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624
2014
發(fā)布于 2019-01-30
其實過度養(yǎng)育是肯定的,別說我們孩子這一輩,就算是我們這一輩也是有過度養(yǎng)育的嫌疑的。我們這一輩都是獨生子女,我媽小時候就很寵我,家務(wù)從來不做,我只要玩還有好好學習就可以了。

可是到了我們孩子這一輩,已經(jīng)不只是生活上的過度養(yǎng)育了,連精神上也開始過度養(yǎng)育。每天必須講故事,孩子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告訴他這樣是對的那樣是錯的。孩子接觸的每一樣?xùn)|西,父母都細細地解釋,告訴孩子原理和道理。這些難道不也是過度養(yǎng)育嗎?父母連孩子的思想也要包辦了,孩子自我思考成長的機會就減少了,這個真的要注意
回應(yīng) 舉報
贊4
收藏

推薦閱讀

11歲
想法
既然樓主到這個問題,可能也隱隱感到對孩子的過度養(yǎng)育。我記得剛有孩子的時候讀過孫瑞雪的《愛與自由》,其中有講到孩子是可以自我教育的。很多問題家長以為必須要教孩子,孩子才能懂,其實孩子是可以自我教育的。放手讓孩子去體會,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去解決問題,但是會處理好的。如果任何問題,家長都要插手,都要去替孩子解決,孩子就永遠沒有辦法去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和獨立思考。所以現(xiàn)在的牛蛙學霸越來越多,但并不代表能力越來越強。
9歲
想法
這樣的問題很自然的讓人覺得該有不同的答案,從而十分認同作者的觀點。這也算是一種規(guī)律,一個現(xiàn)象出來成為一面倒的趨勢的時候,就會有對立的聲音出來,然后就引起一陣對峙,如此反復(fù)。

回到這個話題,我覺得不能脫離現(xiàn)實,那么多人都在關(guān)注的,起碼是大流。沒有能力掌控潮流的話,隨波逐流不要非主流也是一種“不會錯”的活法。改變你能改變的,接受你不能改變的,你若足夠強大,自然可以少點被妥協(xié)。

先做完該做的,才能去做想做的。所以,我認為還是時代潮流下該做的東西能高效優(yōu)質(zhì)完成的孩子,才有更多時間...
11歲
想法
過度養(yǎng)育是哪方面的過度養(yǎng)育?生活方面?學習方面?社交方面?具體指哪方面?還是統(tǒng)指?現(xiàn)在社會除開貧困地區(qū),應(yīng)該不存在吃不飽穿不暖的問題,養(yǎng)育的方法就極為重要。我個人認為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是非常的重要。孩子喜歡養(yǎng)成了,不需要大人的過度干涉,自己就能完成自己的事情。習慣養(yǎng)成的這個過程就需要家長的不懈努力了。

凱能行!
8歲
想法
我是一個又懶又窮的媽媽,除了跟娃讀書,還有他陪他玩下新玩具,大部分陪伴時間里,我都是在一旁陪著他看他自己玩,看他自己嘗試模仿各種大人操作的事和物,包括爬高和揭開水瓶蓋子這類危險的事,我們嘗試過阻止,例如把他的手放在熱水上試下燙,叱責,抱開,熱水瓶藏起來等,效果都不明顯,都只是開始幾次有用,時間長了,他就又找到自己的方法去玩這些危險物品!其實他只是模仿大人而已,為什么你們大人可以提起開水瓶打開蓋子倒水再蓋上蓋子,我提不動,但打開蓋子蓋上蓋子還是做的到的呀,我就要做!

我知道,...
15歲
想法
過度養(yǎng)育定義如何?這個度在哪里?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同

過度養(yǎng)育、每件事都替孩子操心、甚至恨不得代辦的家長給孩子傳遞了這樣一種信息:孩子,沒有我這些事你一件也做不成。因為過度幫助、過度保護和指導(dǎo),我們剝奪了孩子獨立面對世界、承擔責任的自我效能,而這種自我效能比孩子成績重要多了。
?
孩子在過度的養(yǎng)育中,擁有的不再是自然生長的人生,而是一個清單式的成長計劃。我們保護孩子的安全,保證他們的健康,保證他們每天喝足水吃飽飯,然后再確保他們一路順利地考進理想的學校,找到滿意的工作……不只...
9歲
想法
過度養(yǎng)育,分從哪里來看這四個字,其實談到過度,體現(xiàn)出我們現(xiàn)在家長普遍的一種焦慮,有時候沒有真正的適合孩子的成長,這一點就要看我們家長們要什么了,說說我自己,我和孩子親子閱讀也有2年的時間了,也就是想讓孩子充分享受和媽媽爸爸一起閱讀的過程,喜歡閱讀,我覺得我的目標很簡單,沒那么功利,所以她選書,我們就一起看,并沒有要求她怎么樣。我家是上早教的,每周六我和她爸爸一人陪上一節(jié)課,我覺得她很開心,并不要求她學會上課的內(nèi)容,但是我們上課是一直堅持的,很少有請假,我覺得對于孩子簡單一點,...
8歲
12歲
想法
對于大部分城市里的孩子,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

我家大女在兩歲半時第一次回老家,那是四川蘆山縣雙石鎮(zhèn)里的山凹凹。對,就是那次雅安地震的震源中心。親戚家的小女兒剛剛兩歲,吃飯時會自己端起碗,拿起筷子,還會挑起大盆里的粉條放在自己碗里。而那時我家女兒還不會自己吃飯,更是從來不讓她自己端碗,怕她那不穩(wěn)摔了。那里的孩子學前不上早教,因為沒有。但為人熱情,做事積極主動,也肯定不會被嬌生慣養(yǎng)。
10歲
想法
因為培養(yǎng)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其他的一些沒得更難培養(yǎng),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看到效果。在追求短期效果和發(fā)光閃閃履歷的現(xiàn)在自然是靠邊站了。

不過自古精英家的小孩都是這個培養(yǎng)路數(shù),只不過由于信息共享以及內(nèi)卷化嚴重,普通人民也開始拼這些了。

我既不會拼命雞娃,也不會放棄雞娃不管其他,做媽媽的自己要認清自己為小孩大致準備的路,并且做好繞路、往回走的心理準備就可以了。
12歲
想法
我們是不是被過渡養(yǎng)育所裹挾了?

回答,首先,我們應(yīng)該感謝這個時代,我們的孩子出生在當今社會,應(yīng)該欣慰。周圍環(huán)境再變化,時代在變化,我們大人自己應(yīng)該明白在當下我們需要的是什么,不可能全部得到,應(yīng)該學會取舍,這樣就不會被各種培訓(xùn)班裹挾
9歲
想法
過度教育主要指家長對孩子們的過度干涉以下幾方面。

1.過度教育,家長們都怕輸在起跑線,各種興趣班,特長班樂此不彼得跑著,容易引起孩子厭學。

2.過度保護,怕孩子摔著,磕著,事事代勞,親力親為,結(jié)果漢字得自理能力很差。

3.過度懲罰。這個現(xiàn)在比較少了,

感覺重在引導(dǎo),以及家長自我不斷學習,以上這些我家都沒有出現(xiàn)。學會用孩子,舍得用孩子,學會適當放手。
紅線624
紅線624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