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18-02-28 · 圖片1
養(yǎng)育孩子,是為了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結婚生子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到底應該怎么過。只是偶爾假裝努力,偶爾讀書,偶爾認真工作,偶爾瘋玩,隨遇而安。直到孩子的出生,我的人生開始應接不暇。為了更好的養(yǎng)育孩子,我看了不少育兒書,不斷充實自己的育兒知識,也開始關注心理知識,尤其是兒童心理,我才發(fā)現(xiàn),陪孩子走過的每一步路,就像自己的人生重新走過了一遍。我清清楚楚看到自己的童年,看到自己原生家庭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也認識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家庭環(huán)境,我嘗試充實自己,改變自己,我想我只有把自己變得更好,孩子才能真正成長得更好。所謂育兒即育己、渡劫即渡己大抵如是。

那么如何在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使自己也成長起來,成為更好的自己呢?美國三位教育專家賽西·高夫、戴維·托馬斯、梅麗莎·切瓦特桑在《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里給出了特別的答案,幫助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賽西、戴維和梅麗莎皆是美國心理輔導機構“明日之星”的主要負責人,并在教育領域各有發(fā)展且廣受家長、教師和各年齡段兒童的歡迎。 他們根據(jù)多年的心理輔導案例以及教育子女的經(jīng)驗指出,所有子女的問題首先都是父母的問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解決父母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你是什么類型的家長?

梅麗莎·且瓦特桑認為,“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時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年幼希望擁有的東西奉獻給現(xiàn)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滿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們的需要?!痹谶@種教育方式下,催生出5種特別的家長類型:彼得·潘式家長、直升機式家長、潮人式家長、copy型家長以及無痛型家長。

彼得·潘式家長是一個典型的長不大的孩子,他們會千方百計與世界融為一起,盡情享樂,但是一旦歡樂散盡,意猶未盡的他們就會感到孤獨。針對這種家長,梅麗莎·且瓦特桑指出,勇敢是彼得·潘式家長提升自己最好的良藥。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嘗試新鮮事物,帶領孩子參加野外探險等,與孩子一起培養(yǎng)勇于探險的精神。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講分寸、守規(guī)矩才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做父母的不只是要讓孩子喜歡自己,更是要讓孩子在長遠的將來敬重自己。

直升機式家長多數(shù)是童年有不好經(jīng)歷的母親,他們會過度保護子女,以免子女受到任何傷害,恨不得子女就像直升機般不經(jīng)歷任何挫折便成長起來。這種父母,最需要的就是信任。唯有信任才能讓自己成長起來,只有自己真正成長,才能教給孩子正確的成長方式。

潮人式家長往往經(jīng)歷了缺乏安全感的青春期,他們比較重視自我形象,常常表現(xiàn)的象是走在潮流前沿的人。潮人式家長當然可以與孩子一起走在潮流的路上,但是潮人形象并不是第一位,這類父母最需要的是,關心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同時關注自己,以身作則,給孩子提供榜樣。

copy型家長會下意識地將子女的童年看成是自己童年的延續(xù)。這種家長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要么讓孩子糾正自己成長歷程中曾經(jīng)犯過的錯誤,要么就只是將孩子看作是“子承父業(yè)”的人選而已。為人父母,往往不敢承認,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各自獨立。

無痛型家長往往童年期經(jīng)歷過巨大痛苦,令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為了避免再次經(jīng)歷這種痛苦而選擇壓抑自己,面對苦樂無動于衷、麻木不仁。了解自己是哪種類型的家長之后,除了采取相應的方法來提升自己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凈化自己的心靈,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

那么如何才能成就自己,成為一個自由的家長呢?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里10條原則告訴你如何輕松改變自己。

1.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2. 把握愛與怕、管教與慈愛、自由與約束的尺度。
3. 不做自己童年的父母。
4. 接納孩子的情緒,更要接納自己的情緒。
5. 以身作則,向孩子傳遞價值觀。
6. 喚醒你的童年,陪孩子一起玩耍。
7. 積極參與孩子成長,與孩子面對面交流。
8. 鼓勵孩子,更是鼓勵自己。
9. 學會愛與自由、做一個自由的家長。
10. 向孩子展現(xiàn)真實的自己,陪孩子一起成長。

三位美國教育專家賽西、戴維和梅麗莎在《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中指出:“我們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為愛,而是出于害怕?!睘槭裁催@么說呢?為人父母,不管哪種類型的父母,似乎沒有一種父母能跟害怕沾上邊的。這里的害怕指的是什么呢?

