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8.5的我怎么看社媒上各類英語學習規(guī)劃?

2020
2015
2024-1-8 21:57 轉(zhuǎn)載 · 圖片1

轉(zhuǎn)載自公號:花卷與粉條

我是花卷媽媽,劍橋大學教育學在讀,前面還有個碩士學位是北外的同聲傳譯,給上百場國際峰會、論壇做過同傳。也是語研英語、Immersion Camps等的創(chuàng)始人。每兩三年我都會去考一次標化看看出題趨勢,最近一次是22年,聽力和閱讀9分,口語8.5,寫作7.5。

本篇話題:0-18歲英語學習建議,建議的依據(jù)是自身學習幾種語言的經(jīng)歷、花卷學英語過程的觀察、語研過往8年上千個學生的經(jīng)驗。

我是一個很老土的人,沒下載過某音某書等社交媒體,但時常有朋友拿上面各類“規(guī)劃師”、“達人”的“英語規(guī)劃”、“導圖”、“師訓”來問我的看法,據(jù)說各類規(guī)劃師當前還是熱門。通常,我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朋友:你覺得這個規(guī)劃怎么樣?

我: 這個人自己英語什么水平?

朋友:應該還可以吧,你不說我還沒特別在意。

我:找個有她/他說英語的視頻我看下。

聽完看完+參考這個規(guī)劃師的學歷和教學經(jīng)歷后

我:嗯,哦,你試試唄......但我應該不會給我兒子用。

關于社媒各類規(guī)劃,我的總體看法是,采用之前,家長可以評估下分享人的自身水平,大概率情況下,他們本人的水平代表了自家理論的較高成果水平。我很喜歡一句話叫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所以一直不曾在公眾場合分享,覺得人外有人,也怕誤導別人。本篇也純屬個人經(jīng)驗,如果讀者有語言學專家等,請指教。

語研做過統(tǒng)計,截止2022年底,在讀學生超過70%來源于各大私立/國際學校。所以我經(jīng)常被問到,為什么國際學校的孩子還要學英語?原因當然有很多,歸納起來就是,大錢都花了,不能讓英語這這種小細節(jié)影響了其他學科的表現(xiàn)和未來的升學基本面。另外,大部分家長有海外求學經(jīng)歷,知道即便考個雅思7分托福100,出去聽不懂課寫不出論文也是常事。所以,從小將聽說讀寫打扎實,不僅有益于各科學業(yè),即便之后面對國際標化考試,水平到位了只需要考前刷幾套題,熟悉題型,拉練速度,分都不會低,但奔著某項考試練出來的再回到現(xiàn)實運用場景就不好說了。

以下是聽說讀寫各項的學習建議:

1. 從聽說入手,尊重聽-說-讀-寫的語言發(fā)展順序:作為中文母語者,我們習得中文的過程首先是聽了1年多(聽),逐漸開口說爸爸媽媽(說),3歲左右開始一些簡單的認字(讀),4歲左右才剛剛有較好的控筆能力(寫)。

英語也是如此,我就特別討厭聽到什么一上來就看繪本、學自然拼讀、計詞匯量的。剛開始就讓孩子盡量去聽,可以聽兒歌,看動畫片,選擇速度慢發(fā)音清晰的材料,我用的比較多的app是兒歌多多,youtube kids。 孩子無意識的學習能力以及潛移默化的語感真的超乎想象,我經(jīng)常被花卷突然蹦出來的一些詞和使用組合驚到,比如bumblebee, siren, wiper這些都是從動畫片里撿的。 

關于從完全聽不懂到能聽懂的時間,我們做過一個調(diào)研,對象是在英國上學的外國孩子(之前普遍沒有英文基礎),得到的平均數(shù)是半年。也就是說,把一個完全沒有英語基礎的孩子扔到母語環(huán)境,需要6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完全聽懂并跟上課。小區(qū)里的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我也會留意聽,基本待上了一年的孩子都接近母語水平。所以,最快解決聽說的方法就是直接扔到母語環(huán)境6-12個月。我的粵語就是在香港三個月密集學會的,那種感覺很神奇,突然有一天感覺全能聽懂了,然后坑坑巴巴的開始說,說得久了就流利了。

