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國慶假期結(jié)束了,終于有點時間來花生念叨念叨了。。。
都說假期過后適合寫游記,可是受疫情影響,十一七天不能離開青島,那么要如何打發(fā)這美好的假期時光呢?我們選擇了青島郊區(qū)游,哈哈,平時總在市內(nèi)轉(zhuǎn)悠,市內(nèi)的景點都逛膩了,所以就去郊區(qū)走走吧。當然這樣選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娃娃這個假期有一份人文作業(yè),題目是假設有16位同學和兩位老師來到青島游學,作為接待方,需要擬定一份青島四日游學的導覽規(guī)劃,游學要突出介紹青島的歷史和青島在國家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青島的人文特色,要利用上近期所學習的地圖方面的知識,對整個行程進行合理安排。所以我今天來分享的是娃娃的這份導覽作業(yè)。而在分享這份作業(yè)之前,老母親有幾點說明先嘮叨嘮叨:
第一是為了這份作業(yè),娃娃要求去了青島的膠州、平度、即墨等地查看一些古遺址,雖然最后看到的只是遼闊的田野和一個簡單的考古遺址界碑,考古發(fā)掘出來的文物已部分收藏于青島市博物館展出,但是娃娃說:“站在那片田野之上,彷佛就在與我們的老祖先對話,感受我們的淵源”。
但這份導覽中沒有關于一些古遺址的探索規(guī)劃,一是因為這些遺址所在地區(qū)比較偏遠,四天的時間了解青島,時間上不允許;二是考古發(fā)掘的文物已在青島市博物館展出,大家不妨走進博物館,通過欣賞文物來串起青島的歷史。
第二這份作業(yè)不是什么旅游攻略,因為像青島熱門的景點“極地海洋世界”、“海底世界”等等都沒有出現(xiàn)在這份導覽介紹中,因為娃娃說這份導覽是為“游學”準備的,是為了讓大家更多地了解青島人文特色而準備的,“邊游邊學,富學于樂”是他做這份導覽的初衷。里面不存在任何商業(yè)炒作的嫌疑哈,屬于小朋友的良心推薦!
第三這份導覽在文字內(nèi)容上來說,可能沒什么新意而言,但娃娃下的功夫主要在于對青島歷史、地理、建筑、飲食等人文特色的梳理,進而將這些思考代入行程的規(guī)劃中。老母親覺得這種獨立、自覺的思考對于娃娃的成長而言很是可貴。
ok,下面就分享娃娃的這份《青島四日游學導覽規(guī)劃與介紹》,希望能對將來來青島旅游的花友們有所幫助!
l 地理方位
青島位于山東省半島南端,瀕臨黃海,環(huán)繞膠州灣,山海形勝,腹地廣闊。青島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海濱城市,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臺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相接。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全市總面積為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1102平方公里。
l 地形
青島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cè)隆起,中間低陷,其中,山地約占總面積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東有嶗山山脈(巨峰1133米),西有珠山山脈(小珠山725米),北有大澤山脈(北峰頂737米),中為膠萊平原和盆地。
l 氣候
青島空氣濕潤,溫度適中,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夏季平均氣溫24℃,冬季平均氣溫0℃以上,由于臨海,自然風較大。
體現(xiàn)此地理特色的景點:八大關、花石樓、海軍博物館、嶗山等。
后將在“青島市博物館“部分展示。
與青島歷史有關的景點:青島市博物館、嶗山太清景區(qū)、德國總督府、老舍故居、春和樓、天主教堂、棧橋、八大關、花石樓、一戰(zhàn)博物館、海軍博物館、五四廣場、青島啤酒博物館、海洋大學等。
第一建筑時代:德國殖民時期。建筑特色:莊重威嚴,極具質(zhì)感。此時期的建筑物:德國總督府、天主教堂。
第二建筑時代:北洋政府統(tǒng)治時期。建筑特色:景觀疏朗,空間親切靜謐,以別墅為主。此時期的建筑物:八大關、花石樓。
第三建筑時代:改革發(fā)展時期。建筑特色:高樓林立、緊湊致密而又層次分明。
食物:海鮮、鍋貼、啤酒
相關地點:春和樓、青島啤酒博物館
1)了解青島再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國家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2 )了解、體驗青島的地理、歷史、建筑、美食等人文特色。
1) 每日一個主題,按照歷史的進程規(guī)劃游覽路線,游覽邏輯清晰;
2) 游覽過程注重體驗,將“玩”與“學”有機結(jié)合起來,富學于樂。
1) 在同一主題下,景點選取以就近、順路為原則。
2) 交通工具、住宿方面的安排兼顧安全性、便利性和經(jīng)濟性原則,選用25座以下的中巴車專車出行,且每日返回學校住宿,并不外宿。
3) 午餐的安排兼顧安全性、特色性和經(jīng)濟性原則,選擇當日景點就近的特色飯店就餐。
Day1初遇青島,溯古訪道
? 行程安排:
? 圖示行程路線
? 景點介紹資料
1.膠州灣大橋:
