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究其根本是輸入和輸出。
首先,輸入要靠大量閱讀。什么是大量閱讀?哪些要大量閱讀?
我認為閱讀要分類:1泛讀,2朗讀,3親子閱讀,4刷題精讀。
其中大量閱讀的,就是1泛讀部分。這個部分開卷有益,父母不要干涉不要干涉不要干涉!
2朗讀部分放在早上晨讀,這部分放聲朗讀,要讓聲音回響,要反復(fù)讀。
3親子閱讀就是用到父母的時候了,找小篇章一起讀,一起分析討論,一起研究人物特點和畫思維導(dǎo)圖。
4三年及以上可以做閱讀題目訓(xùn)練,可以自己可以親子,有針對性提高技巧。
其次是輸出。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有輸入也不一定有輸出,也就是寫作。
輸出怎么練?
1思維導(dǎo)圖框架要建立。尤其是男孩,否則容易言之無物,沒有邏輯或思維局限。
2語言整理。優(yōu)美詞匯、成語要有意識的積累和運用。
3觀點輸出。平時親子閱讀輸入時,分析過程中加入探討內(nèi)容和發(fā)表觀點的環(huán)節(jié)。引導(dǎo)形成娃自有的看法,對以后高中作文非常有益處。
4立意鮮明??催^幾個初中生的文章,文筆唯美,立意俗不可耐。寫事就是好人做好事,寫人就是慈祥的奶奶,偉岸的爸爸,勤勞的媽媽。什么是文章的靈魂,才是真正和別人拉開差距的部分,找找泛讀里的特立獨行和千人千面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