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三寶之大盂鼎、大克鼎相聚,這個展覽一定要帶娃去看一次?。▋群赓M學習手冊)

2017
2010
2021-7-4 17:28 原創(chuàng) · 圖片32

最近上海博物館年度大展“鼎盛千秋”開展啦!多多強烈推薦各位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去看,因為機會實在太難難難……得了!為什么呢?

首先,展品重磅,“海內三寶”兩寶齊聚。這是時隔17年以來(2004年聯(lián)合展出過一次),鼎中之魁、國之重寶——大克鼎、大盂鼎的再次相聚,兩鼎并列擺放,并且不設玻璃防護罩,觀眾可以近距離仔細觀看細節(jié),一飽眼福,盡興而歸。 
 


其次,這是一次帶孩子入門欣賞青銅器的好機會。以往的青銅器展覽,因為展線長、展品多、光線暗,孩子很容易失去興趣,但是本次展覽共展出商代晚期至戰(zhàn)國的有銘青銅鼎21件,展品數(shù)量少、時間線完整、紋飾、銘文、類型豐富,孩子很容易愛上青銅器。 
 




再者,文物背后的故事也十分動人。本次展覽的展品都來自1952年上海博物館建立以來社會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贈,展廳展板上都詳細標注了文物的捐贈故事,參觀時帶著孩子讀一讀,感受前輩們守護文物的拳拳之心,我們當以此為榜樣。

最后,本次展覽展期為一個月,7月18日閉展,屆時大克鼎將隨大盂鼎北上,如果錯過上海博物館的雙鼎展,那就只能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再相見了。

既然機會難得,多多和小伙們?yōu)榇蠹易龊昧俗钊顚嵱玫挠^展攻略,并且附上適合孩子們使用的學習手冊《多多帶你去看“大”鼎!》(領取方法在文末),做好充足的準備,一起出發(fā)觀展吧!

地址:上海博物館,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黃浦區(qū)人民大道201號。

開放時間:9:00——17:00(16:00停止入場);每周一閉館(法定節(jié)假日除外)

展覽展期:6月19日——7月18日

費用:免費參觀

★附近有哪些好吃的?

博物館內

博物館一樓有觀眾餐廳,午市營業(yè)時間為11:00-14:00;二樓有咖啡廳,可以吃到文創(chuàng)甜品、文創(chuàng)咖啡和大鼎冰棒。

博物館外

地鐵人民廣場站1號口出口,右拐有地下商場,商場里面有很多餐館,大家可以根據(jù)需求選擇。出地鐵口,周邊也有商場,商場內也有餐廳,可以吃飯哦~

★如何入館?

一定要提前預約!大人和小朋友都要預約!上海博物館現(xiàn)在實行實名制預約參觀,暑假期間觀展人流量比較大,因此大家在出發(fā)前,一定要提前預約,以免去了不能進館。

預約渠道:

1. 上海博物館官方微信(微信搜索“上海博物館”,并且關注)

2. 上海博物館官方網(wǎng)站

網(wǎng)址: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frontend/pg/index

預約好之后,建議提前至少15分鐘到。上博人流量大,進館需要查看健康碼和預約碼,都需要排隊驗證,為了避免排隊而引發(fā)的錯過預約入館時間,大家還是要提前到。 
 

進入博物館內后,可以在大廳左邊領取“鼎盛千秋”展覽導覽冊子,然后上二樓,到達第二展覽廳,準備觀展。 
 

然后你會發(fā)現(xiàn)特展館門口也在排隊,這個時候不要著急,拿出我們前面在一樓領取的導覽冊子,一邊排隊耐心等候一邊了解展品基本信息。 
 

參觀攻略

進入展廳后,首先會看到的就是本次展覽最重要的兩件展品:大克鼎和大盂鼎。兩鼎并排擺放,你可以先圍著他們轉一圈,然后仔細看。 
 

①什么是“鼎”?

鼎原來是古代烹煮食物的器皿,相當于現(xiàn)在煮飯、煮肉的鍋,具有烹煮肉食和盛貯肉類的功能,最早的鼎是黏土燒制的陶鼎,距今有七八千年的歷史。

到了商朝,出現(xiàn)了用青銅鑄造的鼎。隨著時間的推移,鼎的作用也在悄悄發(fā)生著改變,從一般的炊器漸漸發(fā)展成為統(tǒng)治制度的標志和權利的象征。

鼎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的引申意義,常見的成語有“一言九鼎”、“大名鼎鼎”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

②鼎分為哪幾個部分?

鼎分為三部分:鼎耳,鼎腹,鼎足。


③上面有哪些紋飾?

