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80后獨生女,我也是從小參加各種興趣班長大的。我覺得學自己喜歡的挺開心呀。我媽當年也抱怨我學啥都沒長性。都是三分鐘熱度。但她抱怨歸抱怨,依舊在經(jīng)濟能力范圍內(nèi)給我報班豐富生活。感謝我爸媽只是想著花錢請人帶孩子,比瞎玩看電視總更有收獲的。他們知道我不是長期堅持學好一門技能的料,沒對孩子抱期望。于是我快樂無壓力地度過了童年。
長大后回憶,我覺得各種興趣班除了給我童年回憶,對我后來的人生也是有幫助的。
幼兒園學的興趣班:
1.書法國畫。按照成年人的眼光我學了半年就沒堅持。小學時字跡超難看美術成績也不好,這個班白學了。但其實還是有收獲的。我小時候被我媽懷疑多動癥,完全坐不住。上了半年課又時不時被家里長輩壓著練了一年字以后,我能安靜坐住了。小學一年級40分鐘一堂課,坐得不算太痛苦了。
2.鋼琴。學完了小湯3、大湯1、拜厄后,我不肯練琴和陪練爸爸發(fā)生激烈沖突。于是就放棄了。80年代家長收入一個月才100多。到處借錢掏空積蓄,給我3000元買個琴。課時費也不便宜。用成人眼光看是很心疼失敗的。幸好我爸媽心態(tài)好。我媽說有自信賺更多錢讓閨女嘗試各種想學的。就生一個娃?,F(xiàn)在不給我花的錢,以后也是給我花的。被我外婆吐槽寵娃沒底線。我爸直接從陪練家長變成自學鋼琴發(fā)燒友。孩子不肯學,自學圓夢也不算浪費了琴。我自己長到10歲突然又對鋼琴感興趣了。但是我爸媽這次不肯出錢請老師教我了。于是我跟著我爸學,然后自學。自學到能彈小巴赫、小奏鳴曲、車爾尼849和流行歌曲簡易版。長大后能自娛自樂。現(xiàn)在能當好孩子學鋼琴的陪練。
小學時學過的興趣班:
1.打字課:這個用成人眼光看算最成功的了。學一年用打字機一分鐘120+英語單詞。我后來用電腦寫報告比手寫快很多。上計算機考不會因為打字慢來不及回答問題。
2.朗誦課:我從小喜歡假裝自己是倪萍或楊瀾。夢想當知名主持。寫了一年后發(fā)現(xiàn)要學好不容易,不想繼續(xù)枯燥練習又放棄了。讀完初一出國后,加拿大每年的語文課口語演講我都能拿高分。演講能力被老師欣賞。
3.腰鼓課:提高了節(jié)奏感、鍛煉了肌肉力量、開始喜歡欣賞民樂。
4.藝術體操課:當額外的體育課,鍛煉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
5.舞蹈課:提高節(jié)奏感和身體柔韌性
6.高爾夫課:練眼睛+呼吸新鮮空氣+爹媽也想學。
7.游泳課:小時候上了兩次都沒學會。上大學后我又報了游泳,學會了蛙泳、自由泳和仰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