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擅長踢足球,而且她也不喜歡踢球,但她所有的朋友都在踢球?!?/p>
“如果我錯過了一次訓練,即使是因為預約了看醫(yī)生,我也只能當板凳選手了?!?/p>
“如果我的兒子每天不去參加課外活動的話,他就會無所事事地吃垃圾食品、玩電子游戲?!?/p>
“我其實不喜歡曲棍球,但我必須得練它,因為這能給我申請大學的簡歷加分。”“她想去學習體操、藝術、舞蹈和廚藝,而且每周還要參加兩次午后的宗教學校。我并沒有逼她這么做?!?/p>
這是從孩子和家長那兒聽到的典型的解釋和抱怨。顯然,一些孩子要做的事兒太多,但時間卻不夠。而且我們也很難說,這到底是因為家長逼他們這么做的呢,還是他們想和周圍的同齡人步調一致。
不過,無論出于哪種原因,有一件事可以確定——畢竟都要有所付出。你的孩子會不會太忙了呢?
孩子為什么這么忙?
對于一些家庭來說,孩子之所以行程滿滿可能是因為不想被落下。孩子們?yōu)榱诉M入理想的大學會不斷增加自己課外活動,即使他們早已壓力山大了。
而一些家長認為,比起給孩子大量玩耍、探索和自學的自由時間,讓孩子忙一點會更有用。他們也會覺得,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和其他孩子做一樣的事情,他們的孩子就會錯過一些重要的經歷。
然而,大部分家長通常只是想要那些看似對孩子最好的東西。即使初衷是好的,孩子們卻很容易超負荷運轉??偸菂⒓拥囊欢鸦顒?,壓力自然也隨之加重,到最后,父母和孩子都會在身體和精神上筋疲力竭。
當然了,有組織的活動和運動也是有益的。它們能培養(yǎng)社交技巧,是玩耍和鍛煉的好機會。它們教孩子學會體育道德、自律精神以及如何解決沖突。最重要的是,它們很有趣!關鍵是要讓孩子——還有家長——覺得這些活動有意思,而不是把它們當成負擔。
孩子太忙的跡象
過于忙碌的孩子遲早都會顯露痕跡。雖然每個孩子不盡相同,但是過于忙碌的孩子可能會有以下征兆:
生理上,孩子可能會感覺疲勞、焦慮或者抑郁。抱怨頭疼或胃疼,這些疼痛可能是由壓力、不按時吃飯或者缺乏睡眠導致的。
在日常生活中,太過忙碌的孩子功課還會被落下,導致成績下降。太多活動也給孩子的友情和社交生活帶來負面影響。家庭生活也會因此受到波及——一直處在“在路上”的狀態(tài),從一個活動趕到另一個活動,飯也常常吃得很匆忙。到頭來,一些家庭就很少在一起吃飯了,可能也不會額外地抽出時間來進行溝通。
除此之外,每周開車帶著孩子到處跑,接連不斷地上課、參加比賽或者訓練就是種折磨,這樣的折磨顯然是也令家長筋疲力盡。
給忙碌家庭的小貼士
即使那些盡力想幫孩子減壓的家長們也要面對不能容忍缺席的教練,還有自己的孩子也想和朋友們保持同手同腳的步調等問題。不過,退一步考慮,確保他們的孩子沒有精疲力竭是極為重要的。
最關鍵的是,要適度地安排事情,挑選活動時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性格、興趣和能力。如果某項活動太超前,那么它所帶來的體驗很可能令人大失所望。而如果活動不吸引人,孩子會覺得很無聊。當孩子只是為了取悅父母而做一些事兒時,那么參與活動的目的本身就錯了。
只有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興趣,才可能為課外活動設置一個合理的界限并讓孩子和家長都能享受其中。
這兒有一些簡單的建議
提前在一些基本規(guī)則上達成一致:比如說,每個季度都給孩子計劃好要進行的一種運動,或者在孩子上學期間,把每周的活動時間限制在兩個下午或晚上以內。
了解活動所需的時間:例如,在課間會有時間練習嗎?孩子知道足球訓練是一周兩次,時間在放學后并要一直持續(xù)到晚飯前嗎?而且每周還有比賽。這樣一來,作業(yè)會受影響嗎?
用日歷來使生活保持有序:把日歷貼在冰箱或者其他顯眼的地方,這樣每個人都能知道什么時候該干什么。如果你發(fā)現(xiàn)在日歷上有空白,就讓它空著吧!
即使孩子報名參加了一季度的活動,你可以讓他們錯過一兩次活動:有時候,趁著一個好天氣出去走走要比再參加一個活動更重要,即使你已經付錢了。
另外,你可以和其他家長合作。輪流開車接送的話,生活會輕松很多。
你需要為所有的孩子均衡課外活動的時間,同時也要平衡你自己的時間:只花時間和精力送一個小孩去參加活動是很不公平的,你需要為另外的小孩留出時間。同時,也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使整個家庭有在一起的時光。
設立家庭時間:如果你每晚都很隨便地吃了點兒東西,那就趁著所有人都在家的時候安排幾次晚餐吧,雖然這可能意味著晚餐要推遲了。同樣,也要安排點家庭娛樂時光,可以是玩桌游、騎車或者遠足旅行。
設置優(yōu)先等級:學業(yè)第一。如果孩子在功課上覺得吃力,他們可能需要放棄一項活動了。
知道什么時候說不: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在參加很多活動了,卻又超想?yún)⒓恿硗庖豁椈顒?,那么你們就要討論下到底要放棄哪項或哪些活動來為新活動騰位子。
牢記放松時間的重要性:騎車,散步,玩游戲,聽音樂,或者純粹地放空會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放松時間。并且別忘了,讓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是多么的重要。畢竟,能當孩子的時間就那么幾年。
來源:把科學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