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這個褒貶不一的詞語,我是去年中旬無意中才知道的。以前也就知道“啟蒙”這個詞語。在知道“啟蒙”這個詞語之前,我還是在孩子出生七八個月左右才知道有“育兒”這個詞語。
由此可見,我是多么的后知后覺啊。這才像“錯過一個億”的感覺。
我無意中接觸到的第一本育兒書是下面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如果,這本書放在現(xiàn)在讀,不知道算不算“雞娃”書籍。
正是這本書,把我?guī)нM了育兒的大世界。我如饑似渴地學習各種育兒書。
最后,我一看書名和目錄,就知道這本書大概要表達什么。
結(jié)果就是,好多育兒書都是一家之言。不一定適合自家孩子,有時候知道的越多,反而越不淡定,越感覺無定法。
正所謂,法無定法,所有的“術(shù)”都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更重要的還是我們自己的信念,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育兒之“道”。
因此 我們讀更多的育兒書,是從他人身上尋求一種啟示,拓展一種思維,以及相應(yīng)的借鑒我們, 再結(jié)合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