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本文首發(fā)于公號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一直想說說李羅羅這個事。
一個因為考進麻省理工(MIT)而被網暴的女生,成了教育圈瓜田的C位。
MIT今年早申放榜在中國大陸地區(qū)僅錄取了3名學生,分別是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的李羅羅,上海中學的孫啟傲,和深圳中學的姜志誠。
北上深,三座一線城市的頂級中學,培育出成功上岸MIT本身也并不意外,但在這本該慶祝榮耀的時刻,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那個年僅17歲的女孩李羅羅身上。
質疑資料造假,集體聯合舉報,要求MIT撤回錄取。
說實話,我看更像是被“別人家的孩子”猛扎了心,對一個高智商理工才女的集體破防和群體惡意。
01
這一切,還要從李羅羅媽媽在朋友圈高調曬娃的“小作文”說起。
先是說明了麻省理工的學府地位,以及大陸學生拿offer的“奇跡”程度,再簡單概括了娃的學術與項目獎項以及實習實踐成就,最后感謝了從小學到高中幫助過女兒的老師們。
雖然家長這么高調細節(jié)的曬娃,多少有點尷尬。但老母親真的理解這種心情!說真的,我邊看就邊羨慕,誰不希望自己娃也這樣!
總之,這張朋友圈截圖被瘋轉后,收獲了多少掌聲和祝賀我們不知全貌,但很明顯,迎來最大的聲音卻是質疑。
質疑聲主要圍繞兩個方面——國籍和成績。有說孩子不是中國國籍的,有說孩子成績不夠硬核的。
先說國籍。
在李羅羅的公開資料中,顯示其連續(xù)2年代表國家隊參加IMO等具有國家隊性質比賽,而有家長查到在中國國家隊的名單中,并沒有出現李羅羅的名字,至此提出“資料造假”的懷疑。
而李羅羅針對這項質控表示,她代表的是美國隊參賽。
于是質疑者就代表美國隊參賽,李羅羅卻堅持自己是中國人,中國身份是怎么代表美國隊參賽,如何考入實驗國際部等等展開了一系列的拷問。
而實際上,李羅羅是在美國出生的,但她本人一直在國內上學。很明顯,父母的規(guī)劃和對政策的研究,以及對信息差的把握,確實幫助孩子爭取到了更多機會。
再說成績。
很多質疑者認為李羅羅的信息學競賽成績不夠好,沒有夠到MIT的門檻。
關于編程和信息學路徑,我之前的文章已經給大家寫過了,不再贅述。這里借用某知乎答主的整理,大家可以看看李羅羅的成績究竟如何:
的確,沒有一等獎,沒有閃耀金牌加持。
對此,李羅羅都一一做了回應并梳理講述了自己的參賽過程以及心理活動。
略長,我就不每個截圖了,網上都可以找到,很值得一看。我更想說的,是關于藤校錄取的邏輯。
其實簡單來說,名校錄取的時候,一方面是看成績,一方面也看申請人特質。無疑,IMO競賽金牌的確是硬通貨,但是藤校錄取看的是綜合實力。
首先,GPA要高,也就是說,高中成績得足夠好。李羅羅在北京頂級高中國際部,全年級700人,大考都是前15名,也得過年級第一。這一點,老師同學都可以證明。
我們再來看看李羅羅的夏校項目。
美國頂級的數學營,Ross羅斯數學營、SUMaC斯坦福數學營、SPARC量化數學營、RIS夏校(科學研究類最強營)等等。
以Ross為例,只有10%的申請者可以進入,而數據統計,參加過的學生,67%會被哈耶普麻等名校錄取。
李羅羅入營的時候是年齡最小的。
ROSS在俄亥俄州立大學
雖然該校在全美大學排名43(已經很強)
但ROSS數學營是雷打不動的第一
入營等于半只腳進藤
她在10年級的時候打入ISEF決賽,科普一下含金量有多高呢,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全球青少年科創(chuàng)比賽的世界杯。
她還有出色的社會實踐和文科方向,比如中國語言學奧賽,還受TED演講的啟發(fā),成立了Intersection交點社,致力于女生的科技表達和發(fā)展。
諸如此類,不一一枚舉。總之,這就是申請大藤的樣本好嗎!!
