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過的曹文軒的作品不多,二年級寒假學校布置讀了一些短篇,其中有一篇講的兩個調皮搗蛋的學生,把一個老漁夫給害慘了,怎么說呢,這個惡作劇的確有些惡。
我倒不反對讀一些內容值得商榷的書,關鍵是孩子在讀這些作品是否有一個批判的思維。就像以前小花生的媽媽們說讀原版的格林童話一樣,很多可能和我們現在的價值觀有非常大的區(qū)別,但是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再與現實進行比較分析,這些作品也是值得一讀的。
作家常立對自己孩子讀《草房子》的感受,孩子對文中爸爸的恨,不正代表孩子其實看明白了嘛,孩子自己的判斷。
我不反對讀曹文軒,但是反對學校社會一刀切的做法。學校或者專家推薦書目,所有人都要去讀,這樣是不對的。孩子小的時候幫忙把關,孩子大起來由他們自己去選擇。有所選擇,有所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