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吼不叫》,對這一段感觸很深…
記得我剛工作沒兩年的時候,有一次和其他人一起正義憤填膺地討論一件事情,突然電話鈴響,我本能地停止憤怒接起電話…旁邊的同事和客人都驚呆了,剛氣憤地說著,轉身就能溫柔地微笑著接電話…覺得我變臉真快…我當時還不太理解,看了這段文字,我明白了,我能控制自己不遷怒于人,可是她們不能,不是我的錯,是她們有問題……
第二個來源是遷怒于人。一天中的生活壓力、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已經很大了,然后你把這些怨氣發(fā)在誰身上你會覺得更安全呢?弱者。找到一個弱者,孩子,來欺負他,沖他大喊大叫。這時候其實你是在遷怒于人。
孔夫子說顏回這個人有兩個好處,叫不遷怒,不貳過。我記得我們在《梁漱溟先生講孔孟》里邊講過這個,不遷怒,不二過是美德。當你能夠知道好好地控制你的怒氣,你把他遷怒在別人身上只會引起踢貓效應。聽說過踢貓效應嗎?老板罵員工,員工罵下邊的員工,下邊的員工沒辦法,回家罵老婆。然后老婆很生氣就罵郵差,郵差出門就踢了貓,那個貓撓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早上那老板,這叫踢貓效應。所以這個社會上如果每個人都在沖別人不斷地發(fā)泄怨氣的話,這個社會的惡性循環(huán)就會變得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