藤校不僅僅看中成績和硬核獎項,也希望申請人不是為了升學而提升背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突破自己,提升能力,找到目標和方向,并為之堅持不懈。
李羅羅的履歷,和一路走來的成績、經歷,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盡管兩次在社交平臺力證自己之后,輿論仍未停止。但她的老師,信奧大神導師胡偉棟,以及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Richard Peng這個級別的大咖都在為她撐腰。
當然,還是有一些網友不放棄深挖細節(jié),不看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不放手,要求貼獎狀等再補充證據,否則文字說明無法服眾。
嗯,啥也不說了。大概就是群憤激怒殺紅了眼,自己淋沒淋過雨都要把別人的傘撕碎。
這波輿論更像是那些曾入圍過信息學競賽,但被名校淘汰的學生和家長們的一場發(fā)泄,或者干脆就是尋找存在感的鍵盤俠們自以為正義的起哄。
在李羅羅的回應中,我為她的“如果不自證,世界會怎么認識我?”而感到心疼,也為她向“神話成功、嘲笑失敗”的唯分數論者們展示的人文關懷而心生敬佩。
一個未成年的女孩經歷如此洪水猛獸般的網暴,能夠邏輯清晰且擲地有聲的回應,還沒有很大程度上的被輿論干擾和勸退,足以說明李羅羅同學的內核之強大。
02
優(yōu)秀的人進入頂尖的學府,這本該是一場雙向奔赴的宿命情緣。
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去年7月,被熱搜霸榜,數日網暴,扒到連家人“底褲”都揭穿,以致被官網公示入職國家話劇院后,不得不放棄的易烊千璽。
網友們質疑“蘿卜坑”,抨擊明星考編是和“小鎮(zhèn)做題家”搶機會。但易烊千璽,是真的有抗打實力的。
且不說他當初是以文化、專業(yè)雙科第一的成績被中戲錄取;也不說他所讀的專業(yè)——話劇影視表演,和國家話劇院歷年招聘直接對口;更不提他作為頂流明星,實力與流量并存的影視成績;就憑中戲優(yōu)秀應屆畢業(yè)生身份,單因為是明星就該放棄報考國戲讓給普通人嗎?
如今風波已平息一年多,千璽弟弟在影視、歌曲、時尚、代言等方面的成就碩果累累。二三逢時,逆鱗風起。
他們最恨你,可你最爭氣。
絕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無法企及李羅羅、易烊千璽,但我想請問,承認別人優(yōu)秀真的有那么難嗎?
03
與其有功夫去質疑原本就優(yōu)秀的人,不如去想想怎么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
當“天降紫微星”真實的擺在眾人面前,與其說是大家對可能存在的“明星特權”、“雙重國籍”、“簡歷造假”表達不滿,倒不如說是網友,特別是學生群體對就業(yè)、家長對孩子未來發(fā)展的嚴重焦慮。
為了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悲劇上演,需要我們每一個參與者共同維護理性的競爭環(huán)境。
畢竟,孩子們都在“同一條船上”。
在媒體、輿論加持,捕風捉影、無限放大的過程中,助長的是孩子們對于彼此的敵意,更消耗的是中國學子的整體信譽。
還是那句話,未知全貌,不予置評,更不要造謠。
而分數和獎項成績,并不是優(yōu)秀的全部。盡管當前大環(huán)境下,我們不得不面對“唯分數論”。
但是,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我們就會切實發(fā)現,學歷對社會地位和身份分層的作用,在不斷降低,中高考很可能是指向標,但一定不是人生的分水嶺。
如李羅羅同學所說:不神化成功,也不嘲笑失敗,堅持本心、進步,不被勸退聲打倒。
而作為家長,無論能力財力幾何,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孩子的生存技能、綜合實力和整體素質,讓他們能夠在未來漫長的學習、工作、生活的人生路上,能夠從容不迫的面對這個世界。
THE END
0-14歲孩子成長分享
各類好書好物
中英文雙語啟蒙和進階
閱讀+寫作干貨
國內外親子游、營地和夏校
記錄生活里的溫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