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主筆“熊大叔”分享的抄寫經(jīng)典實踐,展現(xiàn)了其對個人知識積累的價值,但將其定義為“終極學習方法”,在我看來有點夸張了。
就拿學歷史經(jīng)典來說,看紀錄片不香嗎?《中國通史》里那些炫酷的歷史場景、專家們激情開麥,比對著文字干抄帶勁多了!還有小組討論,一群人嘮《史記·項羽本紀》,有人說項羽是“戰(zhàn)神下凡”,有人吐槽他“情商欠費”,這思維碰撞的火花,能把抄寫本都點著!咱學習又不是做“文字搬運工”,光抄不玩花樣,多辜負這么多有趣的學習打開方式呀!
再說也不是所有人都吃“抄寫”這一套啊!咱瞅瞅身邊的娃,性格天差地別!活潑好動的娃,讓他坐那抄經(jīng)典,跟讓孫悟空念經(jīng)差不多——分分鐘想掀桌子!這類娃適合啥?情景演繹??!讓他們演《三國演義》,“草船借箭” 里扮諸葛亮,邊玩邊記臺詞,知識直接刻進DNA!
再看學習風格,聽覺型選手聽書APP里的經(jīng)典解讀,能躺著學知識,不比抄書寫字輕松?動覺型選手做歷史手賬,畫朝代時間軸,邊玩邊學,比機械抄寫嗨多了!別人的方法再好,也只能借鑒,不好照搬,就像別人的鞋再好也不一定合你的腳一樣。所以,別把所謂“終極方法”太當回事了。
方法是很難有“終極”的,但學習的目的倒是有,那就是把知識用起來,變成自己的“超能力”?。∧切┙?jīng)典不論你是抄來的還是聽來的,最后結(jié)果還是得創(chuàng)意寫作呀!學了《岳陽樓記》的華麗辭藻,自己寫篇“校園版岳陽樓記”,把知識玩出花!學歷史經(jīng)典,得分析現(xiàn)實呀!用《資治通鑒》的智慧嘮嘮國際新聞,知識瞬間“活”過來!光抄不用,經(jīng)典就成了“死文字”,咱費那勁干啥,不如直接買本字帖練字得了!
總結(jié)一下!“抄寫經(jīng)典” 是個不錯的學習方法,但非說它是 “終極”,純純是 “一葉障目”!學習該是一場好玩的冒險,咱得尊重每個人的 “玩法”,把紀錄片、討論、實踐都加進來,讓經(jīng)典學習像 “劇本殺” 一樣有趣!
別讓 “終極方法” 捆住手腳,咱要的是玩著學、用著學,讓經(jīng)典真正變成咱的 “知識外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