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973的書評:195
15歲
書評
世界是平的
(美) 托馬斯·弗里德曼 著;何帆 等 譯 / 湖南科技出版社
小朋友不知怎地搜出這本書來。這是globalization時期的流行書?,F(xiàn)在,西方世界大唱decoupling,現(xiàn)在看這本書,是一種諷刺的感覺。 當然,我仍然覺得這本書是有意義的。因為,我認為,隨著科技發(fā)展,人類世界發(fā)展下去,終將大同:只要沒有狂人要發(fā)動核戰(zhàn)爭。現(xiàn)在我們只是身處這個分分合合的過程中。
15歲
書評
Enclave
Ann Aguirre / Feiwel & Friends
這是一本末世小說。 聽小朋友介紹了大概的情節(jié),我覺得很有意思:這不就是我在晉江經(jīng)常讀到的僵尸小說嗎?比較少去起點,所以我應(yīng)該更明確地說,是中國女作家的末世小說。 和她聊了一下我讀的中國作家的末世小說套路,情節(jié),總結(jié)出幾點: 中國作家會寫“團結(jié)就是力量,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力量” 中國作家會寫定居點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發(fā)展擴大。種菜的種菜,養(yǎng)豬的養(yǎng)豬,總之中國人會發(fā)展起來。人口也會多起來。即使被摧毀,重新來,也是汲取經(jīng)驗,再發(fā)展起來。(我覺得是不是國人一直處于社會不斷進步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所以ta寫作時也理所當然地寫所處小社會/團體進步發(fā)展;而這邊社會已經(jīng)過了大進步大發(fā)展的階段,本書作者就寫了一個沒有什么變化的內(nèi)部環(huán)境) 對于沒有用的人,比如這本書里寫的盲人,書中說是被團體給處決了。我覺得中國女作家會寫不接納,棄之不理,但不會主動做這種殺死無用人類的事。更多的是謹慎接納,最后物盡其用。 挺有意思的文化對比,還有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思維的影響。
15歲
書評
Emily Dickinson
Emily Dickinson / Charleston N. Potter, Inc.
和小朋友強行聊Emily Dickinson這本書的封面:屋內(nèi)的那盆花象征著作者,外表靜默,困守屋內(nèi),但是眼望窗外,視線內(nèi)是狂野大自然。更妙的是窗簾,雖然是屋內(nèi)裝飾品,但是窗簾上的飛鳥圖案,一下子就刻畫出下一秒就要飄動的感覺,反應(yīng)了作者一顆生動活潑的內(nèi)心。十分貼切地表達了人們對作者的印象。 小朋友強忍不耐煩聽完我的叨叨,給我發(fā)了一張圖片。 這本書挺好的,每一頁都配了一張精挑細選的圖片。
15歲
書評
A tale of two cities
Charles Dickens / The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寫于兩百年前的書了,小朋友讀起來覺得特別沒勁。和我吐槽:Dickens太拖拉了,兩個人喝酒已經(jīng)寫了十幾頁還沒完!我覺得也好笑:狄更斯老先生當時在報紙連載他的文章,按字數(shù)算錢的,豈不是越長越掙錢? 小朋友嘟嘟囔囔地到處找東西喝:搞得我也想喝酒了! 讀完再聊,看看他能不能讀出人情百態(tài)。
15歲
書評
A tale of two cities
Charles Dickens / The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這是小朋友讀的第五本狄更斯。 這次選了一個有評語/備注的版本。小朋友于是邊讀邊看評語/備注,使得她的閱讀體驗不佳:老要停下來看評語和備注,雖然漲了不少知識,但讀起來就斷斷續(xù)續(xù)。 評語和備注是把雙刃劍:降低了閱讀的樂趣,更好地理解了這本書。 她還沒有看完,看完后交流一下,再繼續(xù)寫書評。
15歲
書評
Abridged Classics Brief Summaries of Books You
John Atkinson 著 / HarperCollins US
這本書是用來搞笑的。 小朋友刷刷刷讀完,會心一笑。 我也刷刷刷翻完。有些會心一笑,有些不以為然,有些還沒有看過??。 如果在書店看到了這本書,就站那兒看完,不要買,太貴了。而且內(nèi)容也不值當買了留存家中。
1 1 4
15歲
書評
Little Women