如果把害怕?lián)Q個詞來表示,也許我們就了解了。那就是為人父母的焦慮。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焦慮說白了皆是因為害怕孩子不能如自己意愿成長。

其實,大多數(shù)父母都是焦慮過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能夠提供給孩子的幫助少之又少,根不能替孩子成長,頂多只能以自己的閱歷提供有益的建議和意見而已。所謂正人先正己,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得成為那樣的人。在這個過程中,與孩子一起成長。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勸誡學生吸煙有害健康卻被學生責難,從而全部銷毀自己的呂宋煙,并與學生一起共同戒煙的故事,正是說明了人格的力量。正如《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中所說:“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為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span>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12歲
書評
遇見更好的自己
(美) 賽西·高夫,(美) 戴維·托馬斯,(美) 梅麗莎·切瓦特桑 著;劉華,陳立 譯 / 新世界出版社
“養(yǎng)育兒女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會體驗這兩種感情,一舉一動有時是因為愛,更多的則是出于害怕?!闭f到心里去了,我們的焦慮往往就源于害怕。“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時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擁有的東西奉獻給現(xiàn)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滿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們的需要?!彼坪踝约阂灿幸稽c,自由寬松何嘗不是對自己童年的補償?!傲私庾约旱牡拙€,父母之所以發(fā)脾氣,真正的原因往往在于他們自己,而非孩子?!崩锩嬉矔性S多方法論的東西,遇到情緒如何自處??吹秸一赝?,陪孩...
9歲
15歲
書評
遇見更好的自己
(美) 賽西·高夫,(美) 戴維·托馬斯,(美) 梅麗莎·切瓦特桑 著;劉華,陳立 譯 / 新世界出版社
我們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為愛,而是出于害怕。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很喜歡書中觀點。接納孩子,真正地悅納孩子。給孩子一個好的教養(yǎng)環(huán)境,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而不只是自己的。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與孩子共享快樂時光,真正鼓勵孩子,放開手腳。欣賞孩子,愛孩子。做父母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成長的歷程。愿我們與孩子一起成長,體驗生命的美好
10歲
書評
遇見更好的自己
(美) 賽西·高夫,(美) 戴維·托馬斯,(美) 梅麗莎·切瓦特桑 著;劉華,陳立 譯 / 新世界出版社
剛開始閱讀這本書,我先是被封面打動了:一位媽媽牽著小男孩穿梭在公園里,媽媽優(yōu)雅恬靜,小男孩看起來獨立又依賴,那種親子之間的氛圍感給了我莫名的感動。然后就是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并深感幸運。它與我在迷茫時相遇,讓我更加冷靜理智的思考孩子和自己的關系,以及自己的教育。那是我正苦于自家孩子雖小卻是個小淘氣,犯了我認為的錯誤后,說也不聽,喊更不行的時候??赡苁恰瓣P心則亂”,我一個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老師竟然教育不好這個小家伙,一時間我既著急又受挫,是這本書讓我沒那么焦慮,讓我在學習的路...
7歲
想法
我的減壓方式:
有時候看看書:比如一些育兒書之類的。正面管教 遇見孩子, 遇見更好的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有時候收拾屋子緩解壓力。比如整理書架,或者徹底的打掃一遍屋子,收拾完以后,看著干凈整潔的屋子,心里立馬就敞亮了。
有時候是健身一小時釋放一下。盡情的用運動釋放心情,鍛煉完大汗淋漓,身體也放松了很多,心情也就好起來了。
書評
遇見更好的自己
(美) 賽西·高夫,(美) 戴維·托馬斯,(美) 梅麗莎·切瓦特桑 著;劉華,陳立 譯 / 新世界出版社
身為父母,我曾一度認為家長比孩子有更高瞻遠矚的目光,很多事情可以以父母之名,要求孩子去怎么做。隨著為人母日子漸漸累積,我漸漸頓悟,我與孩子,并不是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也不是一種居高臨下的俯視關系,而是一種“共贏”關系。

在讀了《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一書后,這種感觸尤為強烈。

這本書是三位美國教育專家寫給天下父母的心靈成長課,他們分別是:塞西·高夫、戴維·托馬斯、梅麗莎·切瓦特桑。每一篇文章,都讓你感覺有一位溫和的心理學家在與你娓娓道來,猶如鄰家來串門的友人,與你...
9歲
書評
抱抱!
Jez Alborough / 上誼
每個父母都應該陪孩子讀的一本繪本

