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經驗來說,出國這件事得分兩種情況:一種,父母有條件出國并帶孩子出國,那么這就不用考慮什么階段,孩子跟著父母就是了。與此同時,就是父母何時回國,孩子也何時回國。這就帶來另一個重要問題:孩子回國的年齡和孩子的性格決定孩子回到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或者將大一點的孩子放在國外的寄宿制學校。
另一種,父母不出國,只想把孩子送出國。那我的建議是:要想打好中文基礎,在國內上完小學;要想打好數(shù)理化基礎,在國內上完初中;同時要學好英語。無論哪個階段出去,都要經歷一年的語言適應期,但顯然年齡越小出去,不僅要適應語言還要適應生活。
我身邊的孩子,有五年級出來的,英語一般,但很努力,學校也有專門的英語補習老師帶著過渡,到七年級已經完全跟上班里節(jié)奏,有些科目還能獲獎。有初中畢業(yè)出來的,主動降一年級入學,從9年級(國內初三)開始上,這樣的好處是適應英語環(huán)境且理科基礎知識都學過,不耽誤聽課和做作業(yè),考試成績也能相對出色。國外申請大學是從九年級的成績開始看的,且愿意看到一個上升的趨勢。因此初中畢業(yè)出來讀九年級還是有好處的。還有一個孩子是11年級出來,直接申請11年級就讀,他的優(yōu)勢是英語理科基礎都好且在國內住校,自理能力強,不需要過渡,銜接良好。但以上孩子都有家長在身邊做后勤保障,不用擔心溫飽和孤獨。
所以,單從學業(yè)的角度考慮,各個階段出來都有優(yōu)劣勢,還是要看自己孩子的能力: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存在國內學不好出國了就能學好的情況!國外的好中學好大學競爭壓力也很大,留學生回國就業(yè)應聘時的畢業(yè)學校鄙視鏈明顯,留學的投入和就業(yè)后的收入是否能夠平衡,等等,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還有就是要考慮到孩子的中文退化問題。以我家孩子為例,四年級出國,五年級完全適應國外生活,目前11年級,把英語學成了第一語言,中文則是看個偶像劇都需要我在旁邊解釋劇中對話的含義(跟我聽不懂英文笑話一個意思)。如此,只能在國外一直求學。那么大學畢業(yè)后呢?在歐美工作,你是亞洲人面孔;在國內工作,你是外國人思維!當然,那時她已成年,如何適應國內外生活就是她自己的事了。由此可見,有些花友說等孩子在國內大學畢業(yè)后再出國深造,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沒有人能預測未來,生活不是編程,不會按照設計好的程序一步步進行。何時出國,因人而異,取決于孩子和家庭狀況,同時還要跟孩子商量好,不要強行設計孩子的出國計劃。孩子自己有出國的主觀愿望會是一個快速適應國外學習和生活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