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最糟糕的家庭教育竟然是,孩子有難題,你剛好有答案

2017-8-4 21:36 轉載 · 圖片6

回想起來,無論是同學還是朋友,我們身邊總會有幾個這樣的人,沒有什么愛好,不讀任何課外書,也沒什么能讓TA好奇的事兒。在學校里的好成績,沒有讓他擁有一份好的工作,也沒有給他提供關照現(xiàn)實的養(yǎng)分。學習很好,卻離知識很遠,離社會更遠。深入了解一下,他們往往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任何事情上,都不用為自己操心,所有事情都被爸媽安排好了……

如今“虎媽”和“狼爸”已經(jīng)成為社會現(xiàn)象。于是,也引來一個值得思考的是,過度養(yǎng)育究竟是有害還是有益的?

(紐約時報)

當那些明顯的不夠稱職的家長受到詬病時,我們就會認為,只要在養(yǎng)育方面多下苦功,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會擁有大好前途。那么這種“過度養(yǎng)育”是否有問題呢?

權威而不是強權

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也非常充分。伯克利加州大學的臨床和發(fā)展心理學專家戴安娜·鮑姆林德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參與度和回應度高,對孩子有較高期望,同時也尊重孩子獨立自主性的家長才是最理想的家長。這些“權威家長”似乎在參與度上表現(xiàn)最佳,比起那些消極、參與度低的家長,或者控制欲強、參與度高的家長,他們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學業(yè)成績,心理發(fā)育和社交能力都要好得多。為什么這種類型的父母如此成功呢?

首先,權威家長們真正激發(fā)了孩子的動力。斯坦福大學社會和發(fā)展心理專家卡羅·德威克所做的研究解釋了為何權威家長能夠培養(yǎng)出積極性高并且更加成功的孩子。

(people)

在一項典型的實驗中,德威克博士把孩子們安排在一個房間,并且要求他們解決一個簡單的問題。大多數(shù)孩子不費什么力氣就解決了。但是,德威克博士會夸獎其中部分而非全部孩子,他們如何聰明且有能力。實驗證明,那些沒有被夸獎的孩子,反而更加有動力去完成,越來越難的問題。他們同樣表現(xiàn)出更強的信心,解決問題的整體進度也越快。

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你的

這似乎有些違反常理,但是表揚孩子的才能似乎干擾了他們的信心。解決更加困難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那就意味著要失去“聰明”的頭銜,這種風險剝奪了孩子自發(fā)工作的熱情,成為了一種負擔。德威克博士與鮑姆林德博士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德威克博士同樣發(fā)現(xiàn),理性地支持孩子獨立自主并且減少干預,能夠在學習和成長等方面都得到更好的結果。

他們的研究證實了我25年多來在舊金山富裕的馬丁縣的所見所聞。那些最幸福、最成功的孩子,他們父母不會替他們完成孩子能力范圍內的事情,而是會滿足孩子自身的需求,而非父母的意愿。

成長就是一個漸行漸遠的過程

成長的中心任務是為了發(fā)展獨立自主的、有自信的、并且與現(xiàn)實保持一致的自我意識。如果你把已經(jīng)會走路的孩子繼續(xù)當成嬰兒,那么你就是在違背客觀情況,削弱她的自信。每晚檢查家庭作業(yè),不斷打電話“查崗”,幫你的孩子修改大學論文也會產(chǎn)生一樣的效果。

一旦孩子能夠獨立完成某件事,那你就應該慶幸自己任務完成了,然后罷手。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不必要的干涉會讓他感覺糟糕,如果是到了青春期,那可能就是生你的氣了。

(www.irishnews.com)

但是孩子力所不及的事情,家長是否有責任提供幫助呢?如果他或她幾乎有能力去完成的話干嗎還要過度養(yǎng)育呢?

回溯到孩子學習走路的時候。一開始他會搖搖晃晃,摔倒后立刻看向你,等待你的反應。你自然會對這些早期的努力感到不安,并采取一切方法鼓勵他重新站起來。你當然不會因為他摔倒了就懲罰他,或者因為他又摔倒了,而對她惡言相向。你會一直陪著她,保持警覺,適當?shù)臅r候加以指導。你并不會每一次都扶他起來。

你明白的是,她必須失敗九十九次才能換來一次成功。

學會放手,無論是在哪個年齡段

學會退避三舍,并且允許孩子犯錯誤是育兒要面對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孩子小的時候要做到還很容易,但長大就不一定了——容忍一個出錯的嬰兒,和允許接近青春期的孩子去商場見她的朋友,是完全不一樣的。潛在的錯誤承載著更大的風險,當家長的部分責任就是要減少孩子的風險。