膠州灣大橋(Jiaozhou Bay Bridge)是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境內(nèi)黃島區(qū)、城陽區(qū)、李滄區(qū)以及膠州市的跨海通道,位于膠州灣之上,是山東省省級高速公路網(w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青島市區(qū)西北部城市主干道的構(gòu)成部分之一。此橋位居全球橋梁長度前十名中。
膠州灣大橋于2006年12月26日動工興建,時稱“青島海灣大橋” ;于2010年12月22日完成主橋合攏工程,全橋貫通 ;于2011年6月23日命名為“膠州灣大橋”;于2011年6月30日通車運營;于2020年3月30日開通膠州連接段。
膠州灣大橋東起李村河互通,上跨膠州灣,中接紅島互通立交,西至黃島東樞紐立交;線路全長42.23千米、橋梁全長31.63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 。
建筑結(jié)構(gòu)
整體布局
膠州灣大橋由水上滄口航道主橋、紅島航道主橋、大沽河航道主橋、東西引橋、塔柱、黃島東樞紐立交橋、紅島互通立交橋以及李村河互通立交匝道組成,總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
設計特點
膠州灣大橋三個不同的航道橋采用不同的設計、施工技術。滄口航道橋采用雙塔平行稀索鋼箱梁斜拉橋,紅島航道橋采用主跨獨塔平行稀索鋼箱梁斜拉橋,大沽河航道橋采用獨塔獨柱自錨式鋼箱梁懸索橋。
2. 青島市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館藏文物包括書法、繪畫、陶瓷器、銅器、玉器、錢幣、璽印、甲骨、竹木牙角器等三十余個門類十多萬件,其中書法、陶瓷器、玉器、錢幣為館藏特色。館內(nèi)還收藏有4萬余件青島歷史發(fā)展各階段留下來的文物資料,反映了青島建置以來城市的發(fā)展,是全面了解青島歷史的重要場所。
3.嶗山太清景區(qū):
嶗山太清風景游覽區(qū)位于嶗山風景名勝區(qū)的東南部,該景區(qū)是以著名廟殿太清宮來命名的,簡稱太清景區(qū)。
太清景區(qū)坐落在寶珠山下,寶珠山的7座山峰從東北、西三面環(huán)抱著這一臨海谷地,形成了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寶珠山的主峰稱為"老君峰", 左邊依次是"桃園峰"、"望海峰"、"東華峰";右邊依次是"重陽峰"、"螺桃蜂"、"西王峰"。
嶗山太清宮,又稱下清宮、北國小江南、神仙之府,俗稱下宮,地處嶗山東南端寶珠山下,襟山面海,左為桃園峰,右為重陽峰,始建于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后屢加修建,現(xiàn)存建筑均為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后規(guī)模格局遺存,為中國嶗山道教祖庭,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道教全真道分支隨山派祖庭。
嶗山太清宮總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宮分三院,各立山門,東為三官殿,中為三清殿,西為玉皇殿;另建有忠義祠、翰林院、東西配殿等建筑,是山東省和青島市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和道教文化傳播中心。
在我國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發(fā)源于中國、由中國人創(chuàng)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稱為本土宗教。道教對我國古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都發(fā)生過深刻的影響,是統(tǒng)治階級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道教的產(chǎn)生、形成和發(fā)展:
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東漢后期黃老道形成實體,太平道、天師道等民間原始教團相繼成立。后經(jīng)魏晉南北朝數(shù)百年的改造發(fā)展,道教的經(jīng)典教義、修持方術、科戒儀范漸趨完備,新興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統(tǒng)治者的承認,演變?yōu)槌墒斓恼y(tǒng)宗教。
隋唐至北宋時期,由于統(tǒng)治階級的尊崇,道教極為興盛,社會影響極大,道教的哲學、養(yǎng)生術、符咒法、科儀規(guī)章也更為完善。晚唐北宋以后,道教內(nèi)部出現(xiàn)一些新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儒釋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出現(xiàn)及以修持內(nèi)丹術為主的金丹道派開始興起。到了南宋金元時期,道教發(fā)生變革。在華北出現(xiàn)了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等新道派,南方出現(xiàn)了金丹派南宗、天心、神霄、清微、凈明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在教義和道法上也有革新。宣傳三教合一,注重內(nèi)丹修煉,是這一時期道教的主要特點。
明清兩代,隨著中國封建社會進入晚期,道教發(fā)展陷入停滯僵化。近代中國道教承明清余緒,除個別時期,一直處于低谷。