如果不能長時間身處母語環(huán)境,家長可以在家創(chuàng)造豐富的聽力氛圍,一定要遵循總量守恒的規(guī)律,千萬不要指望上幾節(jié)課立馬能說英文。試想一下,咱們成人每個周末去學兩天法語,半年下來能上48次課,我們就能用法語溝通啦?別人我不敢說,反正我是沒做到。 

聽懂一個語言尚且需要半年,那說的層面,從蹦單詞過渡到能說明白是不是也得再來至少半年?我從花卷中文和英文的語言發(fā)展觀察得到的結果也大致吻合:他一歲左右我開始給他聽英語兒歌和不停跟他說英語,差不多半年以后也就是一歲半才表現(xiàn)出明顯能聽懂。聽力搞定后,我開始用語研的L1教材starter把9個單元的單詞教完了,學完差不多2歲,單詞都能靈敏的反應出來。學完L1后我嘗試用過L2的教材,但很快就放棄了,因為L2要求認字,他的智力遠遠達不到,所以后面的重點都放在了加深語感和拓展表達完整度上,繼續(xù)讓他大量聽、也不斷跟他說英語。他到英國的時候是兩歲4個月,能說I want go buy lollipop、I dont know where troublemake is這類相對完整的句子。到這邊以后給他放到了幼兒園,明顯感受到的改變的首先是語調(diào),British accent拿得準準的,另外就是英語發(fā)展的速度比之前在家的時候快很多。他的變化讓我重新認知了“沉浸式”的速度。

關于聽說讀寫先學哪個效率最高的問題,我也在自己身上做實驗。之前因為枯燥的方法斷斷續(xù)續(xù)學過很多次法語最后都放棄了,去年重新?lián)炱饋?,從大量聽法語歌和看法語電影開始,興趣不知道怎么就拉滿了,每天不需要老師的監(jiān)督也能自覺學2小時。聽電影對我影響最大的是語調(diào)和語感,法語老師經(jīng)常說我說法語sound very French,后來開始慢慢的能進行簡單的對話,自信心進一步促動學習動力,目前已經(jīng)過了A1。任何年齡要提高英語,我都建議從聽說入手。

如果要快速提高聽力和口語,有一些技巧可以參考。聽力可以做復述(聽一句說一句)或聽寫(聽一句寫一句),這是我們做同傳訓練用到的方法。要加速提高口語,可以跟著錄音反復大聲朗讀。重點!材料必須都是標準母語的。尤其是啟蒙階段,一些習慣和口音后期很難改。明顯帶有口音的英語在公眾場合發(fā)言真的有點尷尬,其次是往往語言內(nèi)容也有很多錯誤。

我長時間跟母語教師一起工作,深刻的認識到母語和非母語的差距,我們在聯(lián)合國分支做翻譯的時候,也只被允許聽外語然后翻譯成自己的母語?;ň淼幕締⒚扇蝿胀瓿珊?,我現(xiàn)在基本也只跟他說中文。有一個事情對我觸動很大,我之前教他紙巾都是用“tissue”,后來有次遞紙給我說的是give you “wipe”,明顯是在幼兒園被老師糾正過了。這個事情以后,我就特別怕哪個地方用詞不當誤導了他。

基礎聽說已經(jīng)流暢的孩子,聽力加強的重點可以放在寬領域、各類口音上,比如迪士尼電影、TED演講、BBC紀錄片都是很好的材料。我以前做翻譯的時候一遇到印度客戶,不夸張緊張得拉肚子,后來聽多了也就習慣了。在英美歐,各種口音到處都是,不要期待老師、同學都跟說標準的英音美音。高年級的學生還要注意聽一些學科性的材料,油管有很多免費各科錄播課都可以拿來練練耳朵。我們送出去的大部分孩子剛落地的半年里,聽科學課、文學課的課都很吃力。

在給低齡孩子復習單詞的時候,可以先用where is...? 來練聽力,再用what's this?練口語。如果上來就問香蕉怎么說, 孩子可能會的也嚇不會了。

2.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選材

閱讀跟聽說不一樣,是不會自然習得的,需要外部干預,干預的科學性和執(zhí)行的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產(chǎn)出。

常識和專業(yè)期刊都告訴我們,大量閱讀的孩子傾向于有更好的學業(yè)水平。我沒事就愛訪校,發(fā)現(xiàn)好學校一個共性就是及其重視閱讀。我以前做翻譯需要大量閱讀各行各業(yè)的報告,知道現(xiàn)在也感覺受益匪淺。我用給花卷的閱讀規(guī)劃跟大家分享我對閱讀的理解:

