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搞清楚這個問題,得先了解一下我們大腦的思考原理。從認知學角度上看,人類的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用來避免思考的。我們生活中絕大多數事情是依靠記憶來完成的。因為我們面對的大多數問題都是已經解決過的,我們只需要靠記憶重復之前的步驟。
比如,如何找到去上班的路線?如何給孩子穿衣服?如何去銀行取錢?如何網上購物等,這些根本不需要思考,只憑借記憶就能完全搞定。
總之,當我們依靠記憶就能解決問題時,我們的大腦是不愿意思考的。
2、思考對于我們的大腦是很難的一件事,只有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我們才愿意思考。如果條件不合適,我們就很容易放棄思考
在孩子一兩歲時,我給他買了一個積木桌子,但他不怎么玩,因為他無論怎么拼都拼不好。最近卻特別喜歡玩,而且拼起來的積木,即使不小心弄倒了,他也不哭不鬧,繼續(xù)重新拼。
為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發(fā)現自己能把積木拼成各種圖形,他從中體會到了成就感。
那合適的條件究竟是什么?合適的條件,就是好奇心只有在遇到自信能解決的問題時才會被激發(fā)。
換言之,當孩子有信心解決一個問題時,他才愿意思考;如果孩子沒信心,他就懶得思考。
因此,難度適中的問題是引發(fā)孩子興趣的關鍵。
一兩歲時,拼積木對他來說很難,所以他不愿意思考,對拼積木也就不感興趣;現在他有信心拼成各種模型,所以他愿意思考,于是他產生了興趣。
所以,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這取決于學習的內容是否和孩子的認知匹配。
如果孩子學習的內容總是很難,他就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學習某件事情,需要用難度適中且和孩子相關的問題來吸引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