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動物的情感世界,了解動物的生存智慧
國人對于情感的表達比較含蓄,適齡青年男女談戀愛也會羞羞答答,對于性更是諱莫如深,以至于很多人都是“石頭縫兒蹦出來”或者“撿回來”的。日常見到小貓發(fā)情小狗交配,孩子問起,也會拿鬧貓、狗打架糊弄過去。
動物間的愛情是什么樣的?他們是雄性追求雌性,還是雌性追求雄性?他們交往最在意什么條件?他們也是雌性負責生產嗎?是誰負責養(yǎng)育孩子?《動物的愛情》這本兒童繪本可以幫我們解答這些問題。
《動物的愛情》作者是弗樂?斗蓋(FLEUR DAUGEY),除了作家的身份,他還是新聞記者和動物生態(tài)學家。弗樂?斗蓋的靈感主要來自居住在大自然中的生物,他的觀察視角獨特,他創(chuàng)作的《神奇動物大遷徙》曾入選2016年4月百道好書榜。
《動物的愛情》插畫是由納塔莉?德福爾熱(NATHALIE DESFORGES)繪制,他畢業(yè)于法國國立高等應用藝術學院視覺傳播專業(yè),后去斯特拉斯堡學習插畫。她為雜志和兒童出版商繪制插畫、寫作。
《動物的愛情》書中記錄了100多種動物的求偶、交配繁殖和家庭生活,我們可以看到豐富多彩的動物情感世界。
動物界的男男女女
雄性追求雌性,雌性追求雄性?事情沒有這么簡單,有些動物的性別不太好界定:蝸牛、蛞蝓、蚯蚓和許多魚類都是雌雄同體。還有許多動物可以自由變換性別:烏鰭石斑魚出生的時候都是女孩,上了年紀就變成爸爸;小丑魚則是在雌性配偶死后,雄性變成雌性來招來同伴;紅頭霓虹蝦虎可以自由變換性別。
在性別固定的動物中,大多數都是雄性追求雌性,動物中也會有同性戀,雄性鴕鳥只有在吸引同性的時候才會單腿著地旋轉,雌性恒河猴只和閨蜜玩捉迷藏的游戲。
動物的相親會
想要找到對象,就要參加相親會,動物們聚集在一起,雄性負責表演風采,供雌性挑選。圭亞那動冠傘鳥用靚麗的羽毛來表演;艾草松雞敲擊胸前的氣囊,用音樂征服雌性;馬拉維慈鯛魚則是蓋好沙子城堡吸引雌魚,有房子才是硬條件。
條件大PK
在動物世界也存在外貌協會,雄性和雌性的外貌會有差別,雄性獅子才有厚厚的鬣毛,雄性長鼻猴的鼻子才會特別長。雄性比雌性更注重外表,以此來吸引異性,不同動物的審美各有不同:長鼻猴以大鼻子為美,袋鼠喜歡炫耀肱二頭肌,螢火蟲則是閃著綠色熒光的屁股最美。
體格和才藝同樣重要:袋鼠喜歡好斗的雌性,鵪鶉喜歡攻擊性小溫柔對人的,天堂鳥和紅頂嬌鹟和座頭鯨喜歡有表演才藝的。
最怪異的戀人就要屬豪豬了,雄性豪豬朝雌性身上噴尿,把雌性豪豬噴的舒服了才會同意交配。
羞羞之事
最霸道的女主要數轉角牛羚了,雌性一年只有一天可以受精,所以這一天會不惜任何代價行交配之事,不斷撲向雄性騷擾雄性,直到對方同意爬上自己的背。
最詭異的伴侶要數綠叉螠,雌性長達一米,雄性只有不到1厘米,通過“鼻子交配”雄性被吸入雌性的體內,終生結合,免費獲得食物,作為交換定期提供精子,供雌性的卵受精。
生育
豌豆牙媽媽可以無性繁殖,生下的小寶寶和媽媽一模一樣。自然環(huán)境不斷變化,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動物們選擇有性繁殖,通過基因重組讓動物們能夠迎接大自然的各種挑戰(zhàn)。
就生育問題一定要表揚一下海馬爸爸和雄性頜針魚,海馬爸爸在腹囊中進行受精和孵化,“分娩”出小海馬;雄性頜針魚是在腹部的育兒袋中裝在受精卵,并且孵出小魚。
家庭生活
和人類生活的一夫一妻制不同,動物們的組合方式更多樣化:漂泊信天翁和黑頭美洲鴨嘴獸、猞猁和樹懶是媽媽獨自撫養(yǎng)后代;產婆蟾爸爸從受精卵就開始接手小寶貝們;雌性鬣狗和大象則是在姐妹團扎堆撫養(yǎng)孩子。
《動物的愛情》書中語言幽默、活潑,用女嬌娥變男兒郎講動物變換性別,在介紹小丑魚時,告訴我們就是海底總動員里邊的尼莫。用了擬人的手法,“爸爸”“媽媽”“閨蜜”這些詞語讓理解起來更容易。
二十余幅精美手繪大圖,對于不常見的動物,通過圖片可以增加認知,對于雄性和雌性有差異的動物,可以通過圖片發(fā)現差異,手繪圖片傳達出不同情境中動物之間的情感。
翻看《動物的愛情》引言,講到了有性生殖的意義,嚇得沒敢拿回家,我不知道怎么給孩子講,整本書翻閱完,講述了多種動物新奇的戀愛習慣, 糾正了一些錯誤認知,改變我們已形成的關于性別特征的觀念, 能夠更客觀的看待性知識。
很多動畫片和繪本都是以動物為原型的,了解動物習性,可以更好理解內容,在《燒火工》中,燒火工用鯨笛發(fā)出求偶聲音捕鯨,薩拉聽不到鯨笛的聲音,本以為是燒火工修煉的特殊技能,看了《動物的愛情》才明白,座頭鯨他們會發(fā)出低沉人類耳朵無法聽到的次聲波呼叫。這就是為什么鯨笛發(fā)出來的聲音我們聽不到,卻能吸引來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