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跑步時一直不讓大腦的假象干擾自己,后期聽些舒緩的音樂,并想象自己在沙灘仰望天空的明月。
第八次小測數學只有81分,最后一道題不會?,F在數學真的好難。晚上晚自習也在做數學,也在哇哇叫。
羽毛球拍斷線了,不知道是動作粗魯還是技術進步了。
《抗衰》
顯微鏡下的世界告訴我們,人體和器官的衰老都是從細胞開始的??茖W研究告訴我們,人體由40萬億至60萬億個細胞組成。其中,除了成熟的紅細胞和血小板外,所有的細胞都至少有一個細胞核。它是細胞調節(jié)生命活動,控制分裂、分化、遺傳、變異的中心。
那要想評估細胞的老化程度,關鍵要看端粒。我們人體每個細胞里都有23對染色體,染色體的形狀像一條長繩,它的末端就叫端粒,以保護里面的遺傳物質不受侵害。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短一小截,所以端粒會隨著年齡增加而縮短。
人類剛出生時端粒最長,有近萬多個堿基對;自然死亡前的端粒最短,堿基對差不多都用完了。端粒的長短取決于端粒酶的活性;所以要想有效抗衰,我們就要維護端粒酶的活性,確保端粒的長度并讓人體細胞處于年輕、健康的狀態(tài)。
基因檢測能幫人們讀懂自己的生命密碼,做好疾病預防或治療工作。比如新生兒基因檢測,就是檢測孩子是否患有染色體病、遺傳代謝病等遺傳性疾病。此外,像癌癥就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而靶向治療也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發(fā)現突變。
而谷歌創(chuàng)始人謝爾蓋·布林的做法更值得借鑒。2006年布林通過基因檢測,發(fā)現自己的基因攜帶著某個突變,這讓他患上帕金森病的概率達到了20%-80%。布林發(fā)起了挑戰(zhàn),通過加強鍛煉、飲用綠茶以及藥物治療,把患病概率降到了10%。
余國良也用這一技術來更好地認識自己。他發(fā)現自己帶有“內向害羞基因”,這就能解釋他小時候為什么小那么靦腆,不愛和外人打交道。他還帶有一個“抖腿癥”基因,曾因為上課抖腿挨過批,現在才知道抖腿也是天生的。
而在健康方面,他的基因狀況并不樂觀。從家族病史來看,他知道自己的代謝功能比較薄弱,而基因檢測的結果也驗證了這一點。果然,中年時他開始出現“三高”,尤其是高血糖癥狀,此后他把健康管理的重點放在了血糖控制上。
還有基因測序顯示,余國良天生攜帶著阿爾茨海默癥,也就是老年癡呆的相關基因APOE4。得知這個結果,余國良一開始也很沮喪,但很快他安慰自己,有致病基因只是概率變大,完全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延緩甚至防止疾病的發(fā)生。
一場為期五年的逆生長實驗
所謂健康管理,就是要知道我們基因自帶的健康短板,并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減少患病機會,延緩衰老,甚至逆生長。為了驗證這一想法的可行性,從2016年4月25日開始,余國良以自己為對象,進行了一場為期近五年的逆生長實驗。
余國良首先確定了逆生長的目標,那就是讓自己的生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年輕20歲。應該說,這個目標的難度很大。接著余國良把它分解為一些可測量的指標,比如身體質量指數BMI、內臟脂肪、骨骼肌肉,當然還有血糖、血脂等血液生化指標,等等。
余國良采用一款歐姆龍體重秤,它不但可以測體重,還可以綜合評估BMI、脂肪百分比、骨骼肌肉百分比、代謝率和腹腔脂肪率等數據,最后計算被測者的生理年齡。此外他還定期作血液生化檢測,并通過智能手表監(jiān)測睡眠狀況。
在實驗舉措方面,余國良采用的方法很簡單:間歇飲食+長期鍛煉+有規(guī)律的睡眠。他采用“168飲食法”,一天里有8小時可以吃各種食物,另外16小時不吃帶有熱量的食物,或少量食用一些帶脂肪的咖啡,通過促進脂肪代謝,讓身體瘦下來。
然后是加強鍛煉,以確保瘦下來的只是脂肪而不是肌肉。他建議我們鍛煉強度要循序漸進,比如做俯臥撐和仰臥起坐,每天作三組,每組15個,等到一周后每組再增加一個。這樣可以避免身體受傷,也能達到良好的增肌強骨效果。
最后是優(yōu)質的睡眠。余國良養(yǎng)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通常晚上10點半就上床,睡前盡量不打電話,不看手機和電腦,一覺睡到天亮。他會通過智能手表監(jiān)測睡眠質量,修正那些影響睡眠的不利因素,讓每一天都從精神飽滿的蘇醒開始。
在這個為期近五年的逆生長實驗中,余國良也經歷過多次的失敗。直到最后一年,量變終于導致了質變。他的體重降低了大約24斤,體脂肪和內臟脂肪更是大大減少。而且因為堅持鍛煉,他的骨骼更壯,肌肉更飽滿。歐姆龍電子秤顯示,58歲的他生理年齡僅為34歲,圓滿完成了逆齡20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