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娃進小學后期末考考得最好的一次,而之前最高記錄是第7名,最低也曾經跌出15名。閉學式后她興沖沖回家,激動得秋衣都濕了。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她睡前哭了,怕考不好;在考試完的那個晚上,她睡前也哭了,在家人安慰她人生總是有起有落,萬一考不好也沒事時,她說覺得自己承受不了,“我覺得我就像溫室的牡丹一樣弱小,人家就如野玫瑰一般,經歷了風雨更嬌艷了,我一經歷風雨就掉落花瓣……”使得我開始擔心考后怎么進行心理疏導。最終有這樣的意外之喜,終于可以好好過個年了。
期末考語文88.5分,班級第三。作文沒有寫好,沒有扣題,32分只拿到28分,但是好歹總體分值還保持水平。英語96分,并列第四,班級最高分98分。語文平時單元考大多數情況可以前五,英語基本有95+,總體來說屬于正常值內發(fā)揮良好,希望往后可以穩(wěn)定發(fā)展。
最可貴的是數學考上了90+,班級第八名,是這學期以來發(fā)揮得最好的一次。四年級后,她第一、二單元考都只考到七十幾分,第一次以為是偶然,第二次我們都慌了,她回來大哭,到了期末模擬考,還是在85-90之間徘徊,全家都心神不寧,有一次家人甚至一看到成績就焦慮得給我打了半個小時的電話,怪我沒有從小給她訓練數學,都把時間花閱讀上了(我冤啊~其實數學這科我給她陸陸續(xù)續(xù)報過兩年多的補習班,線上+線下都試過了,花的錢和精力是最多的,無效)。但是我覺得她這學期學習狀態(tài)還是有進步的,以前做數學作業(yè),動不動就叫媽媽來,這不會,那不會,讓她自己想,她就坐著發(fā)呆。四年級后,雖然成績一時看起來令人心碎,但是平時遇到不會的題,我讓她再想想,她自己琢磨琢磨,也大多能想出來;幾次考試沒考好,我不急著去講解錯題,把門一關,讓她自己訂正,她慢慢在房間里研究,自己最終也基本可以訂正清楚。說明題目是會做的,成績下降很可能是因為換了新老師,加上雙減,作業(yè)量驟然減少到原來的三分之一,訓練量不足導致考試時的生疏——但是數學的確不是她的強項,未來的學習之路可以預想到有許多坎坷波折,所以我和她商量,寒假提前學習一下四下的內容,買本練習冊,做些媽媽牌作業(yè)。原以為她會哇哇大叫,沒想到她竟欣然同意:“好,不能落下?!? 娃并不特別機靈,我也不過是個雙非菜媽,我對她的期望一直就是爭取前十,保住前十五。這次期末考進步,有平時她努力的結果,也正好發(fā)揮得不錯。但最讓我喜悅的并不是成績,而是孩子的成長:孩子現(xiàn)在學習的勁頭很足,頗有上進心,開始有點當學霸的自我定位,對自己有了要求。但是我也希望她可以悠著點,這次考好了,也意味著下次很可能會產生落差,最重要的是揚長補短、持續(xù)發(fā)力,不要那么看重排名和成績,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要總怕考不好,也不需要和別人比(她還念叨著第一名高她十來分呢……那個娃幾乎次次全年級第一,比不得啊!)只要一直努力向前,一時的得失成敗也不是那么重要,不是嗎?
放假的第一天,下雨了,白天沒辦法到處去浪,晚飯后我們還是頂著小雨去了書店。在書店她自然就是去看半小時漫畫、賽雷之類的閑書啦~這種書我本不打算買回家,在書店免費看完最好~離開前我讓她選一本名著來啃,作為寒假的閱讀任務。我建議她買《獵人筆記》,因為是短篇合集,看下來比較輕松,比較容易達成閱讀目標。她挑了一圈,最后選了《巴黎圣母院》。背著厚厚的書,冒著小雨,我們母子共撐一把傘,心滿意足地回家了。而回家后在我寫這篇記錄文字的時候,她已默默看到吉普賽女郎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