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17-10-17 · 圖片3
孩子的讀后感

畸愛之果:從熊孩子到殺人犯
——讀東野圭吾的《湖邊兇殺案》有感

四個家庭參加小升初集訓時,丈夫的情人死在了湖邊的別墅里,而妻子的回答出人意料:“是我殺的?!睘楹嗡写笕硕冀吡ρ谏w兇手的犯罪事實?為何齊心協(xié)力地制定縝密的計劃并不遺余力地銷毀證據(jù)?真相沒有被揭露,兇手沒有得到懲罰,謊言一個接一個,像滾雪球一樣,事情正向著難以預料的方向發(fā)展……
答案只有一個:愛,畸形的愛。
因為愛,母親為了孩子能獲得升學的捷徑,出賣肉體換得考題,而父親則裝聾作??;因為愛,家長們各懷鬼胎,究竟是為了掩飾秘密的屈辱痛殺威脅者,還是為了維護父母支離破碎的感情,每個孩子都有殺人動機,他們害怕深究下去會毀了自己愛兒的一生,決定哪怕自己背負也要將這個案件雪藏起來……所以這是愛的過錯嗎?
不是的。這是對孩子的愧疚和縱容。從頭到尾,他們都在無視孩子的真正需要,而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攀比,自己的一廂情愿,對孩子寄于了他們不堪重負的期望,在犧牲了自己的同時,也讓孩子犧牲了太多。出于愧疚,不愿孩子承擔父母釀成的苦果;他們沒有勇氣,也缺乏底氣來指出孩子們的錯誤,為減輕自己的痛苦和負罪感,也為了不用面對自己的孩子是殺人犯的可能性。他們一錯再錯,選擇了假冒兇手這種方式來回應孩子的愛,實現(xiàn)自我滿足——“我都為孩子做到這種程度了,誰還能不說我是個好家長?!?在這樣畸形的愛澆灌下的孩子,自然不會健康正常地長大。書中負責探案的警察說:“雖然只是孩子,卻有意想不到的力量,而且比大人更殘忍。他們很會算計,想采取什么行動時,會比大人更冷靜周密地制定計劃。”這一點我深表贊同。與大人們兒時相比,現(xiàn)在的孩子眼界更寬,接觸的信息量更大,而受到的約束和管教卻更少。大人出于溺愛或愧疚而放縱熊孩子對別人的騷擾和攻擊,他們仗著自己未成年而肆意妄為、令人發(fā)指,卻依然被《未成年人保護法》庇護,有句話說:“你現(xiàn)在不教訓孩子,將來社會會代你教訓他?!比欢谒_到能接受法律制裁的年齡前,社會已經(jīng)為這顆毒瘤的存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樣的事例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
“真相只有一個”!但是小說直到結(jié)尾,依舊沒有揭開謎底。雖然故事的背景是在日本,我卻從中看到了中國的現(xiàn)實。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

推薦閱讀

審美和質(zhì)量可以接受的話,我不排斥給娃穿二手衣服。
朋友間沒有送二手物品的習慣。
同事家都是兒子,娃是唯一的女孩,二手衣服沒人送,二手玩具和繪本倒是收了不少。
娃還在襁褓中的時候,穿過一點她表姐的二手衣服,不過表姐只大半歲,娃幼時又是大個子寶寶,所以兩歲以后就沒再接手過二手衣服了。但是,十歲以后又開始饒有興趣地穿她媽的二手衣服。
至于娃的舊衣服,品相好的基本都留給了小她八歲的表妹,表妹十分推崇姐姐的審美,日常也喜歡穿姐姐的衣服。而娃在家族群里每每看到表妹的照片,分辨出是自己小時...
以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去追逐無窮無盡的知識是不可能的,不如放下執(zhí)念,坦然接受有缺憾的養(yǎng)育過程和不完美的孩子,這才是真實的。?

以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去追逐無窮無盡的知識是不可能的,不如放下執(zhí)念,坦然接受有缺憾的養(yǎng)育過程和不完美的孩子,這才是真實的。
DK Biography: Charles Darwin
David C. King(大衛(wèi)·C·金) 著 / DK
本書介紹了達爾文的生平、經(jīng)歷、家庭,最大的感想就是有很多錢就是好啊!可以過任性的生活,不為應試而教育,不為求職而煩惱,不為生計而奔波,有足夠的時間去發(fā)掘、培養(yǎng)、發(fā)展愛好,有充分的金錢投入耗資巨大而不知有無回報的研究……看到許多小八卦,其中之一是他周游世界回國后31歲左右住在倫敦正糾結(jié)要不要個妻子時,表妹Emma來訪,于是在正確的時間遇到正確的人,二人便火速訂婚結(jié)婚了,這個結(jié)局應該在Emma的計劃中,畢竟她當時也30了;還有他做研究實驗時,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地來幫忙,光是想想都覺...
童年回憶錄
德齡公主 著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告訴我們: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以及孩子會成長為父母希望的樣子。造就德齡人生的不僅是她與生俱來的血統(tǒng)和地位,更是她父親超越了時代的遠見和對女兒遠大前程的期許。
通過童年德齡的雙眼,讀者不僅可以一窺具有改革和民主精神的清末貴族外交官及其家人富足、高雅而又動蕩的生活,也可從中收獲許多積極健康的教育理念,更能欣賞到不少優(yōu)美的詞句和有趣的情節(jié)。
如圖,希望問主能找到滿意的答復。?

