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 80 后,我的英語學習是從小學二三年級左右開始。但英語不是基礎必學課程,而是每周六上午學校老師義務提供的輔導。在我的印象中,老師最早教的是 hello 以及 good morning 之類的禮貌用語,后面慢慢學字母,印象反而淡漠了,效果相對來說也不是很好。直到升入初中,我才開始系統(tǒng)學習英語語法等知識,英語也真正得到重視。但客觀來說,我這時學的應該是啞巴英語,會寫,會讀,理解意思,但一轉(zhuǎn)化為口語表達,整個人就不會那么自如。
核桃 小朋友剛一出生時,我完全沒有考慮過要學英語這些事情,等到他兩歲多了,才在同事的推薦下,了解了 super simple song ,但也沒有馬上開始聽。嚴格來說,核桃小朋友是從 2 歲半左右開始聽 SSS 兒歌的,興趣始終比較濃厚(當然是要挑選他感興趣的內(nèi)容,比如 driving in my car ),有時還會結合官網(wǎng)的練習紙做下練習(不動筆,只指意)。他是在聽和看的過程下,學會了數(shù)字、顏色、形狀、人物稱謂、人體器官等基本詞匯表達。
這樣聽了三個多月,我買了培生的分級讀物,想跟小朋友一起開始正式的英語閱讀,但核桃根本不買賬,有一搭無一搭地跟著讀,我自己也覺得每本書之間沒有關系,帶他讀時難以真正聯(lián)系起來。所以核桃的第一套分級讀物沒有讀下去。
因為真的想帶他開始進行語言分級學習,所以我研究了不同寶媽們提供的各種分級讀物,最后選擇了牛津樹。因為很多過來人提到這套分級對零基礎小朋友的啟蒙不是很友好(在我的認知里,他就是近乎零基礎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的閱讀從家庭版的無字書開始,還加上了學校版里自然拼讀 1 階的無字內(nèi)容。在這個過程中,毛毛蟲點讀筆發(fā)揮重要作用,它發(fā)出的日常化的聲音能夠吸引核桃一遍遍聆聽。
有了這個基礎,核桃對學校版自然而然地接納了,喜歡跟著 Kipper 一家去看各種故事。所以牛津樹這個仍是我們所使用的主要分級,現(xiàn)在已經(jīng)基本完成 2 階的學習。在牛津樹讀完 1 階時,我個人覺得應該跟他一起來認識最基本的字母了,所以在不同的分級中選了紅火箭(其實一開始就是被“字母探險家”所吸引)?,F(xiàn)在字母這部分已經(jīng)全部讀完,還在做著各種鞏固,比如紅火箭官方的課程學習,每天一個字母。
在最近的學習中,核桃自己還找到了練習的方式,興致一來,他就會在電腦鍵盤上找他認識的字母。平時出門時,他還會去讀車牌號,認真地讀每一個字母和數(shù)字。這種嘗試和努力,真的讓我體味到小朋友的學習能力也是強大的。
如果要說他的學習效果,我覺得肯定不如小花生網(wǎng)上的牛娃們。但從他讀分級第二個月后,嘗試與已知的詞匯和不太對的語法表達自己的意思時,我就覺得這種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所以我們應該還會一步步走下去。與我的英語學習相比,現(xiàn)在的多元化內(nèi)容以及方式,還有年幼時的語言接觸,是這代小朋友們語言學習的優(yōu)勢所在,希望他們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