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一生,和學齡前在家門口上幼兒園不同,新學校離家距家10km,最佳的到校時間是最晚時間7:55前的5分鐘。
這意味著我們要提前一個小時出門:6:20起床到6:45出門之間,基本是穿衣洗漱簡單的拉伸運動,如果娃的鼻炎發(fā)作了,爸爸還會加上5分鐘的洗鼻處理時間。而我在廚房忙碌,準備搭配好碳水化物和蛋白質的早餐。
自然觀察——6:45出門到6:55上車的等待上車的時間里,娃和我會盡情地觀察身邊的草木;看看小區(qū)里的花花草草和果樹,看看昨天發(fā)現(xiàn)的毛毛蟲還在嗎?或者酢漿草的蒴果有沒有變大?他總能第一個發(fā)現(xiàn)桂花開了,柿子落地了。
早餐和音頻——6:55-7:25的半個小時里,爸爸開車送我們去上學。娃邊吃我準備的早餐邊聽當天要朗讀的英語音頻,或是我人肉讀的故事。
朗讀和佛腳——7:25-7:45,達到校區(qū)后,這時早餐已經妥帖吃完了。我們會找一處安靜的建筑物大堂,讓娃把剛才聽的音頻讀了。因為聽讀很熟練,一般5-6分鐘就能完成熟讀到時長1分鐘半的錄音頻工作。再花5分鐘時間臨時抱一下佛腳,把隔夜已經復習的內容再復習一下,把問題單詞背一背。
輕松聽故事——還剩下10分鐘,我拿出書為娃指著讀。這時,他同班的小伙伴也到了,常常是我坐在他們之間,為他們讀十分鐘故事。
入?!?:45一到,收拾書包,送進校門,到達教室剛好是7:50。
每天如此,由于提早25分鐘到校區(qū),娃可以篤定地在校區(qū)附近讀書看書,我也很享受和娃共度的這一個小時時光,而且送娃后,我自己可以早早抵達公司。
上學的路途遙遠,目前看,并不是什么劣勢。
早上的周密安排,使我成功地見縫插針將每天有半小時的中文閱讀和半小時的英文閱讀時間化整為零;又從容地把知識學習分為更便于記憶的兩段,晚上復習的薄弱內容第二天早上再復習,早上晨讀的朗讀內容晚上再讀一遍。
娃一改過去在家門口上學每天必定遲到的頹勢,精神狀態(tài)由此更好了,每天早早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而這個媽媽的陪伴,給他力量。
國際大獎小說·注音版: 蘋果樹上的外婆4865人有 · 評價2400 · 書評13[奧]米拉·洛貝 著;張桂貞 譯新蕾出版社 / 2015-10
吹牛大王歷險記(彩圖注音版)320人有 · 評價180 · 書評1[德]拉斯伯 著北京教育出版社 /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