今日小寒,冬只剩下最冷酷的一月。小寒后第三天進三九嚴寒,最寒冷的冬,其實也就是陰寒死死阻擋陽暖的這十八天。朔風呼嘯,天寒地凍。大寒節(jié)氣過五天,便是五九,轉(zhuǎn)折點,立春后就是六九,故稱“春打六九頭”。這一月是梅花迎春時節(jié),到立春就“泄漏春光有柳條”了。
取消幼兒園,三歲上小學最合適。
小學屬于義務教育,而幼兒園,不管公立還是私立,總歸是有學費的,教師資歷也沒那么有保障,三歲上小學,上述兩項問題均可迎刃而解。
至于能否適應小學生活、搞定學習內(nèi)容,我覺得是多慮了,不管規(guī)定是幾歲上小學,教育部門在編寫教材和設(shè)置課程時都會考慮到孩子在對應年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5 1 4
佐賀的超級阿嬤
島田洋七 著,陳寶蓮 譯 / 南海出版社
想象中在貧困中掙扎求生的底層市民的生活,應該是黯沉、壓抑、暗無天日,但是一位充滿人生智慧的阿嬤和一位年少不知愁的男孩卻把它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本書的文筆詼諧而又口語化,著眼處皆是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出門拴磁鐵的阿嬤、門前被稱為"超市"的小河、佯裝肚子不舒服與作者換盒飯的老師、兼職水壺的熱水袋、因一袋橘子而無疾而終的初戀……無不讓人感同身受而又忍俊不禁、如沐春風,這樣的閱讀體驗,可謂之"治愈"。
既使跌入谷底,也要仰望星空快樂地生活。
午夜散步
(日) 角田光代 著;華曉雷 譯 / 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
飲食、化妝、服裝、旅行、交往、女校、喝酒……作者以平實無華的語言從容地寫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瑣碎而真實細節(jié)組成了這部散文隨筆集。
每一物一感,俱是文章,作者仿佛抓住了那些一眨眼就會消失不見的念頭,也像不依照菜譜,就地取材,隨性而作的食物,雖然篤定不會難吃,但是賣相不見得好,然而味道卻出乎意料,怎么說呢,不是頂級美味的驚艷,但是讓人身心放松且自在。
聯(lián)想到作者小說中的各個分崩離析的家庭,其表象,也不過是這樣的親切且平淡,才更顯出其內(nèi)部黑暗和絕望的驚心與震憾。
小貓杜威
(美) 維特(Witter B.) 著;馬愛農(nóng) 譯 / 上海譯文出版社
Do we read more books?
這就是小貓杜威名字的寓意。在那個寒冷平靜的早晨,它被拋棄在還書箱、凍得瑟瑟發(fā)抖,但意外而又幸運的是它被圖書館館長薇奇·麥侖發(fā)現(xiàn),從此它進入了圖書館和小鎮(zhèn)居民們的視線,并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初次露面時非常瘦弱,四只腳爪都被凍傷了。但獲救后,它勉強撐起一瘸一拐的腿腳,以充滿感激和愛的姿勢,磨蹭每一只撫摸它的手,贏得了薇奇的心,也贏得了圖書館所有人的心。
它有孩子般天真的舉動,令人即使有再多的煩惱,也會露出笑臉。他很喜...
首先不知道這個“未來”指的是孩子將來?的哪個階段?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本科?還是研究生以后?
如果是打算出國讀大學本科的話,就我們本地而言,沒有從小上國際學校的必要,最好的幾所高中都開設(shè)了國體系,?學生在高二(含)之前可以隨時轉(zhuǎn)換方向,升學率也都挺好,每年若干人被藤校錄取,不過前提是得先參加中考然后考上。
另外,如果高中讀國際學校的話,本地最好的國際學校(今年牛劍錄取人數(shù)比全國2-4名的合計數(shù)都多)每年也有面向體制內(nèi)的初二初三高一高二的學生的招生考試,高中生不清楚考什么,...
湖邊兇殺案
作者:(日) 東野圭吾 著;趙博 譯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11
上弦明月半
上弦明月半
作者熱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