Louisa May Alcott / William Collins
雖然是我推薦她看這本書,但是我其實是人云亦云:很多薦書單上都有它,而不是我覺得值得看。我當初就覺得前面半部好看,有點大觀園游園似的,后面就是如何找男朋友,沒有那么有意思了。但看好多書評,卻是說后面的內(nèi)容對女孩來說有人生指導意義。不解?? 和花友因為這本書聊了兩句。截個屏放在這里。
15歲
書評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Robert A. Heinlein / penguin classics
小朋友喜歡看。 這個故事講的是主人公出生并長大于火星,形成了自己的“火星人生觀”。后來回到地球后,接觸,認識,并融入地球的社會,習俗和文化的過程中,對抗,掙扎并最后形成自己的“火星地球”人生觀。不過作者給主人公開了一個金手指!這里就不劇透了。 書寫于1961年,討論了比如個人主義,自由,宗教,性,以及人的自然屬性等議題,映射當時流行的思想和文化吧。
15歲
書評
The Yearling
Marjorie Kinnan Rawlings / Scribner Book Company
小朋友看到43頁。但是非常沒有興趣繼續(xù)看。我讀了幾頁,覺得進展緩慢,對話很多。和她聊,說“l(fā)ittle women”和這本書的調(diào)調(diào)很相似。她看過簡寫本,覺得還好。那我就把這本書還掉,另外借“l(fā)ittle women”回來看了。至少那本我也是看過的,可以聊起來。 寫的確實南北戰(zhàn)爭后不久的一段時間里的故事。這本書卻完成于1938年,大概是美國社會在經(jīng)濟,科學,軍事快速大發(fā)展的時代。所以這本節(jié)奏緩慢,充滿田園和自然元素的書能吸引人。符合缺啥補啥的意旨。加上成長的主題,是獲得過pulizer prize的老書。 書里對話有很多為了表達口音的拼寫錯誤。
15歲
書評
The Dispossessed
Ursula K Le Guin / Olive Editions
Ursula Le Guin女士一定是一個社會改革家。她的每篇小說都設(shè)想了一個奇特的社會環(huán)境,設(shè)計了一種十分有特色的社會制度。人類在這些人文地理環(huán)境里,過著她想象中的生活,順從或者反抗著這個社會制度。 小朋友看了她的四五本書了。差不多了,接下來換作者了。
15歲
書評
To Kill a Mockingbird
Harper Lee / HarperCollins
小朋友和我說想看這本書。估計是在學校里聽說了這本書。 我預(yù)先鋪墊了一下,這本書有點難讀。關(guān)于人與人性的故事。如果僅限于看情節(jié),可能體會不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小朋友讀了半本后,和我說,挺好看。 我也在圖書館找了一本下單。不過是graphics,希望能趕上和她討論一番。 小朋友問我為什么標題叫做to kill a mocking bird。我一時想不起來了。趕緊去google。 小朋友對這本書還真的很有興趣,還沒看完,就問后面還有嗎?可惜,作者可以說一生只寫了這一本。小朋友問有沒有拍成電影?那確實有,還是格里高利派克演的。還獲得了奧斯卡獎。 graphics版本的拿到手了。當然并不是這一本。 第一天沒讀幾頁---因為我找不到我的老花眼鏡。 今天拿到老花鏡了,小朋友吃完午飯上學后,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 這是一本關(guān)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現(xiàn)實沒有那么理想的故事。 我覺得作者真得寫得非常好,沒有直接說教,但是真理就在字里行間,不要猜測尋找。 美國人自己深挖自己的爛瘡疤。也許是這個社會能認錯改錯的原因,這個國家繼續(xù)進步的原因。 希望我們學習這個優(yōu)點。
15歲
書評
Neuromancer
William Gibson,Neil Gaiman 著 / Penguin Publishing Group
小朋友給這本書的評價特別低。 原因可能是她先看了電影The Matrix金玉在前,再看的書;這本書里的語言用詞不忌諱,很多臟詞(類似F詞之類的),也有可能書里的人物形象(全是頹頹,生活混亂感覺的人物)給她不好印象:總得來說,小朋友還是一個生在紅旗下,然后由一對長在紅旗下的爸爸媽媽撫養(yǎng)長大,三觀和cyberpunk們格格不入。 這本書創(chuàng)作于1984年,還是一個www不普及的年代。作者預(yù)想未來世界的人類社會形態(tài),和網(wǎng)絡(luò)相依相偎,不可分離。一個聰明的,視普羅大眾為草芥的先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工智能世界,控制著人類,而不是被人類控制。書中許多人物醉生夢死,毒癮延綿,在真實世界和虛擬空間來回橫跳。 不管如何,這本書開創(chuàng)人工智能虛擬世界先河,在科幻小說里有著如先知一般的穩(wěn)定地位。