新中國成立后,對舊社會道教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和陋習進行了改革,道教的面目為之一新。中國道教協(xié)會的成立實現(xiàn)了全國道教徒的大聯(lián)合,廣大愛國道教徒開始為發(fā)展道教事業(yè)共同努力。
Day2 殖民青島,半世飄搖
? 行程安排:
? 圖示行程路線
? 景點介紹:
1. 德國總督府:
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qū)龍山路26號,1999年開始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
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建筑面積4083平方米,始建于1905年,落成于1907年,建筑風格為德國威廉時代典型建筑樣式與青年風格派相結(jié)合。先后為德國總督、日本駐青島守備軍司令、國民黨駐青島市長的官邸 。
2.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位于青島市市南區(qū)黃縣路12號,面南背北,樓下為老舍全家居所。老舍于1934年來青島受聘于山東大學,直至1937年離開青島,大部分時間居住于此,這是他在青島的三處借寓住所之一,另兩處分別在萊蕪一路和在金口二路。老舍在此寫下了許多小說、散文和雜文,其中有著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F(xiàn)為青島市著名風景點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春和樓:
春和樓始業(yè)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坐落于百年老街中山路,是青島最早的老字號。春和樓歷來廣布盛名,許多知名人物也在此就餐過。
4.青島天主教堂
青島天主教堂本名天主教青島教區(qū)浙江路圣彌厄爾教堂。(部分報道稱:圣愛彌爾教堂),青島天主教圣彌厄爾大教堂于1932年破土動工,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依據(jù)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筑風格而設計,1934年10月落成,歷時兩年半多。擬建教堂應高百米,適逢二戰(zhàn)爆發(fā),希特勒嚴禁德國本土資金外流,該教堂不得不修改圖紙,即建成現(xiàn)在規(guī)模 。
5. 棧橋:
棧橋和回瀾閣,即青島棧橋,俗稱前海棧橋、南海棧橋、大碼頭。棧橋地處青島灣北側(cè),與小青島隔水相望,始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素有“長虹遠引”之譽,是青島市近代第一座人工碼頭、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城市地標之一。
6. 八大關:
八大關(Eight Great Passes),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qū)匯泉東部,太平山南麓,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著名的風景療養(yǎng)區(qū),面積70余公頃,是最能體現(xiàn)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特點的風景區(qū)。
所謂"八大關",是因為這里有八條馬路(現(xiàn)已增到十條),是以中國古代長城著名關隘命名的。此處是著名的別墅區(qū),人稱“萬國建筑博物館”。
解放前,這里是官僚資本家的別墅區(qū)。解放后,人民政府對八大關進行了全面修繕,使其為中國重要的療養(yǎng)區(qū)之一,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的國際友人,曾在這里下榻。
7.花石樓:
青島花石樓坐落于八大關景點南端的岬角,背靠八大關,面臨第二海水浴場,風景獨特,環(huán)境優(yōu)美。花石樓建于1930年,外墻由花崗巖石砌筑,塔樓頂部為雉堞式女兒墻。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種建筑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臘和羅馬式風格,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
Day3革命青島,舊貌新顏
? 行程安排
? 圖示行程路
? 景點介紹:
1.一戰(zhàn)遺址博物館:
青島“一戰(zhàn)”遺址博物館擁有自青島建置至主權回歸期間的武器、軍服、報刊、書籍、紀念章、明信片等藏品1800多件。展覽以“還我青島”為主題,分為“德占青島”、“日德戰(zhàn)爭”、“苦難歸程”三個部分,運用大量珍貴文物、檔案資料,輔以場景復原、多媒體展示等技術,再現(xiàn)了自青島建置至主權回歸的歷程。
2. 海軍博物館: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一座反映中國海軍發(fā)展的軍事博物館,是人民海軍的歷史高地、精神高地、文化高地。位于青島市市南區(qū)萊陽路8號,東鄰魯迅公園,西接小青島公園,與棧橋遙相呼應,南瀕一望無際的大海,北面是著名景點青島信號山公園。海軍博物館陸地面積141.1畝,海域面積225畝,1989年10月正式向社會開放。海軍博物館主要分為室內(nèi)、海上和陸上三大展區(qū),建有人民海軍歷史基本陳列、主展館廣場、海軍英雄廣場、陸上裝備展區(qū)和海上裝備展區(qū)等。