我們來看大盂鼎

口沿下:饕餮紋

足部:饕餮紋

小知識:“饕餮”此神獸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種猛獸的特征,同時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獸的面部巨大而夸張,裝飾性很強,常作為器物的主要紋飾,饕餮紋是獸面紋的一種。

青銅器上其他常見紋飾

④鼎上面的字是什么?寫了哪些內容?

看完兩個大鼎后,我們把目光轉向兩邊的展柜,兩邊展柜中展出的是大克鼎、大盂鼎和毛公鼎,三大鼎的拓片,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的銘文。

鼎上寫的字是金文。我們現(xiàn)在管青銅器叫青銅,但古人卻稱之為“吉金”,就是因為許多青銅器剛做出來的時候,是美麗閃耀的金黃色。青銅銘文被稱作“金文”即由此而來。 
 

一般銘文內容:古人在青銅禮器上加鑄銘文以記鑄造該器的原由、所紀念或祭祀的人物等,后來就泛指在各類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記錄該器物制作的時間、地點、工匠姓名、作坊名稱等的文字。這些對研究青銅器的制作背景有著重要的意義。

⑤大盂鼎和大克鼎背后的故事

潘氏家族捐贈的大克鼎、大盂鼎是目前所見有長篇銘文的青銅鼎中最大的兩件,于十九世紀先后出土于陜西眉縣、扶風,后為潘家珍藏,雖歷經(jīng)戰(zhàn)亂,仍世代守護,與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毛公鼎合稱“海內三寶”。

新中國成立后,潘達于代表家族將此二鼎無償捐贈給國家,成為上博的“鎮(zhèn)館之寶”。1959年大盂鼎北上,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自此盂克雙鼎鎮(zhèn)守南北,見證了中華民族千秋偉業(yè)。

看完兩個大鼎和三大鼎的拓片后,我們往前走,按照時間順序,欣賞從商晚期到戰(zhàn)國的不同類型的青銅鼎。

①鼎的形狀 
 


②鼎是如何鑄造的?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有塊范法和失蠟法兩種基本的方法,此外還有分鑄法、焊接法等工藝。

商周先民最常用的是塊范法。我們以鑄造容器為例,

1. 首先要制成欲鑄器物的模型,模型在鑄造工藝上亦稱作?;蚰阜叮?/p>

2. 再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脫出用來形成鑄件外廓的鑄型組成部分,在鑄造工藝上稱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數(shù)塊,以便從模上脫下;

3. 此外還要用泥土制一個體積與容器內腔相當?shù)姆?,通常稱為芯,或者稱為心型、內范;

4. 然后使內外范套合,中間的空隙即型腔,其間隔為欲鑄器物的厚度;

5. 最后將熔化的銅液注入此空隙內,待銅液冷卻后,除去內外范即得欲鑄器物。

6. 鑄件去陶范后還要進行修整,其經(jīng)過錘擊、鋸挫、鏨鑿幾打磨,消去多余的銅塊、毛刺、飛邊,只有這樣才算制造完畢。

③鼎是如何命名的?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名從主人”是青銅器命名中約定俗成的原則,即器物名稱的確定要依照器物原稱,也就是從器物銘文本身來考慮。

青銅器上的銘文有一定的章法,一般而言,在記述功名之辭后面,時人通常會以一句作器句來言明作器對象和青銅器名,一般格式為:作器人(有時沒有)+作器動詞(如作、為、鑄、造等)+作器對象(有時沒有)+自名。

我們通過先看整體,后看局部的方法,從耳到足,逐一欣賞這些青銅器,整體看完后,我們可以再回去看一下兩個大鼎,最后從出口處走出展廳,結束參觀。

為了讓孩子能在整個觀展過程中,有更多地參與感,并且激發(fā)他們主動探究、學習的興趣,多多教育根據(jù)小朋友的知識面和理解力,精心設計了一份互動型導覽手冊《多多帶你去看“大”鼎!》。各位家長們,出發(fā)前記得下載并打印哦(下載方式在文末)~

學習手冊分使用方法:

第一步:閱讀知識卡

小朋友先看知識卡部分,對照展品,學習青銅鼎相關知識

學習手冊部分內容展示:


第二步:互動答題

學習完知識點后,根據(jù)所學知識以及學習手冊的提示,完成相應的問答(學習手冊答案,添加客服“多多”,免費獲取)

學習手冊部分內容展示:


一起下載,去展廳現(xiàn)場,用起來吧~

從“鼎盛千秋”出來之后,如果大家有時間,推薦去三樓觀看另一個大展“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特展”,這個展覽也非常棒,但是對于小朋友來說難度較大,我們的配套學習手冊會在之后推出,敬請關注呀!

獲取方式

1、關注公眾號“和多多一起看世界”

2、后臺回復關鍵詞“大鼎”,獲取導覽手冊下載鏈接 
 

3、參觀展覽,完成導覽手冊后,添加客服“多多”,獲取導覽手冊答案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