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女兒班主任給我打電話說女兒在班里上課非常專注,回國這一年學習很快趕上并且成績還不錯,而且參加任何班級活動都特別認真,讓我在家長會上談一談孩子的日常教育。雖然這個話題我沒有什么經(jīng)驗。還是梳理了一些感悟。正好小花生有這個專題,就把內容整理了下來。
一、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孩子從2歲半上幼兒園托班開始,就一直是我和愛人自己帶,沒有老人幫忙。我們兩個都要上班,確實比較辛苦,但我們也很珍惜、很享受這個過程,因為父母與兒女的關系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別離,陪伴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也是父母自我完善的過程,在她成長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點滴,隨時隨地都給予肯定,也給予及時的糾正。這才是陪伴的意義。
二、表率是最有效的說服
大家常說“言傳身教”,這背后的潛臺詞就是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我們孩子每周只有15分鐘玩電子產(chǎn)品,且周一到周五不能玩。當然如果不讓孩子玩,家長自己也必須做到。所以,我們家有一項規(guī)定,任何人在家不許玩電子產(chǎn)品。其實也就是孩子在的時候我們做到,孩子不在的時候我也會刷手機、追劇。每天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她爸爸在書房寫毛筆字,我在客廳看書。即使做完作業(yè)彈完琴,她可以看自己喜歡的書、可以玩樂高、可以下樓跳繩,但是不能碰電子產(chǎn)品。時間長了,她就根本不惦記玩了。孩子閱讀課外書的習慣也是一樣。家長在家總是看書,孩子自然而然也會愿意看書。說實話,我自從工作以后很少在家里看書了,可是為了給孩子做表率,我一般在她學習或者睡覺前都會拿一本書看著陪她,有時候是我自己的書,有時候我也拿她的書看。我給她買的有一些歷史或者小古文的書籍,不是很有故事性的,她最初不太感興趣,我不會強迫她看,我就自己拿著看,邊看邊說這里非常有趣,她慢慢的就會想去了解,那時你不用強迫她也想看。
三、規(guī)矩是最長久的教育
我們家紀律意識比較強,打一開始就扮演著虎爸虎媽的角色,現(xiàn)在她大點了,我們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她小的時候我們甚至沒有“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區(qū)別,開始可能有些殘忍,但是從規(guī)矩到規(guī)律再到習慣,一旦定型,孩子就感受不到什么壓力了,就會習慣成自然,成為一種自然流淌的生活狀態(tài)。比如吃飯的時間限制,比如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比如做完作業(yè)彈完鋼琴才能出門玩的基本要求,比如每周只能玩十五分鐘電子產(chǎn)品,比如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比如不能對長輩說話不尊敬等等。還有我們在美國一年,她每天需要完成美國學校的作業(yè),然后還需要按時完成國內學校的作業(yè)。我們從飛機落地美國的第一天到回國前的晚上她都沒有落下過。我也不允許她落下。在許多細節(jié)上雖然沒有真正的“對與錯”,但必須有一個“行與不行”的明確態(tài)度。而且我們家規(guī)定,同一件事情,如果已經(jīng)得知一個人不同意,就沒有必要再去問第二個人。也就是家長之間要高度一致。
四、暗示是最實用的夸獎
上幼兒園小班的時候,給她報了個舞蹈班,冬天上完課已經(jīng)晚上七點半了,有一次我無意中和別人說起,不想讓她上了,因為上完天都黑了。結果過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孩子總是不想去跳舞,我問為什么?她說跳完都天黑了,太晚啦。我突然意識到,我們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話語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暗示。因此,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我都盡量以積極的心態(tài)表述我的語言。比如,我經(jīng)常會說她可愛看書了,總是喜歡去書店,她漸漸的就是喜歡周末去書店。我說她可愛干活了,她就喜歡搶著干活。另外我們中國父母總是有在別人面前不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甚至故意謙虛的說孩子不好,這主要是一種含蓄的表達方式??墒沁@樣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肯定。所以我總是適時地在爺爺奶奶面前,親戚朋友面前,還有單獨對待孩子的時候,夸獎她,說她做作業(yè)特別認真,而且速度很快,中間都不休息;說她練琴特別認真,寫完作業(yè)第一件事就是練琴,而且不用家長在旁邊督促;而我所說的這些,現(xiàn)在基本已經(jīng)是我們每天晚上的現(xiàn)狀,自己做完作業(yè),主動去練琴,我不用陪著,我在客廳檢查作業(yè)簽字。
五、放手是最見效的培養(yǎng)
我們有時候事事都想讓孩子做好,所以事事都要咱們家長自己替孩子操心,造成的結局就是必然就是孩子不操心,家長總上火。網(wǎng)上還有家長說得了心臟病。因此有時候家長要學會放手,交給孩子自己去做。比如孩子最開始上學,經(jīng)常起床困難,叫幾遍起不來,后來我就索性給她定了鬧鐘,鬧鐘響后只去房間提醒起床,然后就干自己的事情,我收拾好吃完早餐,就在家坐著等她,她什么時候收拾好,什么時候出門。有一次,我故意路上很慢,想讓她遲到一次,受到批評,結果她自己不停的催促我,之后,干脆說媽媽你太慢了,我先走了。要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家長不是萬能的,也不要假裝萬能。她讀英文原版書的時候,偶爾問我一個單詞,有時候我也不認識,我就說我不認識,你查一下,然后告訴我一下。孩子查了就也記住了,同時孩子會覺得這個詞媽媽也不認識,也不會有太大的挫敗感。
六、分享是最高效的溝通
我和孩子每天都會溝通學校里面發(fā)生的事情,孩子的學習情況。怎么溝通呢?通過班級的微信群。比如哪怕就是老師發(fā)了今天的聽寫,如果她得了一百分,回家我就會說,老師今天在群里表揚你了,說你聽寫做的很好。她就會很高興。如果沒有得一百分,我就會問,你今天哪個字沒寫對呢?她就會說哪個字怎樣怎樣,我們就一起討論為什么會錯,是拼音錯了還是字錯了。順便隨口問問,那誰誰誰寫的正確嗎?學校還有什么好玩的事?這樣孩子也知道她在學校的表現(xiàn)老師會反饋給家長,而且也可以得到家長的認可或者從家長那里得到建議。
當然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每個孩子的特點也不一樣,對教育方法的理解不一樣,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