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aY
2016 2016
發(fā)布于 2025-01-20 · 圖片1
多讀書確實對提高語文成績有幫助,但不是絕對能讓語文考高分。

一方面,考試成績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考試技巧,有些學生可能書讀得不少,但是不熟悉考試題型,像閱讀理解不知道如何根據題目要求答題、作文沒有掌握好應試技巧等;還有知識的系統(tǒng)性,語文考試涵蓋字音字形、詞語運用、語法、文言文、古詩詞等多種內容,只讀書可能在知識的系統(tǒng)性掌握上有所缺失。

另一方面,從書架上的這些書來看,內容比較雜,其實說實話數量也并沒有很多。
可以選擇一些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的書籍,也可以讀一些古詩詞鑒賞類書籍,例如《唐詩三百首詳析》,增強古詩詞理解和鑒賞能力;還有一些作文素材類書籍,如《時文選粹》,積累寫作素材,幫助提升作文分數。

最后,輸入量只是一方面,還需要自身的理解消化與吸收,再轉變?yōu)檩敵龅膬热?,這個過程變量太多了,觀察、內化和思考能力也起著關鍵性作用。
回應 舉報
贊3
收藏

推薦閱讀

8歲
想法
讀書多少和成績不對等 讀書多少和成績的好壞,不能說沒關系,但是沒有直接的關系。
#1: 讀書可以增長學識,學識不等于考試內容;
#2: 讀書可以養(yǎng)成好習慣,好習慣不等于考試內容;
#3: 讀書可以磨煉心性,心性可以影響學習態(tài)度,但不等于考試內容;
#4: 讀書終身受益,考試只是人生階段;
所以,繼續(xù)熱愛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尋找方法應對考試,考試是階段的關卡!
匿名花友
想法
如果說只從照片里的這些書來看,“從小喜歡讀書”這個說法幾乎是不成立的,“讀了那么多書”這個“多”更是無從談起。

提出這種問題,只能說當事人在讀書這件事上,存在著不少認知誤區(qū)。首先,以為自己讀了很多書。其次,是以為讀書就是翻看一遍。最后,誤以為讀書與語文成績有必然正相關的聯(lián)系。

這孩子的閱讀停留在形式,并沒有真正形成閱讀習慣,無法從閱讀中受益,就成為了必然。

從圖片也可以看出孩子父母其實并不閱讀,無法在選書買書上給予相應助力,就更不說引導孩子讀書,教會孩子如何閱讀。

最...
匿名花友
想法
我娃高中語文成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徘徊在100左右,最低的時候90分,但是高三以后穩(wěn)步上揚,高考是130+。
個人認為對于并非天賦異稟的孩子而言,語文學習不能僅僅依賴自己的積累和努力,一個好的引路人——比如良師,是絕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少走彎路的效果的。
13歲
想法
我是來取經的。
女兒語文也屬于讀書特別多,閱讀量很大,語文成績不太穩(wěn)。
月考語文都考89,90左右,平時女兒第一第二,一下在班級十幾名,一下前幾名,期末突然考了班級第二,比第一少了0.5。
啥也沒做,沒做任何教輔,就完成老師作業(yè)。
我也不知道為啥,只能說語文玄學。??
8歲
想法
泛讀和精讀的區(qū)別吧,學生時期很多男生閱讀量大,但是語文成績平平,最后分班也沒有進重點班,主要問題還是沒有充分精讀訓練,真要提高語文成績,尤其是閱讀理解部分,還是要做專項訓練,尤其關注標準答案,自己總結答題思路,分析出題意圖,刻意訓練,另外是書寫規(guī)范思路明晰,得分點明確。
匿名花友
想法
我女兒小的時候,我也常有這種疑惑:為什么喜歡閱讀,讀的書也比較多,怎么語文成績就是不拔尖?后來,到了初中,作文方面開始顯露一些優(yōu)勢。進入高中,由于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都在加大,語文成績慢慢地穩(wěn)定,尤其是作文越來越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