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想法,就得到行動;
種下行動,就得到習慣;
種下習慣,就得到人格;
種下人格,就得到命運。
這段話的意思是,一旦有一個想法在你心中蘊釀,就會產(chǎn)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yīng),造成深遠的影響。
阿諾·培頓在他的著作《擁有一切》中說,一個普通人腦子里每天都有大約55000個想法,其中大多數(shù)是舊有的想法。
許多想法從小時候起,就一直存在我們腦子里。你的腦袋就像一臺可以永遠錄音的錄音機,不斷重復播放相同的想法。
想法是信念的主要成分。如果想法是顆種子,把它種下,你得到的果實就是信念。
國際生命教練克里斯多?!っ?/p>
與父母的關(guān)系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如果小時候你有過不愉快的經(jīng)驗,比如爸爸答應(yīng)帶你去游樂場,你很想去,但爸爸卻爽約了。也許爸爸工作太忙了,不得不放棄休假;也許爸爸生病了,或是根本忘了這回事。小孩子眼中的世界并不大,所以爸爸的理由也一點都不重要。
你可能會很失望,這時候,你就會產(chǎn)生一些想法來詮釋你所經(jīng)歷的事。
▼
也許其中一個想法是這樣的:“爸爸不愛我!”
▼
也許從這個想法又衍生出另一個:“沒有人愛我?!?/p>
▼
如果這樣,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如果你一再地失望,這些想法就會變成一種信念,讓你相信自己真的不可愛。
▼
如果這樣的信念在你腦袋里一再播放,過了幾年后你可能就會認為這就是事實。
▼
而一個深信自己并不可愛的人的命運會是如何呢?
從這個觀點,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過去的創(chuàng)傷并不會隨時間逝去。每個自我局限的信念,都來自過去的創(chuàng)傷。我們每個人都像做出科學怪人的弗蘭肯斯坦博士一樣,創(chuàng)造出一些怪物般的想法,在我們生活中造成大大小小的災(zāi)難。
你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限制性信念都不是真的
讓你覺得自己很渺小或差勁的想法也對你沒有任何幫助。然而有許多人仍然有這樣的信念,不知道它們的來源,也不知道它們應(yīng)該只是過客,不應(yīng)在他們腦中長駐。找出這些信念在我們心中駐足的所在,將會很有幫助。
結(jié)婚一年半,我和妻子已深陷于權(quán)力斗爭中。這時我發(fā)現(xiàn),在寫結(jié)婚誓詞時我犯了大錯。
結(jié)婚時,我和妻子的結(jié)婚誓詞都是自己親自執(zhí)筆,并在眾人之前宣讀。我們的誓詞滿溢著承諾、詩意與愛。當我誠心誠意地發(fā)誓將會無條件地愛著妻子,不論順利或是艱難的時刻,都會尊重并仰慕她,不讓痛苦阻撓我們的愛時,我感動得流下熱淚。
這些承諾是我真心真意想要遵守的。問題是,這些承諾雖美,卻不實際。換句話說,這些是我不可能做到的承諾。
如果我希望做到自己的承諾,那我的誓詞將會變成:
“我發(fā)誓,在學習無條件愛你的過程中,我會帶給你難以想象的痛苦,導致你對我說出連紐約的出租車司機聽了都會嚇到的話,而且讓你后悔遇見了我。而當你對我做出相同的事時,我會用一個三歲小孩的成熟度來響應(yīng),而且用急性子和壞脾氣來當作我的兩大武器。我永遠也不會記得,我們只是兩個盡力想做到最好的普通人。我會把你當作我唯一的快樂源泉。最后我才終于成長并了解到親密關(guān)系的真正目的?!比绻沁@樣的誓詞,我就可以輕松地做到了!
