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你說的話
《亞歷山大》是澳大利亞作者瓊.愛博斯坦的作品。講了一個剛出生的小寶寶,父母特別慌亂,姐姐也不能接受。有天爸爸說把寶寶賣掉,姐姐就當(dāng)真了,趁媽媽睡著,把寶寶推出去。當(dāng)她要和小伙伴交換時,她放棄了泰迪熊,“搶”回來自己的弟弟。后來小伙伴的媽媽把小寶寶還回去,姐姐覺得很委屈,一直哭。她不理解,明明爸爸媽媽說要把他賣掉呀,怎么是我做錯了。
看完故事,大人要怎么說話,我們有沒有章法呢?
我小時候,會遇到很多開玩笑的大人,我經(jīng)常分不清,他們說的是真話,還是玩笑話。我也很不喜歡,所有人一副明了的樣子,圍著我笑。
我女兒跟我很像,一看到大人那種嘲笑或者哄笑,就特別敏感。尹建莉老師在她的書里就提到過,不要拿孩子開玩笑。這是不尊重孩子。
傾聽,和說話,看似很簡單,似乎每個人生來就會,但是也有人,一輩子都學(xué)不會好好說話。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很智慧的媽媽,他們說話,嘗嘗會認(rèn)真的看著你,身子微傾,全神貫注。對于你說的話,他們也會及時回應(yīng),而且,他們說的話,就像童話故事里口吐金子的女孩似的,如沐春風(fēng)。
有段時間,小寶跟同伴學(xué)會了說臟話,我跟她講了童話故事,口吐金子的女孩,和口吐癩蛤蟆的懶女孩。雖然用童話提醒了那些臟話不好,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大人要反省。自己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有沒有什么不妥當(dāng),語氣,態(tài)度,聲調(diào)等等。我觀察幼兒園的老師,他們常常很耐心也很細(xì)致的描述每一件事,力求每個孩子能聽懂。而孩子們,也能很快回應(yīng)。
所以,當(dāng)我們說很多話,孩子卻沒有聽的時候,或者當(dāng)我們和孩子說話孩子理解不了的時候,仔細(xì)想想,我們的表達有沒有問題。說話不用講究用詞用句舌燦蓮花,首先,態(tài)度要真誠,語言要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