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叨叨有道,更多文章請關(guān)注公號。
叨媽從小就喜歡歷史,歷史提升認知眼界格局,這也是真正有價值之處。
所以叨叨很小的時候,叨媽就讓叨哥接觸歷史了。
對于孩子來說,接觸歷史的第一次閱讀基本都是歷史故事,誰不喜歡聽故事呢?尤其更加喜歡打打殺殺的男孩子們對于歷史故事基本是沒有免疫力的。
所以叨哥的歷史閱讀進展的特別順利。
叨媽曾經(jīng)每晚一小時人肉讀完了《上下五千年》,讀到口干舌燥,至今喜馬拉雅上還留有叨媽的錄音,堪稱廢媽。
而隨著時代的推進,更多不廢媽的歷史閱讀方式出現(xiàn)了,說起來真是現(xiàn)在家長們的福利呀。
接下來我講下我所推薦的歷史進階閱讀:
STEP1:先搞清楚歷史線索。
讀歷史,首當其沖是了解整個歷史的脈絡,歷史脈絡簡單來說就是了解朝代更迭先后順序、大事件發(fā)生的年代以及各個朝代的起止時間。
因為更多以漫畫講訴歷史閱讀書籍,所以孩子的歷史閱讀可以從5-6歲開始了。
《假如歷史是一群喵》《賽雷漫畫中國史》《混子曰漫畫中國史》都用幽默有趣的漫畫把中國歷史的脈絡做了大體的勾勒。
有心的爸媽還可以在B站上找下《假如歷史是一群喵》的視頻,視頻每集都不長,5-10分鐘估以內(nèi),也可以加深孩子的記憶。
當然如果希望稍微多的細節(jié)閱讀中國歷史,且孩子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自主閱讀,可以選擇文字稍微多一點的《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和林漢達版的《上下五千年》。
如果理解更強的也建議讀讀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他最出名的書是《丑陋的中國人》,這套《中國人史綱》反而知道的人不算太多,我喜歡作者幽默的寫作風格,把嚴肅的歷史寫的好讀有趣。
讀完這些書,除了歷史脈絡以外,也能夠?qū)W習到更多的細節(jié)知識。
葛劍雄的《中國歷史地圖》是一種把歷史和地理綁定起來講訴歷史線索的書籍,除了歷史線索也順便熟悉了中國疆域發(fā)展史。
STEP2:結(jié)合語文學習內(nèi)容,深度了解某個板塊的歷史。
“所謂讀懂詩人才懂詩”這句話衍生一下就是“讀懂歷史才懂作者”,偉大的作家偉大的作品讀懂的前提,是我們要了解作家所生活的那個時代那個背景。
如果你不了解唐朝的科舉制度,你就無法理解《上李邕》中李白自薦道:“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張狂詩詞,自薦不搞點標新立異怎能有存在感呢?
不了解舊中國那屈辱的100年歷史背景,怎么能夠理解魯迅先生要寫“狂人日記”呢?
對語文課本解構(gòu)有多深刻,你對歷史的背景就要有多深刻。
當歷史脈絡建立之后,可以選擇校內(nèi)課本集中度最高的文章開展專題歷史閱讀。
舉例來說幼升小的孩子接觸唐朝詩歌是最多的,那么就專題讀點唐朝的歷史。
我們也開展過唐朝的專題閱讀,《隋唐定局》《安史之亂》、《長安客》、《假如穿越到唐朝》《康震講古詩詞》。
除了閱讀我們也看紀錄片,去年出的《千古風流人物》里面不少唐代詩人專輯,看完一遍,你能對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有更深刻的認識。
孩子進入5年級以后接觸到民國作品會更多,沒有對那百年屈辱史的了解,很難理解到魯迅、老舍、朱自清、蕭紅透過作品想要表達什么?
尤其是學生們普遍最怕的周樹人。
刷刷《覺醒年代》,讀讀《歷史深處的民國》也許能夠拉近你與這些作家的距離。
STEP3:
如果有余力且對歷史興趣度很大,可以嘗試分專題的閱讀歷史。
我喜歡用聽音頻的方式學習歷史。
最近搜索到《趙冬梅講中國史》音頻,北大趙冬梅從制度、社會生活、文化三大方向講訴了歷史。
和叨哥之前閱讀完全不同的是,它不是按照時間線索,而是分專題拉通整個歷史來講,如果讀過呂思勉《中國通史》對趙冬梅的這種講訴方式就沒有違和感。
叨哥居然神奇般的要和我一起聽。
而我也趁機把呂思勉《中國通史》塞給了叨哥。
同樣講中國歷史,按時間線索和按專題線索的書是完全不同的寫作方式。
寫在最后:
現(xiàn)在的家長和孩子們太幸福了,無數(shù)的資源化解了家長和孩子們閱讀歷史的負擔,還等什么?選擇你心儀的書,帶著孩子們讀起來吧。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個贊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