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閱讀的孩子,閱讀量也不小,作文卻作不好,內(nèi)容空洞無趣、語言干巴巴不夠生動,很有可能是閱讀的時候只關注了書里面的情節(jié),而忽略了其它。比如作者的描寫方法和修辭手法(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好詞好句),這在中小學作文中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孩子都有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我家孩子在老師的要求下也積累過一段時間。然而感覺對于孩子的寫作并沒有半點幫助,甚至于他還經(jīng)常抱著敷衍的態(tài)度完成任務。我覺得一是由于老師給的一部分文章真的并不出彩,二也是因為孩子對語言的美缺乏感悟。他所摘抄的那些詞句都是死的,并沒有流淌到他的心里。
后來看花友介紹買了一本郝廣才老師的《寫作教練在你家》和孩子一起讀。很慚愧,就讀了前面一部分,但是對孩子的影響卻已經(jīng)很深遠了。里面引用的大師金句,到現(xiàn)在一年多過去了,孩子還能背得出,雖然當時只讀了一遍。如莎士比亞形容胖:她的身體像個渾圓的地球,我可以在她身上找出世界各國來。還有福樓拜形容瘦:皮膚宛如破布掛在干枯的樹枝上一樣。讀著這些句子,感覺孩子真的被觸動了??粗麅裳鄯殴狻⒏袊@著寫得真是太好了,這才是生動形象!以前生動形象這個詞對他來說太抽象,直到這個時候他才開始漸漸理解這個詞的含義。此后的閱讀中,他便會主動去關注和欣賞這些文學金句。
既然名家名作才能觸動孩子,引發(fā)孩子欣賞、思考甚至模仿的興趣,那么就開始讀名著吧。但把書買來扔給孩子讀的時候,卻又出現(xiàn)了新問題——他根本讀不下去。是啊,再薄的名著都十萬字起步,對于他這個閱讀速度慢,閱讀能力弱的孩子來說是為難了。于是我們就改成了聽名著。或是我給他讀,或是網(wǎng)上找音頻來聽。家長和孩子一起聽,每天一小時。這里借鑒了英語學習的方法——聽的書可比讀的書高兩個年級。
轉眼一年過去了,我和孩子一起聽讀了約十來本名家散文及小說。最明顯的感受是寫作文沒以前費勁了。以前寫一篇作文憋一天也憋不出來,現(xiàn)在半小時左右就能寫完,甚至還有兩次被老師選為優(yōu)秀作文在班里念。另一個感覺是語言明顯比原來生動。寫半夜被蚊子吵:蚊子在我耳邊彈奏著它那令人厭煩的“奏鳴曲”。寫老師走進教室班里馬上安靜了:就像嘈雜的收音機突然被人關上了。還有就是對文章的欣賞能力增強了。在學校學了新課文回來,會主動跟我分享他覺得寫得好的文章,并把他喜歡的句段讀給我聽,跟我說那些句子好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多讀書對寫作有幫助,但是讀什么書很重要。那些真能觸動孩子,讓孩子產(chǎn)生共鳴的書才能刺激孩子對文字審美的發(fā)育。讓那些文學金句嵌入孩子大腦,筆尖才能源源不斷流淌出美麗的文字。
書單可參考平哥108本文學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