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真的要發(fā)霉了,娃又不在身邊,我就挖墳一樣學習+復習了一些資料:蓋兆泉老師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guī)劃師》,汪培珽的《培養(yǎng)孩子的英文耳朵》,山姍(包媽)等等各種大V網(wǎng)上帖子經(jīng)驗。:
這些娃和他們媽媽的有一些特質(zhì):
1,牛蛙不一定從小啟蒙英語
2,培養(yǎng)興趣+堅持
3,牛蛙媽媽做功課的能力一流
上面任意一點都是足以讓我膜拜的地方。
牛蛙不一定從小啟蒙英語——靠大量輸入
語言學習聽力是基礎(chǔ),理解力是拐杖。所以0-3歲甚至0-5歲都可以只做一件事,輸入和理解。以前我總會自責自己浪費了孩子幾年幾年,走了多少彎路。其實,仔細看看大家孩子的經(jīng)歷,都是懵懵懂懂上來的,也沒什么。重要的是找對路子 大火燒開。短期內(nèi)打通語言障礙,后期讓孩子自己娛樂和吸收。就我自己來說,學了那么久英語,其實還是有障礙不能自我吸收,著實遺憾。英語只是我的一門功課,而不是工具。還是很羨慕現(xiàn)在孩子從小能看動畫片和原版書的。
Tommy還有幾天就5歲了,我們居然在討論Mostly/Fog/Form的意思。我直白地翻譯了中文,但他依然一臉茫然。我頓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通識輸入根本不夠,難道我要讓非母語帶著母語跑?這其實是輸入的問題。 中文和英文同時輸入,量要50:50,母語拉高認知外語積累聽力詞匯。
24小時聽力輸入:
1,早期可理解:比如看好動畫片然后滾動播放。
(安妮鮮花的“磨耳朵”有爭議)
2,后期學習區(qū):學習區(qū)就是跳一下能夠得著,孩子能聽著猜意思,聽力領(lǐng)先閱讀)。
3,24小時:提醒我們,學會利用一切碎片化時間還有身邊的工具。推薦樂果和牛聽聽,樂果外用,牛聽聽內(nèi)服。
閱讀輸入:
1,親子閱讀不能停:要聽懂,量管夠,不停留。 不要怕翻譯,越生動越好。
2,最好關(guān)于一個問題不斷探索展開。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本來就是碎片化的,后期用一根時間線串聯(lián)就系統(tǒng)了(讀歷史,《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
舉個栗子:包媽家小學生(章節(jié)截?。┹敵龅囊黄P(guān)于比特幣這么“超綱”的Writing怎么做到的?輸入。包媽善用各種工具,網(wǎng)站,APP為孩子搜索及整理。膜拜一下別人家的孩子。
培養(yǎng)興趣+堅持
其實這個話很籠統(tǒng),但是我發(fā)現(xiàn)身邊做的好的媽媽都是有技巧的。最拙劣的就是我,發(fā)火然后要求孩子今天必須把什么做完。那天老師跟我面談的時候?qū)ξ业谝痪湓捑褪牵阂氡M一切辦法贊美孩子,鼓勵孩子。(其實說白了,早期語言啟蒙靠的是家庭)我反思了很多,所以要給自己寫一下,時刻提醒自己。老師舉了個例子:鼓勵孩子要夸細節(jié),比如“你今天居然能區(qū)分A和B了,我太意外了?!表槺阌謳秃⒆影袮和B又復習了一遍。
我想了一下這些事能幫助自己堅持:
1,寫公眾號,我給自己列了一些書單和膜拜的公眾號,這樣可以不斷消化不斷實踐。像蓋兆泉,安妮鮮花還有一些早期的大神都是有新浪博客的(見文末連接),我會時不時去看一下。他們的孩子都是在不斷總結(jié)和記錄下成長的。所以公眾號瀏覽量并不是我的追求,而輸出才是。
2,孩子的展示出口:拍照告訴他你又讀了多少書,給娃錄音或者記錄發(fā)布網(wǎng)絡(luò),或者告訴他外界評價。(其實他接觸不了網(wǎng)絡(luò),沒怎么上傳過,是我虛擬出來的)
3,做好記錄,我現(xiàn)在筆頭記錄分3類,單詞,閱讀量和讀后感。單詞本是給認單詞做準備的。小花生真的是我的好伙伴。以前親子閱讀的時候感覺很孤單,身邊很少有我這樣給娃讀書的,我也總是懷疑自己買那么多書干嘛。后面發(fā)現(xiàn),我一沓一沓讀書的時候,人家能一箱一箱讀。 不要擔心自己陪伴孩子的每一分鐘是否會被浪費。
4,和孩子比賽,有時候我的演技比較拙劣,孩子比較傲嬌實現(xiàn)不佳。
牛蛙媽媽做功課的能力一流——媽媽也需要學習
仔細看一下幾位大V的背景:蓋老師北外畢業(yè)外研社編輯;汪培珽在紐約讀MBA,銀行工作過;山姍是CPA;安妮鮮花是海歸夫婦。 媽媽都具有學習能力:吸收信息及處理總結(jié)。
自己學習和陪孩子是兩回事,陪大孩子和小孩子又是兩回事,所以我們要講求方式方法。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誰都是第一次當?shù)鶍?。CPU好的爸媽可以給孩子創(chuàng)造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方法,甚至刷題技巧(包媽在這點真是登峰造極)。
但是我想了一下,我這種CPU不好也沒什么。自己多做研究多學習,多實踐是一樣的,大不了打點折。這不是科研,不是數(shù)學題,沒有那么精確。經(jīng)驗論的東西,不就是靠試錯調(diào)整然后總結(jié)嗎?
學習啥:
1,學習技巧,就是上面說的親子閱讀和拓展的技巧。還有就是內(nèi)核的學習,市面有很多這樣的書,可讀性很強。高質(zhì)量的親子閱讀,比死讀書一個小時更重要。最近我的書單《爸爸教的數(shù)學》,《園丁與木匠》,《學習力》。
2,走在孩子前頭:PHONICS,Sight Words,思維導圖還有背單詞各種詞根詞綴老老實實過一遍。沒有KPI的好處是,沒人知道我到底有沒有全會,學個大概就能糊弄孩子。平時親子閱讀的時候穿插性的鋪墊,比一本正經(jīng)讓孩子記啊背啊肯定更生動。
3,整理推薦資料:推薦的APP,同步閱讀書籍,各種群里資源等等。做一個大的Database。
共勉
(Tommy目前的情況:RAZ D即將出關(guān),能認識個別Sight Words,看懂動畫片Team Umizoomi并裸聽,輸出大概在B的水平)
資源共享:
蓋兆泉微博:http://blog.sina.com.cn/quanandherson
安妮鮮花微博:http://blog.sina.com.cn/u/1609669161
附英語學習規(guī)劃思維導圖
————
以上轉(zhuǎn)自本人公眾號: 怡然子居|居家/親子/偶爾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