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婆娑的書評:93
15歲
書評
Why Fish Don't Exist
Lulu Miller / Simon&Schuster
娃說這本書給他的最大感受就是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熱愛,并堅守自己的初心,不要隨波逐流;另外很多表象可能會掩蓋內在真實的聯(lián)系需要你去深究才能搞清楚:比如魚不算是動物界中的獨立分類
15歲
書評
Impromptu: Leading in the Moment
Judith Humphrey / Wiley
這本書是娃娃為了練習即興演講而讀的,這本書的作者其實是為了一些商業(yè)或者工作上的即興演講而寫的,所以職場場景的符合程度更高。不過娃娃依然從中捕捉到了自己需要的部分:如何通過觀眾的現(xiàn)場反饋來實時調整自己的演講內容和表情、動作,以更好地與觀眾互動,調動觀眾情緒
15歲
書評
格局: 世界永遠不缺聰明人(吳軍作品)
吳軍 著 / 中信出版社
終于讀完了《格局》,近期因為工作和新家裝修,經常沒有時間讀書了。 《格局》要比《態(tài)度》的涉獵面更廣,《態(tài)度》主要集中在孩子的引導和教育方面,而《格局》則更偏重于成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和職業(yè)規(guī)劃、職場規(guī)則的重要性。 簡單地概括,人要想有格局,就一定要跳出從眾的思維和心理,人云亦云的事物本身就已不具備追究和實用的價值,而沒有實用價值的事物,很快就會被淘汰掉。從眾心理的盲目只會增加時間成本,只會消磨意志。格局的建立應系統(tǒng)地把握,而非眾多細節(jié)的羅列和疊加。
15歲
書評
態(tài)度
吳軍 著 / 中信出版集團
其實這并不是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最初接觸這本書時應該是這本書剛出版時,那時候娃還小,剛上小學,感覺書中很多的內容離我還很遠,沒成想一轉眼我也來到了新的征程上。 重讀這本書,讓我感覺平靜了很多,原因有那么幾個:一是我所面臨的這些困惑和問題是大多數(shù)家長所面臨的,包括吳軍博士????;二是保持健康、向上、非功利性的初心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底色;三是不論做什么事,積極而又平和的態(tài)度是至關重要的。 這本書特別適合初中以上孩子和家長的閱讀,里面涉及到學習態(tài)度、方法、專業(yè)性,如何和孩子溝通打游戲等問題,以家書的形式,結合作者多年的學習和工作經驗,分成六個主題,針對孩子不同階段所遇到的問題,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溝通,再讀受益匪淺,會和娃娃一起再讀、再體會
10 4 6
15歲
書評
Everything You Need to Ace Science in One Big Fat Notebook
Michael Geisen / Workman
筆記就是筆記,它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系統(tǒng)、條理、重點突出,不僅可以用來預習、梳理知識要點,也應該用來復習,強化記憶。附加上有趣的圖片解釋,使得這套學霸筆記看上去很友好、有趣,而且語言上難度不大,性價比很高。
15歲
書評
給孩子系列08: 給孩子的歷史地理
唐曉峰 著 / 中信出版社
這本書是娃娃寒假讀的,書中將歷史和地理兩個方面相結合來講述,使得一些歷史事件的呈現(xiàn)更加客觀,地理因素對于歷史變遷的影響是巨大的,而人文歷史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地理因素的制約。下面????的圖片是娃娃讀完之后做的手賬筆記,是娃讀后的一點總結。
8 6 5
15歲
書評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 腦科學家教我的讀書法
[日]茂木健一郎 著; 李力豐 譯 / 江西人民出版社