3.五四廣場:
五四廣場(May Fourth Square),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qū)東海西路,與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大樓相對,南臨浮山灣,始建于1996年,是一處集草坪、噴泉、雕塑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風格廣場。五四廣場因五四運動而得名,以東海路為界分為南北兩區(qū):北區(qū)以綠蔭大道間的草坪為主,中央建有噴泉;南區(qū)由露天舞臺、點陣噴泉、觀海迎月臺和雕塑“五月的風“等組成,總占地面積達10萬平方米,為青島市地標建筑之一。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fā)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1月,英、美、法、日、意等戰(zhàn)勝國在巴黎召開對德和會,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中國是參加對德宣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之一,但北洋軍閥政府卻準備接受這個決定。這次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fā)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5月4日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定為青年節(jié)。2019年4月30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4.奧帆中心:
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就是青島國際帆船中心。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位于山東省青島市東部新區(qū)浮山灣畔,北海船廠原址,毗鄰五四廣場和東海路,市內(nèi)的著名風景點“燕島秋潮”位于基地內(nèi)燕兒島山的東南角,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13屆殘奧會帆船比賽就是在這里舉行的。
為了迎接奧運會帆船比賽和打造“帆船之都”,國際帆船中心被建成青島市獨具海上運動特色的建筑區(qū)域,體現(xiàn)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
Day4品牌青島,科研助推
? 行程安排
? 圖示行程路線
? 景點介紹:
1. 啤酒博物館:
青島啤酒博物館是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建成的國內(nèi)唯一的啤酒博物館,其展出面積達6000余平方米。博物館設立在青島啤酒百年前的老廠房、老設備之內(nèi),以青島啤酒的百年歷程及工藝流程為主線,濃縮了中國啤酒工業(yè)及青島啤酒的發(fā)展史,集文化歷史、生產(chǎn)工藝流程、啤酒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具備了旅游的知識性、娛樂性、參與性等特點,體現(xiàn)了世界視野、民族特色、穿透歷史、融匯生活的文化理念。
2.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OUC),位于山東省青島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學校前身是創(chuàng)辦于1924年的私立青島大學。1930年,在省立山東大學和私立青島大學基礎上成立國立青島大學。后歷經(jīng)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時期,1958年山東大學主體遷往濟南,以留青的海洋系、水產(chǎn)系、地質(zhì)系、生物系等為基礎,于1959年3月成立山東海洋學院。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13所重點綜合性大學之一。1988年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3.海信科學探索中心:
海信科學探索中心是以“科學和自然探索”為主題的綜合性科學探索和科普基地。
館內(nèi)設有科學啟蒙館、科學發(fā)現(xiàn)館、自然探索館、世界消費電子博物館、海信歷史文化館、顯示的世界以及25Plus咖啡館(城市客廳),巧妙的構(gòu)建為“五館一廳一世界”的獨特格局。
?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景點介紹內(nèi)容)
2. 《這里是中國》
3. 青島市博物館文章《青島史話·古韻悠長》、《青島史話·歲月回眸》
4. 2021年國慶作業(yè)文本《青島經(jīng)濟掠影·青島啤酒(上)》、《當代青島概況(上)》。
5. 2021年國慶作業(yè)地圖內(nèi)容。
1. 本次游學共接待安徽來訪同學16人,老師2人。學校陪同人員學生1人,老師1人,共計20人。
2. 本次游學活動主要包含的費用項目為:租車費、景區(qū)門票費、講解費和餐費等。
3. 考慮到實際可能出現(xiàn)突發(fā)狀況,實際預算比估算值上浮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