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零零后的孩子你該怎么培養(yǎng)?關鍵做到這十條

2018-7-26 21:30 轉載 · 圖片20

帶著天生的孤獨感,擔負著空前的學習壓力,面對家人濃到化不開的愛,想要擁有自己的話語權……這一代的孩子與二三十年前的我們如此不同,如何做好他們的父母,如何擁有健康的親子關系?

昨天上午,兒童青少年心理教育專家、華東師大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特約咨詢師、“童心摩爾斯”首席專家陳默來到 “大咖說”,用一個個生動的實例,深刻剖析“當代都市孩子特性”,為父母們傳授家庭教育之“漁”。


“別人家搞定娃的方法,到你家來不一定有用,因為娃的個性、接受能力、感知度都是不同的,難道就沒有辦法了?魚是不同的,你要學的是如何使用釣魚工具,那就是家庭教育的觀念?!?/p>

為此,陳默老師從幾個最常見的案例出發(fā),為大家剖析了當今大都市的“魚”,都有哪些特征。

案例一:

上幼兒園的孩子,晚上睡前總要哭一場才能睡,孩子也說不出原因。這是為什么?

案例二:

這兩年,有些高中生總是不愿意上學,為什么?

“這就是孤獨引發(fā)的莫名傷感,沒有理由?,F(xiàn)在的孩子帶著天生的孤獨感來到這個世界,我內心的感受不為人所知,我又沒有辦法描述出來。哪怕在茫茫人海中,我依舊感到孤獨。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他們從來不愁吃穿,因此從小就思考人生的終極問題,思考最高的哲學命題。”陳默分享道,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如此。

這兩年有些高中生不愿意上學,因為覺得學校無法解答他的這些疑惑,那么為什么要去學校?以前的孩子沒有這些問題,現(xiàn)在他孤獨了,思考力就變強了,當學校不能解惑的時候,家長就要有這種能耐,要去和他交流而不是只會叫他做作業(yè)。

案例三:

為孩子的學習、課外興趣付出了很多,但孩子不懂感恩,抵觸心理也很重,這是為什么?

“家長付出了這么多,他要什么?孩子考上名牌大學。但名牌大學就這么幾所,孩子覺得不可能報答上家長的恩情,我就是一個欠債的人,變成了‘老賴’——我不要學習,你們不要指望我?!痹陉惸磥恚@是家長的情感成為了孩子的負擔——六個人的濃情化不開,報不了恩的負罪感。

“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不變,沖突就不能避免?!拔医o你找的鋼琴老師花了多少錢?這就是集體無意識的養(yǎng)兒防老,就是交換。但是你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是單邊選擇,你愛他,不是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好壞?!?/p>

案例四:

孩子寫作業(yè)總有拖延癥,而且學習也缺少動力,怎么辦?

當今的孩子面臨空前的學業(yè)壓力。學校里的成績排名是顯性壓力,但更多的隱形壓力來源于老師和家長。壓力這么多,孩子的一根筋繃得太緊,反而缺乏動力?!皩W校里的作業(yè)太多沒辦法?在家只能吼他?我不同意?!标惸f,來自家庭的壓力不是作業(yè)量的問題,而是父母的一連串問題,一到家就問作業(yè)做好了嗎?考試成績出來了嗎?最高分幾分?平均分幾分?同桌幾分?平時不聊天,一開口就是學習。這就是無形的壓力。

案例五:

孩子面對教師會提問會質疑,這樣的孩子你能理解嗎?

大環(huán)境的變化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讓平等對話成為孩子們的需求,但老師和家長往往還不能接手。陳默舉了個例子:在動物園里看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塑像,老師就開始了教育,號召孩子們向小姐妹學習,但是一年級學生卻問,老師,人為什么要為羊犧牲?羊不是可以買的嗎?老師來一句,不要胡說。

孩子的見多識廣,信息量大,教師的權威性減弱。過去老師是真理的化身,但現(xiàn)在的孩子知識面廣,他會提問會質疑,這樣的孩子你能理解嗎?

道德判斷水準高——善良有愛心,同情弱者。不缺物質、不缺愛的人,肯定是善良的人。但他的教育者的道德水準不一定比他高?!氨确秸f,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情景,老奶奶對小孫子說,寶寶快搶快搶。小孫子說,奶奶不能搶?!?/p>

案例六:

孩子為什么放不下游戲?