第一階段:4歲前培養(yǎng)玩書的興趣和構建基礎詞匯量。識字前,我主要選用了一些顏色鮮艷的卡通翻翻書,Usborne和DK的書我用的比較多, 就看著圖給他講講無厘頭的故事,讓他覺得書是一種玩具。因為小孩子注意力比較短,所以講故事的時候我會用很多夸張的oh yeah wow woo,抓住他的注意力。每天一個小時下來,嗓子和腦子都在冒煙。但是辛苦還是有回報的,他目前每天會主動拿書給我讓“read a book”。

圖片
注:挑書我主要考慮他的興趣,另外會特意選一些他之前沒有見過的東西,引導他對世界的認知和學點新單詞。

第二階段:4-6歲引入高頻詞+系統(tǒng)學習拼讀規(guī)則+開始基礎閱讀+建立閱讀習慣。淘寶有很多220高頻詞的閃卡,我會選擇一些簡單的以及遵循拼讀規(guī)則的單詞當游戲認,比如cat, dog。認識一些單詞以后,再引入自然拼讀,這樣學習a的時候他可以聯(lián)想到cat, 學習ea的時候可以聯(lián)想到eat。我不建議在沒有基礎詞匯的前提下直接去學自然拼讀,拼讀只是特定階段輔助閱讀的小工具,沒必要本末倒置。高頻詞和拼讀有些基礎后,可以開始簡單的閱讀,Raz、牛津樹、國家地理等都行,孩子感興趣就行。這個階段屬于輔助泛讀,書籍我個人覺得大同小異,重要的是把閱讀習慣規(guī)范下來,最好可以定時定量,培養(yǎng)成生物鐘。
 

第三階段7-12歲大量泛讀建立認知+適度精讀引導閱讀技巧。這個階段整體還是屬于打基礎,書目的選擇除了興趣以外,可以注意一下領域的分布,比如fiction和non-fiction的比例,植物、動物、文化、環(huán)保等等領域是否都有均衡的攝入。背景知識儲備的寬度對興趣發(fā)展、發(fā)掘潛力和輔助寫作都有很好的助力。作為一個媽媽,我對孩子這個階段的期望是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關于精讀,這個階段也要逐步加上來,主要關注理解(comprehension)。很多時候問孩子讀懂了沒有,他們斬筋截鐵的說懂了,結果老師一問細節(jié)發(fā)現(xiàn)沒太懂,這就是為什么有時候家長告訴我們孩子在家讀的Raz級別跟我們現(xiàn)場測評結果有差別。我真心不是很在意ar和藍斯這些指數(shù),因為用過系統(tǒng)幾年后,我發(fā)現(xiàn)bug還是挺多的,大概參考下還是可以的。如果家長自己在家輔導精讀,最簡單的做法是跟孩子聊聊這本書,問一些問題,做做題檢測一下。再往專業(yè)說,就得分詞匯、細節(jié)、主旨、推斷等等題型去逐個擊破了。如果條件允許,精讀借助下外力,泛讀在家搞定。

第四階段:13-18歲主攻academic reading學術閱讀+有選擇性的深度儲備。各個科目的學術閱讀、世界經(jīng)典名著(可以從簡寫版過渡到原版)、當代文學、世界歷史、孩子感興趣的領域(網(wǎng)站、報刊、專業(yè)報告)這些都是這個階段的重點。我們送出去讀高中的很多孩子剛落地的時候不要說科學課吃力,跟上文學和歷史課也有不小的壓力,因為日常英語和學術英語是兩碼事。另外這個階段孩子的興趣方向基本也有大概方向了,家長可以有意識的為他們篩選和推薦一些有效率的閱讀材料。這個階段可以開始往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的方向去引導。尤其是高年級后面臨選課和大學選專業(yè),提前鋪墊、了解,好處多多。關于這個階段的精讀,重點是引導critical thinking辯證思維。劍橋辯論舍的活動我風雨無阻都要參加,辯手敏捷的思維和廣博的知識儲量讓人打心底佩服,我時常在想,如果花卷未來要站在那里,需要讀過多少書、有過怎樣的思維訓練才可以。我覺得辯證思維是可以培養(yǎng)的,比如,就不同話題跟孩子進行深入的討論,就是在家可以做的方法。辯論課可以教姿勢、技巧,但是思維習慣和idea是日積月累出來的。

