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收錄了胡適的18篇雜文。
第一篇就是《容忍與自由》,他強調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重要。
后面幾篇,有的幽默詼諧,有的犀利辛辣,有的痛心疾首,不過所有的風格背后,都能看到他對祖國的愛。
在一百年前,敢于《論女子為強暴所污》,敢問娶一個被污了的女子與娶一個處女,究竟有什么分別?他認為女子被強暴所污,也是不得已。跟男子被強盜擄走財物是一個道理,算不得怯懦。都是"害之中取小"。他還認為被強暴的女子的貞操并沒有損失。就好像我們無意中砍傷了手指,或者被毒蛇咬傷了,社會上的人應該憐惜她而不是輕視她。這一篇雖然很短,但是讓我肅然起敬。
那個年代應該有很多新事物,胡適解釋了什么是新生活。一句話,凡是自己說得出為什么這樣做的事,都可以說是有意思的生活。
胡適認為的博愛是愛人如己。他把古時那種喂蚊割肉的博愛看作是開空頭支票,毫無價值。而且他還認為博愛是需要能力的,要先把自己弄好,才有能力幫助別人。獨善其身,然后才能兼善天下。博愛,不是空談高唱。
還有一句話看了比較震撼,他認為所謂的創(chuàng)造都是從模仿出來的。聽他仔細講講,覺得頗有道理。
在指導學生選擇科系的標準時。他說社會上需要什么,不要管他,爸爸媽媽要你做律師做醫(yī)生,你也不要管他們,只要跟著自己的興趣走。因為社會上360行行行都需要,從諾貝爾得獎人到修馬桶的,社會都需要,所以社會的標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依靠自己的興趣,即性之所近,力之所能。
在畢業(yè)生的寄語里面,說的頗有哲學意味。他覺得非職業(yè)的興趣往往比職業(yè)還要更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樣利用閑暇時間。胡適認為"功不唐捐",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
十八篇雜文,一本小冊子,若干金句。雖來自于百十年前,但并不過時。很多,值得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