我們應該容忍什么樣的風險呢?如果周圍有壞人呢?正常情況下,一個11歲的女孩是有能力在朋友的陪伴下照顧自己幾個小時的。她或許忘記隨身物品,或許買東西多花了錢,或許忘記她應該中午給家里打個電話。

(www.travelingmom.com)

神秘的世界就像一幅展開的地圖,對你的小孩子而言,他好奇的是小區(qū)花園;對接近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好奇的是周圍的地方;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好奇的是整個世界。但是這種好奇只存在于日常的小探險中——比如滑更高的滑梯,沿著街區(qū)騎自行車,邀請新同學——這種成長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這種舒適范圍以外的灰色地帶,恰恰培養(yǎng)了他們的適應能力。

允許孩子失敗

因此,如果允許孩子犯錯甚至失敗,那我們?yōu)楹芜€會抓狂呢?

許多的家長曾經(jīng)對我說:“我見不得孩子不開心,我見不得孩子吃虧,見不得孩子被欺負。”如果你不能忍受孩子不開心,說明你做錯了。幼年時期的小挑戰(zhàn)可能會為下一次失敗,或者說“為成功做鋪墊的失敗”提供機會,這種失敗正是你的孩子可以忍受的,他會從中獲得成長的機會。過于急于求成,過分保護,剝奪挑戰(zhàn)的機會就是剝奪了他們用來對付未知的困難與挑戰(zhàn)的工具。

為孩子代勞,會降低孩子的動力和減少獨立自主性,這種超越家長界限的行為,恰恰最大程度傷害了孩子的發(fā)展。如果我們出于自己的需求,而非孩子的需求為孩子做事,那么,童年時期最重要的任務將無法完成:那就是發(fā)展健康的自我意識。

好家長,壞家長

好的和不好的家長參與有著重要的區(qū)別。例如,一個小孩子不想做數(shù)學作業(yè)。好的家長會堅持陪伴孩子,因為孩子需要學習數(shù)學的基本原理,并培養(yǎng)出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因為要讓孩子成為完美的學生。

與之相比,有些家長花費數(shù)周“幫助”自己的孩子填寫大學申請表,并且滿懷期待地認為,如果孩子和自己一起努力,那么,他進入一所“志在必得”的學校一定不是問題。在咨詢我的人里,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是大學畢業(yè),當他們談論“我們在申請哥倫比亞大學”的時候,總是能聽出過度養(yǎng)育的信號。

這兩種情況下家長都采取了控制手段,第一種情況是行為上的:“你來完成數(shù)學作業(yè)”;第二種是心理上的:“我們在申請”。正是心理控制給孩子的本體發(fā)展帶來了傷害。

如果動力、方向、獎勵都來自外部,那么,孩子永遠也沒有機會內省。請導師為你焦慮的3歲孩子做幼兒園的面試輔導,因為你所有朋友的孩子都準備去這所幼兒園;逼迫疲憊的孩子多上一門大學預修課程,因為這會保障她作為優(yōu)秀畢業(yè)生發(fā)言的機會。僅僅為得到家長的肯定而非滿足孩子自身需求的養(yǎng)育是有害的。

痛改前非吧!我來幫你

那么,家長如何拾起勇氣拋棄過度養(yǎng)育的錯誤行為呢?抵抗周圍的壓力,向上奮力拼搏是困難的。但是我們必須謹記,孩子只有在可信賴的、有閑暇的、和諧的、不加干涉的環(huán)境下才能茁壯成長。

(Joanne Jacobs)

那么,家長如何拾起勇氣拋棄過度養(yǎng)育的錯誤行為呢?抵抗周圍的壓力,向上奮力拼搏是困難的。但是我們必須謹記,孩子只有在可信賴的、有閑暇的、和諧的、不加干涉的環(huán)境下才能茁壯成長。

家長也要認清自己的價值。孩子會密切留意我們。如果你想要孩子捍衛(wèi)自己的價值,你必須同樣如此。如果你相信暑假用來閱讀、散步和玩耍比參加補習班有用,堅持你的想法。家長也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一個自身不幸福的家長,是很容易過度養(yǎng)育的。我們?yōu)楹⒆铀龅淖钪匾氖虑橹痪褪?,向他們展示一副引人入勝的,值得為之奮斗的成人世界。

來源:果殼童學館


回應3 舉報
贊4
收藏5
8年前
特別喜歡你的夜讀 很多話題都是讓人要好好思考的
8年前
是的,有時候很不由自主地會著急,會代勞會介入,要改
8年前
我們只要求孩子努力讀書,卻包辦代替其他一切事物。最終,孩子在學習中迷失自我。不知道學習為了什么。這是真正的可悲。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