3. 寫作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我的寫作是最差的,原因跟很多孩子一樣,不僅缺乏興趣,而且疏于練習。我深究過為什么會缺乏興趣,得出的結論是最初接受寫作訓練的經(jīng)歷缺乏系統(tǒng),也很枯燥。所以畢業(yè)10年,再重新寫4000字學期論文的時候,我異常痛苦。我經(jīng)常跟同事說,我很羨慕現(xiàn)在的孩子有如此多的好玩又專業(yè)的資源選擇,我中學也上的外國語學校,但是那時候從沒聽過什么descriptive, narrative, pursuasive writing等文體, 更沒有聽過rubics等賞析標準,關于寫作的回憶都是相對比較痛苦和機械的。關于勤寫,我也頗有體會。班上有位印度同學是IB總部的培訓官和閱卷官,經(jīng)常飛去各個國家做培訓那種級別,文筆出了名的好,同時也是??木庉嫛N艺埶o我指導寫作,他就每天給我一個時事話題,讓我寫好發(fā)他也不給我改,但是明顯寫了幾天,我自己都感覺進步了。所以勤寫也很重要,但前提是有動力。每個人的興趣點和動力點不一樣,這個就是得家長自己琢磨的。

在花卷的寫作上我的大致規(guī)劃是:
 

第一階段:3.5-4歲寫寫數(shù)字和字母,這個階段主打開心練控筆能力;

第二階段:4-6歲練習寫寫單詞,簡句,小段落,這個階段關注興趣和習慣;

第三階段:7-12歲系統(tǒng)性學習各類文體(如描述文、敘述文、議論文等),掌握每種文體的結構、重點、賞析標準,在文體框架下從感興趣的話題開始逐漸過渡到雅思托福大作文里類似的話題成熟度,目標是confident writer,這個階段關注文章的結構和觀點,不要糾結完美。比如語法的問題,不是母語就難免錯誤,逐年降低犯錯頻率和比例就行了。

第四階段:13-18歲學嚴謹?shù)腶cademic writing學術寫作,按照IB和大學的標準去培養(yǎng),目標是fluent writer。很多頂尖大學錄取是有額外的寫作要求的,一上來就讓寫一篇methodology critique。所以為了大考分數(shù)和進入大學不一臉懵,這個階段是需要嚴格要求和專業(yè)指導的。

寫作有幾個點很重要:1. 要有專業(yè)的系統(tǒng); 2. 專業(yè)性確保的前提下,變著法的弄有趣;3. 不要閉門造車,看看別人的作品,也展示自己的作品,很多時候同學才是那個inspiration。4. 多閱讀,沒有知識儲備倒來倒去都是流水賬。5. 有條件找母語老師,相信我,尤其是寫作,母語和非母語真的不是一個級別的。6. 關于語法的問題,可以關注但是不要過度在意,我的建議是放在聽力板塊解決,語感這個東西很玄幻,很多用語法也解釋不通。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盡量不糾正,實在忍不了就畫個圈,讓他自己去琢磨下哪里有問題。大點的孩子可以重點講講,但別把自信講沒了。7.不要太在意比拼篇幅,非要寫夠多少字,雅思托福大作文才要求250字,尤其是大齡孩子,寫作的質(zhì)比量重要。8. 不要追求長難句,什么各類從句聽的我頭皮發(fā)麻,大家去看看母語作家寫的作品里,有多少從句。舉個例子:

I have received many letters.(5個字) 
Letters flooded in. (3個字)

哪個好?

小結:

語言學習是簡單的,掌握了方法就行,尤其是當今的時代有用不完的資源?;睘楹?,選定一個方向就堅持埋頭奔跑,抬頭時你已經(jīng)跑過了多數(shù)心意不定的人。

早期多接觸語言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也有很多好處,有很多有意思的專業(yè)報告,用google scholar就可以看。

語言是接觸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我回過頭最受益的就是廣泛的旅行,讓我知道世界的廣博和自己的渺小,才能安心做感興趣又擅長的事情。語言融入是文化融入的前提,即便在劍橋,也多見國籍扎堆,很大原因是語言都不到位。

關于本文作者中的觀點,
你怎么看?


回應1 舉報
贊19
收藏106
1年前
國內(nèi)版的YouTube kids打不開,能推薦一個適合的app英語的嗎?謝謝
發(fā)布

推薦閱讀

花編
花編
2020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