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崗上的草隨風紛亂起來,雛菊什么的野花也忽隱忽現。天色昏暗,我四肢著地,步履蹣跚(夢里總也走不快)。濕濕冷冷的松針味在鼻孔里進進出出,我這是第幾次逃跑?。浚y道我是那只熊?!)我是要去哪里?。棵谞柨凭烤共卦谀膫€犄角旮旯?或許,我應該早點找到“有或沒有魔法師”,變回假熊,到哪里能找到他???唉,我總是糊里糊涂(做人時也一樣)……
書里那句說得真是令我難忘,什么來著?
哦,對,“人啊——我的意思是說,熊啊——活得像個自以為看得見的瞎子”。
意大利的作家怎么能這樣寫童話?。啃『⒆釉缭缱x到會有怎樣的反應???記得小時候總是覺得自己能聽懂故弄玄虛的大人話,總是很確信自己“知道”“明白”,就像書里的熊被魔法師反復問到“你知道變成真熊意味著什么嗎?你確定嗎?”時,熊毫不猶豫地說——“確定!”。難怪我們有個詞語叫“懵懵懂懂”,作家形容為“自以為看得見的瞎子”。哎呀,這哪里是童話,對我來說就是人生寓言。太熟悉這種自以為看得見、看得清,和熊一樣可愛可憐又愚蠢笨拙,但是回不去了,書里魔法師也這么對熊說——“就算你真的想回去,你也變不回去了!”。熊生和人生一樣——“要么總是在擔驚受怕,要么是讓別人害怕,要么餓得要命,要么冷得要命,沒完沒了地躲避、逃跑……唉,真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快樂的熊!”無邊無際的森林、草甸,何以安身?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先享受眼前的安靜祥和吧……
我醒了,“夢中哲思者”醒了。天還沒亮,窗外昏暗,陣陣冷風吹進來,我裹緊被子,鼻頭涼涼的。瞧我這“熊樣”。
是的,夢里我成為了那只逃跑熊,《如果你是真的——逃跑熊的故事》里的熊。我喜歡睡前讀書,往往夢里會延續(xù)書里的故事,偶爾夢話也有了含金量。這本書后勁蠻大的嘛,哲理味道的書常常余音繞梁,有太多細節(jié)和人生體驗能對上號了。我邊讀邊回憶起,關心我的大人無奈地沖我搖搖頭,嘟囔著:“這熊孩子……”過來人才會這樣吧,明知這孩子就是選擇了難走的路,但是無奈這既是人生路,需要他自己走,自己體驗,因為這時誰的忠告也聽不進去。其實,當時給忠告的大人也未必不是“自以為看得見”。人世間哪有“不瞎”的?
我想看見班上那些熊孩子們,讀到這本書時的反應。待續(xù)……
如果你是真的—逃跑熊的故事
#親子教育# #哲學社會學啟蒙# #閱讀習慣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