我家煊哥是個內心相當敏感的孩子,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通常都是抱不離手,睡覺要抱著睡,陪玩要抱著玩,出門不能用背帶,不能用推車,只能用雙手抱著……一旦爸爸媽媽離開三步之外就會哇哇大哭,常??薏坏絻擅胙蹨I鼻涕一大把,哭聲撕心裂肺、肝腸寸斷,我從未見過一個孩子像他這般內心有著極度的不安全感。

我常常被煊哥這種不安全感折磨得幾度抑郁的地步,可是想著孩子畢竟無辜,本著要給孩子無私的愛與無條件的接納的原則,我和煊爸只能無條件滿足煊哥這種讓我們看不到天...
9歲
書評
我爸爸
文/圖:〔英〕 安東尼·布朗;翻譯: 余治瑩 / 河北教育出版社
爸爸是最好的榜樣,爸爸是偶像

我特別想給媽媽們推薦安東尼·布朗的《我爸爸》,尤其對于喪偶式育兒的家庭,建議多讓爸爸陪孩子看看這本《我爸爸》。

中國為何會出現(xiàn)喪偶式育兒,除了傳統(tǒng)觀念的根深蒂固之外,說白了都是媽媽親手造成的。其實現(xiàn)在很多男人還是很樂意照看孩子、陪孩子玩耍的。父愛也是一種本能,一點都不比母愛少。只是,當爸爸照看孩子的時候,媽媽們要么嫌棄爸爸照看不周,要么覺得爸爸盡陪著孩子瘋、甚至玩一些危險的游戲,一點兒都不教好的。久而久之,爸爸們被媽媽的嘮叨嚇怕了,再也提不起...
9歲
書評
轱轆轱轆轉
(美) 斯凱瑞 著;漆仰平 譯 / 貴州人民出版社
每個男孩子都會愛上的轱轆車

轱轆車其實不是車,而是源于我家煊哥對一本名叫《轱轆轱轆轉》的繪本的叫法。

為什么叫轱轆車呢?其實主要是因為他剛開始看這個《轱轆轱轆轉》的時候還不理解什么叫轱轆轉,他只知道這個書里面全部都是車,于是順口就叫了轱轆車。

這書特別好玩,好玩到什么程度呢?好玩到我家煊哥天天抱著翻!是他看過那么多繪本里面唯一一本真正的枕邊書,不管白天晚上,一歲半至兩歲,足足翻了半年之久,都把這個書翻爛了!上面被我拿透明膠粘了又粘,還有好多破口子,我都不忍直視。

下面...
9歲
書評
寫給兒童的古詩游戲書4冊
一米陽光童書館 著 / 貴州教育出版社
一本可以玩的古詩書,開啟孩子的讀詩之旅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這里的性格,其實指的是一種內涵和氣質。那么,你覺得你的性格又是因何而塑造?你是否想過改變自己重塑性格?或者想著將來培養(yǎng)孩子學習某方面的知識,打造孩子獨特的個性?
我就覺得自己特別喜歡讀詩,詩歌的韻律與美感,尤其是古詩中的意境讓人特別陶醉,是最能提升一個人的內海和氣質的最廉價的方式和手段。然而,我一個自稱...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
(英) 赫伯特·斯賓塞 著;成墨初,李彥芳 譯 / 武漢大學出版社
? ? ? ? 復旦教授錢文忠在“第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演講時曾說:“我不相信教育是快樂的;教育,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之后微信朋友圈各種版本的瘋狂轉播,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不打不罵不罰是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的。

? ? ? ?曾幾何時,快樂教育風靡一時。學校、家長以及孩子們就等著各種減負,孩子快樂,父母輕松,學校減壓,皆大歡喜。 沒過幾年,快樂教育反倒成了牛鬼蛇神般被批判了?!爸袊逃畲蟮摹膀_局”就是快樂教育”、“快樂教育就是一碗毒雞湯、陰謀論”、“你...
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者:(美) 賽西·高夫,(美) 戴維·托馬斯,(美) 梅麗莎·切瓦特桑 著;劉華,陳立 譯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09
茱小豬。
茱小豬。
2016
作者熱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