1.閱讀可以提升人的格局,讓人變得豁達。 2.閱讀可增強人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與人交流溝通的效果。 3.閱讀的目的不是成為優(yōu)等生,而是成為主宰自己靈魂的高素質的個體。 4.閱讀的價值在于啟發(fā)思考,積累知識,結合自己的體驗,創(chuàng)造知識附加值。沒有基礎,就沒有創(chuàng)造。 5.讀書要雜食,可同時多本書同讀,涉獵不同的領域,同時找到并打造自己軸心閱讀的教典,要向各領域的冠軍學習、借力。 6.速讀是閱讀的一種有效方法,雖然速讀對內容的理解力會下降,但是閱讀不求一次性讀懂,事實上即便是精讀也無法做到一次性讀懂。多次反復閱讀帶給你的理解加深才是閱讀的真正樂趣。 7.閱讀的“危險性”不是拒絕閱讀的借口,而是開啟辯證思考的契機。 8.閱讀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使同理心成為個人成長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的因素。
15歲
書評
War and Terrorism
Blythe Lawrence
讀了這本書,小朋友對于恐怖組織深惡痛絕,尤其是本拉登極其不受待見,娃娃甚至覺得伊斯蘭教的內亂是導致了很多恐怖襲擊的根源。
15歲
書評
敗者為王 世界著名的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新書
李宗偉,李宗順 著 / 遼寧人民出版社
我個人不太喜歡這本書,書的內容本身是根據(jù)同名電影《敗者為王》改編的,里面對于李宗偉的正牌對手的名字都不敢直述。文字很樸實,但里面蘊含的道理還是值得去揣摩的,千年老二的委屈和不放棄,人對于一項運動的熱愛和執(zhí)著……
15歲
書評
長青藤國際大獎小說書系: 那年深夏
[美]史蒂夫·克盧格 著, 陳宗琛 譯 / 云南出版集團公司 晨光出版社
都說8-14歲的男孩是屬于爸爸的,當爸爸沒有在這個時期充當起偶像的角色時,男孩就需要去尋找新的偶像目標了。幸運的是主人公喬伊找到了棒球明星查理這個偶像,從通信的交往中成長起來的。那年深夏就是主人公成長的重要節(jié)點。 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一個節(jié)點,這個節(jié)點也許是一件事,也是是某人的一句話……而這種成長可能真的就是一瞬之間的事。
15歲
書評
長青藤國際大獎小說: 最后的夏天
[美] 洛伊絲·勞里 著; 羅玲 譯 / 晨光出版社
一天晚上讀完了,兒子說這本書的作者是他的老朋友了,看過好多本同作者的書,感嘆這位作家的高產。原版書的題目是summur to die,講述了主人公的姐姐身患白血病,度過的最后一個夏天。有著一些感傷,同時也領悟到生命的脆弱,以及需對當下生活的珍惜。
15歲
書評
小古文啟蒙: 小學文言文閱讀與訓練(贈朗誦音頻)
項曉紅 著 /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不僅有古文原文,全文通譯,還有古今異義、通假字、重要的實詞虛詞用法介紹、古文常識簡介等。也有一小部分習題,可掃碼收聽全文誦讀。比較實用。
3 3 2
15歲
書評
思考的魅力02: 你了解動物朋友嗎?
[法]伊麗莎白·德·豐特奈 著 /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這本書講了動物與人類之間的關系。目錄部分分為序言,動物世界的奧秘,你了解動物嗎?動物是有生命和活力的生物,還有關于人類和動物的傳說,神話中的動物還有另一種批判學。動物有自己的語言,甚至動物不會像人一樣,探求未知世界。動物有喜怒哀樂嗎?動物有感知嗎?動物也會感到痛苦,人類與動物之間該如何相處動物,人類的相互性,還有人類要保護動物,我覺得這本書對我的影響頗大,因為我們家是有一條狗,以前的我覺得他很調皮,對他很不滿,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發(fā)現(xiàn)動物有喜怒哀樂,動物也有他自己的感知,所以說我們要尊重他自己的選擇,而且他現(xiàn)在還小,我們應該去給他保留一點天性
15歲
書評
給孩子的歷史人物故事: 細節(jié)觀察我在行
余茝芳,李映明,李新軒,張實 等著 海豚傳媒出品 /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娃娃說這本書講了很多包拯的故事,他很喜歡包拯,他說中國古代的神探里面他最喜歡的就是包拯和狄仁杰??
15歲
書評
地球簡史: 46億年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日] 丸山茂德 編; [日]山下美樹 著; [日]伊藤道郎 繪 / 山東省地圖出版社
地球46億年的辛酸史????也不一定,也許對于地球本身而言,也不見得都是壞事,至少對于地球孕育生命這件事,足以讓它自豪好一陣了吧!作為一名母親,都會為自己的孩子而開心吧??
