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我不做滿分父母,只做60分父母。
所以我并不因為自己情緒控制不好而自責。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會注意幾點:
1、原則性問題,必須指正的,一定會指出來;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不干預;
2、以嚴厲的態(tài)度指出來后,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讓孩子知道這件事不對的原因是什么;
3、告訴他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什么;
4、讓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執(zhí)行一次。
我不會過于避諱個人情緒,但會盡可能以經(jīng)濟學的博弈論為指導——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
你惹我生氣了我絕對讓你知道并付出修復關系的代價,但你對我好我也會對你很好。
我不覺得父母做好好父母就是對孩子好的,父母應該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包括告訴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什么事別人會生氣做什么事大家都很高興。
看了問題的詳細描述,不說大道理,只說幾句話:
1、人生中的單次處理不會對孩子造成永久的影響,但每次都是這樣處理的話影響不可避免;
2、培養(yǎng)孩子的路上,明確父母的角色定位,我對自己的定位是:我希望保護好孩子的激情、好奇心和堅毅,我會幫助他建立自信而不是摧毀他的自信;
3、不同的家長和孩子,適合的處理方式不一樣。
用博弈的思維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