在進入一段新的親密關(guān)系時,我們會把過去的舊痛、舊傷也一并帶去。小時候我們會把沒治愈的創(chuàng)傷埋在心底,以免無時無刻感到痛苦。為什么呢?除了不想感到痛苦,還有一個原因——幼時創(chuàng)傷有時難以承受,如果不把它除去,我們會覺得自己好像要死掉了。
我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不小心把狗鏈弄丟了。我父親勃然大怒,打我耳光而且把我罵得狗血淋頭,足足罵了一個多小時。打耳光還不要緊,痕跡當天就褪去了,但心靈的創(chuàng)傷卻不會這么快就痊愈。
我希望父親原諒我、愛我,但他并沒有。我好難過,簡直心都碎了。然而,過了幾小時,我就在屋外跑來跑去,跟哥哥嬉笑玩耍了。也許你會以為是小孩子對痛苦的抗力較強,所以我很快就忘了那件不愉快的事,繼續(xù)過我的日子。
然而,多年之后我卻又想起了這件事情,而且重新感受到六歲時被父親打罵所造成的心靈創(chuàng)傷,再一次感到心碎。
用健康的方式把傷痛處理好,我們的信念也會隨之改變
身為一個治療師,我知道我從小到大處理傷痛的方法和大多數(shù)人沒有什么不同。我們都經(jīng)歷過令人心碎的痛,而如果不處理它,可能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影響。
于是,我們在心里開辟出一個儲藏室——也就是潛意識——并把所有壓抑的痛苦都丟進去鎖起來,然后忘記有過這回事。潛意識和儲藏室很像,都是用來收納我們不想要卻又不知怎么處理的東西的;但不同的地方是,潛意識可以無限地擴張,容納愈來愈多的不愉快,讓我們不用去面對痛苦。
你可能會問,既然潛意識可以無限地擴張,那么繼續(xù)把痛苦回憶往里塞,有什么不對呢?如果傷痛明明可以避免,又為什么要讓自己去承受它呢?
我很想同意你,但這個想法有它潛在的危險性。其中之一是,小時候為了避免傷痛,我必須收起對父親的感情,離他遠遠的,保持一個距離,而我情感的創(chuàng)傷一直阻撓在我們前面。
另一個危險是,如同之前談到的,痛苦的經(jīng)驗往往會讓我們產(chǎn)生對自己和世界的一些限制性信念。
舉例來說,狗鏈事件可能會讓我認為父親不愛我。
▼
既然我父親在我心中是一個極有權(quán)力的人物,我可能會因此推論,所有男性權(quán)威人物都不會愛我。
▼
然后,我可能會一輩子都害怕老師、警察、醫(yī)生、上司等人。恐懼讓人無法自由地發(fā)揮自我。
▼
再往下想,如果我一輩子都害怕這些人,那我對自己會有什么樣的看法呢?我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個弱者、失敗者。
▼
而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往往會決定我們選擇什么樣的工作、交什么樣的朋友、住在什么樣的地方,以及許多其他的事——甚至可能包括我們開什么樣的車。
你可能會覺得很難相信,被父親打罵的單一事件,竟然會讓我產(chǎn)生這種軟弱的信念,造成這么低落的自我價值感。事實上我也同意,如同之前所說,單一的痛苦事件只是種子,但之后類似的經(jīng)驗,便會讓自我局限的信念茁壯成長。
這個例子只是用來說明,過去的創(chuàng)傷如果沒有愈合,我們就會對自己產(chǎn)生負面的想法;但如果我們用健康的方式把傷痛處理好,我們的信念也會隨之改變。
我們都依據(jù)對自己的想法而活。如果你真心相信自己是個成功的人,那么你的失敗也會幫助你邁向成功之路;如果你相信自己是個失敗者,那么再大的成功在你眼中看來也像是失敗。所有源自未愈傷口的信念都是自我局限的。
既然我們對自己的信念與過去的創(chuàng)傷關(guān)系密不可分的,而過去的事早己記不清,更不可能改變,那我們要如何才能掙脫束縛呢?這也就是為什么親密關(guān)系是無價之寶了。親密關(guān)系讓我們有機會重新面對并治好舊傷,從而改變衍生自傷痛的錯誤想法。
來源:張德芬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