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歐亨利的《最后一片葉子》,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
“歐亨利”式短篇小說的寫作風格是作者通過描寫小人物的命運,讓人真實地感受到命運反轉(zhuǎn)的無常,讀完整篇小說常常使人“笑中帶淚”,“淚中帶笑”,我覺得有一種“神反轉(zhuǎn)”的特效,而這種特效往往能給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利用反轉(zhuǎn)的特效,讓讀者深刻思考失去和擁有、存在和消逝的關(guān)系,如歐亨利的另一個讓人“笑中帶淚”的作品《麥琪的禮物》,講的是一個圣誕節(jié)里發(fā)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他們的生活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有祖?zhèn)鞯囊粔K金表,德拉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發(fā)。為了能在圣誕節(jié)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表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發(fā)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表鏈。
他們都為對方舍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看似是無用確能讓彼此在未來的生活里受用一生,看似是失去實際上卻擁有世間最美好的情意。
有時候我們聽不進去的道理,在故事中卻可以,我們可以學著用講故事的方式去表述自己的觀點。讀法國作家莫泊桑的作品《項鏈》時我還是一個不成熟的學生,但是印象深刻,直到今天這個故事都像刻在腦子里似的。它講述了小公務(wù)員的妻子瑪?shù)贍柕聻閰⒓右淮瓮頃?,向朋友借了一串鉆石項鏈,來炫耀自己的美麗。不料,項鏈在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鏈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wù),她節(jié)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項鏈原是一串假鉆石項鏈。
我知道了與自身并不匹配的裝飾帶來的虛榮要不得;一件本該坦誠的事情卻因為隱瞞作繭自縛浪費了自己最美好的十年。以此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