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思大閱讀》跟課體驗

2023-6-11 13:26 原創(chuàng)

孩子入小學前,幾乎零基礎入學。相比身邊識字量幾千的孩子,我們只在暑期用《小羊上山》1-4級做了緊急補充,大概200多字的識字量就入學了。這個程度僅能連蒙帶猜認識一些題目,就不要提什么自主閱讀了,自主閱讀僅限于看圖不看字。因此,我在一年級入學后,最想達成的目標就是識字量的提升,和自主閱讀能力的達成。但緊靠校內的字數(shù)肯定一年內是達不成愿望的。因此,我在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始準備帶注音的課外書(第二學期開始,是因為第一學期才基本搞定拼音~)。先買了每個故事篇幅較短的《成語故事》,每天讀3個。剛開始,經常拼錯讀錯,速度也慢。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拼錯的次數(shù)明顯減少,速度也明顯提升。這期間,最好家長能陪讀,把讀的過程中,經常拼錯的拼音記下來,等讀完再帶孩子專門強化一下記憶(比如,b-d,q-p,這些經常會混淆的聲母。孩子讀不對并不是孩子笨或者不用心,而是這個階段她對鏡像的認知還達不到,因此生理上就容易混淆。可以通過反復記憶和強化來克服,但不要把原因歸于孩子的智商或主觀意愿來責怪孩子)。一本成語故事讀完之后,按孩子的想法,又買來了孩子喜歡聽的童話故事,《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這些童話故事的篇幅已經比成語故事要長很多了,一個故事大概十多頁,也能一次讀完一個故事了。準確程度和速度也能感覺到繼續(xù)在加快。讀到一半,發(fā)現(xiàn)了學而思新出的大閱讀課程。主要吸引我的點在于:一是原版名著閱讀,無刪減。我一直認為孩子應該讀經典,這樣的選題自然符合我的要求。二是閱讀節(jié)奏上,把每本名著拆解為幾個小冊子,一周兩本的速度安排孩子的閱讀計劃。這樣化整為零的方法更能提高孩子的成就感,可以肉眼可見每周看完兩個冊子,對孩子是一個心理上的鼓勵,更容易堅持。三是閱讀方法上,我們目前剛上了4次課,對應讀完4本小冊子,每次30分鐘的閱讀課上,老師會帶領孩子們回顧主要情節(jié),分析重點段落或語句,一方面加強對整體故事的認知,另一方面積累一些寫作或者表達方法,以及好詞好句。如果能有精力,在每次課后都按要求完成筆記和積累的詞句抄寫,那么就又是一次對孩子思維和積累的強化過程。但目前,我們由于讀的速度還稍稍慢一些,沒有時間來完成課后的筆記和作業(yè),暑期會利用充分的時間來提高閱讀速度,并按計劃完成每次課后的作業(yè),來進一步強化學習效果。

在課程群里,看到家長們對課程褒貶不一,在我看來主要還在于兩點:一是孩子的識字和閱讀基礎差別較大。有的孩子識字量比較充分,已經達到可以完全自主閱讀,出聲讀甚至默讀,速度也快,理解也到位;而有的孩子可能還只掌握了課本里要求的會認會寫的字,并且沒有在課下投入時間來補充閱讀量,那么對于基礎好的孩子,跟課相對輕松,而對于基礎太弱的孩子,可能這個節(jié)奏的閱讀量還是有點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會在時間上應付不來,那么跟課自然吃力,如果能給充足的時間,那么還有可能慢慢跟上節(jié)奏;如果時間也不夠,那只能是家長孩子都著急,并且上課的效果也不會好。建議第二種孩子可以從第一個年紀的級別嘗試,或者先利用暑期的時間,選擇適合孩子的書本,盡量擴充孩子的識字量,提高閱讀速度,等達到基本可以拿著帶拼音的書流暢的讀下來的程度再來跟課。第二,是家長對課程的預期和課程的研發(fā)目標有出入。在一升二這個階段,我認為閱讀并不需要太去關注技巧性的方法,而應當通過適當?shù)攸c撥,幫助孩子更快地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樂趣產生的基礎則是從理解到欣賞的過程。因此,課堂上老師會帶孩子們回顧主要情節(jié)脈絡,挑重點表達帶孩子們賞析和模仿。這個部分我認為聽一聽就好,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點著重關注的意識即可,不能為了學表達,而打斷連貫的閱讀行為。因此,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我基本不干預,好詞好句可以用筆快速帶過,或者第二遍來回顧的時候來重點圈畫。盡量不讓孩子中斷閱讀的過程,這樣才能充分沉浸在文學的世界里,感受讀書擴充人生的美妙體驗。因此,我跟課的目標,一個是能夠大致上跟著課程計劃的節(jié)奏完成閱讀量的積累,二是能夠通過視頻課讓孩子對閱讀重點有個概念。如果能通過課后的作業(yè),進一步加深理解和記憶,就已經完美。但群里有的家長是沖著精讀的名頭來的,希望通過這個視頻課來帶孩子深入理解、分析名著,并要肉眼可見的效果,那么我覺得這和閱讀能力提升的本質是沖突的。閱讀能力應該是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和生活體驗,并建立文學和生活的聯(lián)結,從而獲得對文學魅力的領悟,再進一步通過寫作來實現(xiàn)文學化的表達。這個積累的階段只能依靠孩子自己的時間投入來獲取,老師在于指引方向,自己去尋找采摘果實,喂到嘴里的總歸是不香的。


回應1 舉報
贊2
收藏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