15歲
書評
跟小元談中國建筑(精裝彩圖版)
王鎮(zhèn)華 著 / 新世界出版社
給兒童介紹古建筑的一本書,作者是一位古建筑師,為了給他的女兒介紹古建筑而著此書。雖然從建筑學本身,小學生能吸收的成分不見得很多,但是對于如何去很好地欣賞古建筑的美和從中體驗其蘊含的文化還是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15歲
書評
Everything You Need to Ace English Language Arts in One Big Fat Notebook
Elizabeth Irwin (Contributor) / Workman
我和娃娃都深深的迷上了這本書,原本以為這本書要到孩子初中的時候才能讀,怕這種筆記的形式他會覺得比較枯燥,但是前兩天簡單的翻了翻,覺得還挺有趣的,于是我們娘倆就讀了起來,越往下讀越覺得這本書真的既有用又有趣,里面引用的片段也很經典,兒子經常讀著讀著就笑起來。而且內容總結得也很全面,從簡單的詞性,時態(tài)等語法,到后面的一些修辭,然后閱讀策略等等,面面俱到,但又沒有說的特別的深和廣,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難度比較適宜,強烈推薦
5 2 4
15歲
書評
我的故宮欣賞書
林世仁 / 小天下
傾慕這本書有一段時間了,但這本書不是很好買,不但貴,而且經常沒有貨。幸運的是前兩天世界讀書日活動,中商書局優(yōu)惠,于是拿到了心愛的書。 其實介紹故宮博物院的書籍很多,介紹文物的也不少,之所以選這本,一是出于一位好友老師的推薦,二是出于作者獨特的編輯角度。 個人感覺整本書作者從三條線出發(fā)來進行整合:一是文物的嚴謹呈現(xiàn)。里面包含很多文物的高清圖片和詳細的數(shù)據(jù)介紹。二是插入一些參觀人物的設計和問答,從不同的參觀者的角度出發(fā)去深入淺出了解文物和它相關的歷史。三是插入一些對應年代人物的設計,用于介紹一些文物的材質、特點和制作過程等。整本書幾個方面相呼應,顯得非常有趣。 唯一的不足就是臺版,整本書都是使用繁體字,不方便孩子閱讀。不過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討論、研究文物、歷史等,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15歲
書評
死亡是怎么回事
(瑞典) 佩妮拉·斯達菲爾特 著 / 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是本學期兒子選擇的主題學習中關于"死亡"主題而閱讀的繪本。可能對于小三的孩子來說,這樣的繪本過于幼稚,但是對于死亡的理解來說,這本繪本介紹的還是比較全面的。打開繪本,作者首先告訴我們的是,死亡是為了避免地球過于擁擠,這個解釋可能讓人感覺有些可笑,但卻可以接受。其次介紹了大多數(shù)生命是自然老死的,也有突發(fā)猝死的情況。然后生命結束后人們對于靈魂的存在和去處的猜測,以及葬禮、埋葬的形式和人們祭奠去世的人的形式等等,與死亡相關的各個方面都有提及,可以讓孩子較為全面的了解與死亡相關的事宜。
15歲
書評
藍色的天空
[克羅]安德烈婭·彼得利克·侯賽諾維奇 著繪;柳漾 譯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一打開這本繪本,不必讀文字,你就能感受到那種淡淡的藍色帶來的憂傷。雖然故事沒有多么新穎,但卻是來自作者真實的人生體驗:十歲的女孩是如何從父母雙亡的悲傷中一步步走出來的。她經歷了孤獨、封閉自己、重復回憶、重新感受現(xiàn)實中的點滴溫暖、坦然面對親人的離開的過程,雖然過程令人心酸,但結果還是令人欣慰的。這是本學期小朋友針對"死亡"這個主題進行的閱讀中的一本,雖然親人的逝去即便是對于成年人來說都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但是對于小朋友來說,通過閱讀感受一些來自非正常事件的體驗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畢竟親人的離去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
  •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