。

對于城鎮(zhèn)普通家庭出身的我,學藝術史意味著擇業(yè)面狹窄。寶寶、晴晴、卡卡們可以今天彈個吉他,明天玩?zhèn)€珠寶設計,我不行,我需要一技傍身,我沒有那么多試錯的機會。

前文提到的史家小學,其生源來自社會精英,學者名流,政府高官,駐外使節(jié)……是詩書禮儀,世代簪纓之家,比如洪晃女兒的戶口就在史家胡同。這種細微精湛到“偽楚”的教育無疑是近乎于貴族式的。如果你沒有因為自家孩子不會打馬球而擔憂,也就犯不著為了偽楚而焦慮。

再來說素質教育。

素質是一個太寬泛的詞。維基百科給出的解釋是:素質教育也叫心智教育,相對于偏重考試的應試教育而言,較為注重培養(yǎng)體育、藝術能力和多元智能的成績。

貴族教育包括素質教育,但素質教育不是貴族教育。

說白了,素質教育是屬于中產(chǎn)階級子女的,也有其功利性的一面。

考分不行,你還可以跳健美操啊。再不然,寫個《杯中窺人》什么的也算數(shù)。

近年來,中國的藝考市場愈發(fā)火爆,我在其他國家從沒有見到過有如此大比例的少男少女投入到表演,舞蹈,美術,音樂,五花八門的行業(yè)上來。這烈火烹油的景象是否能證明我朝素質教育的成功?

素質教育不是彈鋼琴,畫素描,奧數(shù)比賽,更重要的是心智的提升。

在前文中,國博館員提到,北京東郊中學的初二學生普遍表達能力差,參與度低,簡直無法正常教學。雖然是所普通中學,好歹也是身處皇城,學生何以遲鈍至此?

中美兩國中間階層的的孩子們,最大的差距在兩個方面:

演講能力和寫作能力。

這兩項內(nèi)容一個從口頭,一個從書面,指向的都是邏輯,表達和交流。

在國外,演講和寫作是從娃娃抓起的必修課。從上幼兒園就要在全班面前做簡報,用完整的句子介紹自己,介紹自己的玩具。上了小學布置的作業(yè)都是project,誰跟誰做的都不一樣,完成后大家輪流上臺講解,一個個都是個中好手。

中學時,語文課的內(nèi)容就是閱讀與寫作。不要求像《新概念作文》那樣的創(chuàng)造性,而是扎扎實實的做論點、論據(jù)、論證的八股,為以后寫學術論文打基礎。在加拿大,大學二年級之前更是必須通過一項以論文寫作為主的英文測試,否則不能選修專業(yè)課。為此,不少學生還要另外聘請家教強化寫作。

演講和學術寫作這兩種訓練的缺失導致的結果是獨立思維鈍化,很難養(yǎng)成歸納總結的習慣,也未能建立起來一個條理清晰,盡在掌控的邏輯體系,對長期學習十分不利。

如果你是一個中產(chǎn)人士,與其感慨自家娃娃連國博大門朝哪開都不知道,不如在上述兩點上花點功夫,相比偽楚這種冷知識,你要知道真正能有效提升素質教育的點在哪里。

最后說下大家最不待見的應試教育。應試教育是屬于屌絲的,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的平臺。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辨,在中國是個偽命題。衡水中學與高考制度同在,沒有誰喜歡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但也沒有誰會為了所謂素質教育賠上前途命運。

素質教育的杰出代表史家小學在 1990 年代中期就為小學生開設計算機課程和形體課,絕大多數(shù)孩子只能在音樂課學唱《春天在哪里》時,他們的音樂課已分為聲樂和器樂課程,講授古典音樂。這些學校能在全中國人民不知素質教育為何物時就實現(xiàn)了素質教育,原因很簡單,他們的學生沒有必要為高考浪費時間精力。

如果你是一個十八線鄉(xiāng)鎮(zhèn)家庭,沒有必要去羨慕知道偽楚的學生,人家北京十一學校還開馬術,擊劍,汽車設計呢,跟你有個毛關系?老老實實把孩子送去衡水中學和毛坦廠做三年題是正經(jīng)。去年我表弟高考成績出來差20分不夠一本,人家自己要求交點錢去衡中復讀,這才是拎的清。

此外,我們都必須注意到,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階級之間教育資源的不足。如今坐在家中刷美劇的孩子,其英文成度足以碾壓三十年前苦背單詞的蘇北學生。

互聯(lián)網(wǎng)中有取之不盡的資源,提供了自學所需要的所有內(nèi)容。很多平臺開了公開課,免費的教育資源以后會越來越多,善加利用,不要做井底之蛙。

但是,應試教育和貴族教育之間的鴻溝依然難以填平,要學習體態(tài),你至少需要一個體態(tài)老師,要學習音樂,你不能只是買個葫蘆絲。

談了這么多教育,必須認識到一點:不要對教育改變階級寄予太大的期望。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受教育不是為了站上頂峰,而是為了不跌入谷底。

教育是階級再生產(chǎn)的工具,你能接受的教育,實際上取決于父母所處的階層。

談了這么多教育之外,我們必須認識到:許多孩子是不適合走上大學這條路的,傾全家之力他也難以在考試中出人頭地。對于這樣的孩子,就不要在應試上死磕了,學門職業(yè)技能會更有效,哪怕去開挖掘機呢!

貴族們總是用自己盡可能想到的防范措施筑起高墻,但是沒有哪個貴族能永遠站在巔峰,因為高墻之外尚有無數(shù)的道路通向頂峰。

如果把所有精力都投入資源都投入到“教育軍備競賽”中,那么毫無疑問,中產(chǎn)階級也好,更底層的平民階層也好,注定是贏不了的。

一個健全的社會,有兩種人可以生活得很好,創(chuàng)新的和勤快的。昨天我看到一則新聞,福建初中輟學的姑娘外出打工,邊學邊做電焊,幾年后月收入過萬。扎克伯格靠搞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一代新貴,目不識丁的陶華碧也能成就老干媽的奇跡。

沒有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階級管道是徹底封閉的,你只有看清自己的站位以及明確目標位置,精準定位,才能找到兩點之間的那條直線。

來源:霍老爺


回應4 舉報
贊12
收藏17
8年前
演講與寫作,確實是我們?nèi)狈Φ摹?BR/>
8年前
說的很好
8年前
一針見血,贊同??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