15歲
書評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Penguin Galaxy)
Ursula K. Le Guin(Author),Neil Gaiman(Introduction) / Penguin Books
作者假設(shè)了一個人類進化的渠道:在一顆遙遠的星球上,一支人類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每段時間決定自己接下來采用什么性別。 這樣,人類會意識到男女的區(qū)別,各自的physical difference,但是,在思想上,卻能超越性別。 這個星球上的人出生時,不會因為性別上的期望而被塑造和培養(yǎng)。 這個時代男女平權(quán)意識蠻強,這本書也許會幫助讀者更銳利和系統(tǒng)地思考這個問題。
15歲
書評
Great Expectations
Charles Dickens / Penguin Random House US
great expectation借借還還,斷斷續(xù)續(xù),拖拖拉拉,一年還沒看完。 和小朋友繼續(xù)聊。 這個主角Pip也是作者給開了金手指的人物,沒覺得他怎么努力,怎么勤奮,然后他就從鄉(xiāng)下跑到城里去了,算是把自己拔高了一節(jié)吧。然后有個老頭死后,給他留了一筆錢 然后聊到里面的兩個女性人物。我問,Pip為什么沒有選擇Estella小姐? 小朋友情緒激動起來:他有什么資格來挑選別人? 看看Estella小姐,長得多美,自己平常多么勤奮,懂那么多的東西,最后去法國深造去了。雖然她媽媽培養(yǎng)她的目的是為了抓住一個上層階級來改變自身階層,這一點要批判。 還有Orlick,多么善良,會照顧人。She deserves better man than Pip. 反觀Pip,除了作者給他開了金手指,沒有什么優(yōu)點!(還有個善良吧?) 好吧,看來古今中外,無論金庸,還是狄更斯,都是個好運降臨男主角的套路。
15歲
書評
both sides now
peyton thomas / penguin random house
這本書,最近在小范圍內(nèi)流行。我以為是說的一個努力一把就會取得成功的校園故事??墒?,怎么說呢?為什么流行,或者說有可議論性呢?因為作者是一個變性人(女變男),然后書里頭的主人公雖然沒有做手術(shù),但是內(nèi)心認為自己是另一個性別。 真無聊啊。小朋友說文筆挺爛的,就是這個設(shè)定和作者有噱頭。
15歲
書評
Fahrenheit 451: A Novel
Ray Bradbury, Neil Gaiman (Introduction) / Simon&Schuster
小朋友兩天時間看完了這本。有點遺憾地和我說:這本書文筆太次,唯一長處就是plot,故事設(shè)定和情節(jié)比較新穎有趣。 我看過由它改編的電影,覺得這個故事特別潦草,設(shè)定前提經(jīng)不起推敲。 不知道為什么就這么紅火。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15歲
書評
Children's Bible Stories
DK(Author) / DK
話說DK出品,必是精品。 這本書介紹了《圣經(jīng)》的相關(guān)知識。 先是介紹了圣經(jīng)的各種版本,圣經(jīng)包含了新約和舊約,以及圣經(jīng)故事涉及到的地理范圍。 然后重點就是舊約和新約里的故事了。里面穿插這各種歷史文物,文化背景,照片,插圖,名畫。很長見識。 話說,我很喜歡本書插圖的風格。
15歲
書評
呵呵—中國頑童蘇東坡
史鈞 著 /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這本書用了很多的原始資料,講述了蘇軾的一生,重點關(guān)注日常生活,也有政治主張,各種觀點。里面有許多平常沒有關(guān)注到的方面:比如他對女性的物權(quán)意識,對女性的薄情。(哈哈,我是女人) 因為引用多,里面還有很多生字不認識,還有古文看不懂。 總得來說,閱讀體驗不佳。小朋友不愛看,就看了一章就棄書了。
  •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