小時候一個人玩玩具,長大了玩虛擬游戲,這讓現(xiàn)在的孩子形成了這樣的心理:一不怕死,二就怕苦?!艾F(xiàn)在很多家庭里有人機大戰(zhàn),家長不讓孩子玩游戲,但孩子為什么放不下游戲?因為他們從游戲里尋找現(xiàn)實感,找情感體驗?,F(xiàn)在這個時代,不讓孩子玩游戲,是螳螂擋車?!?/p>

陳默老師建議,如果家有小學生,可以保護視力出發(fā),和他商量每次玩40分鐘。如果是初中生,那就簽訂合約,學習合理分配時間,比方說周一到周四不玩游戲,周五一小時,周六周日各兩小時。如果違約,所有電子產品打包裝箱帶去公司,兩周后才可以玩。


案例七:

為什么孩子要紋身?

“有個上中專的孩子要紋身,媽媽不同意,吵到我這里來了。為什么這個孩子要紋身,而我不想要紋身?因為搞得清楚自己是誰,而這個孩子找不到自己,所以他要在外在特征上確認自己。幫助他找到自己是誰,就對了。”

總結完了當今大都市孩子的幾大特征,陳默用“第三只籠子里的老鼠”來形容這些痛苦糾結的孩子?!斑@是一個高中女生給我的啟發(fā),她說,父母把我?guī)У竭@個世界上來,從小我就不缺物質上的東西,但是他們對我要求很高,我理應去滿足他們的要求,但我做不到。你知道我的感覺嗎?”

陳默說,那就是“第三只籠子里的老鼠”。第一只籠子里的老鼠一踩開關,就會有食物送來,第二只籠子里的老鼠一踩開關,就會被電擊,第三只籠子里的老鼠踩一下開關,送一次食物,再踩一次開關可能會被電擊,那么它要不要踩下去?這個老鼠肯定糾結死了,要發(fā)瘋了?!拔覀儾灰屪约旱暮⒆映蔀榈谌换\子里的老鼠?!?/p>

“家庭教育就像一艘起航的船,方向一定要正確,不正確是開不到彼岸的。”

陳默又為家長們指出了怎樣的方向?

1、要做身心健康的人

沒有慢性疾病,環(huán)境的適應者。就是指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培養(yǎng)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家長要人格健康。

2、要做不為金錢而困擾的人

有能力獲得平均水平收入,達到了平均水平收入的工作內心平靜。要能夠劃一條讓自己心安的標準線,而不是永遠無法滿足?!坝械娜艘粋€收入3000元、30000元甚至80000元還是過這個日子,這種人鳳毛麟角。如果家長的觀念錯了,孩子也會困擾于這個問題,不會幸福的?!?/p>

3、要做內心愉悅感,不僅僅來自他人評價的人

自我良好發(fā)展,不為贏得他人欣賞而努力。今天誰受到表揚多?為什么別人受表揚了,你沒有被表揚?沒有好評價就沒有動力,這樣的人很容易放棄,不會幸福?!耙粋€人可以在舞臺上閃亮,也能在舞臺下鼓掌。更麻煩的是,他沒有上舞臺的能力,還不愿意在臺下鼓掌?!?/p>

4、要做終身學習的人

從小養(yǎng)成閱讀習慣,一生學習不綴。書本是作者反復思考過的精華,閱讀習慣真的很重要,需要從幼兒園、小學開始培養(yǎng)。

5、要做能欣賞美的人

會為美而感動,有欣賞美的能力。孩子能夠跟著家長欣賞自然之美、藝術之美,震顫心靈,這是一種享受。“我所說的美育教育,是有高眼界的欣賞,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利?!?/p>

6、要做獨處不焦慮的人

魂能守舍,悠然獨處?!霸趺磁囵B(yǎng)?小時候他獨處你不打擾他,有閱讀習慣的人,就可以獨處?!?/p>

7、要做有助人能力的人

會用眼睛看懂他人需要幫助的人,肯出手幫助他人?!凹议L可以有意識地和孩子說,你們幼兒園里有個小朋友不會系鞋帶,你要幫助他哦,我們的家庭教育教不能只是教孩子超越別人、甚至是算計別人,幫助別人也能讓你成為強有力的人,抗挫折的人。”

8、要做與同伴親密相處的人

有親密的同伴,獲得社會支持的能力。“我可以半年不打電話給你,但在危難時,這個電話打出去,會有人和我分擔。從小和他說,要有好朋友,好朋友是用來分享和分擔。”

9、要做與伴侶親密相處的人

伴侶關系是50%幸福感的來源。擁有成熟的人格,良好的溝通技巧,才能有親密相處。父母的婚姻關系要成熟,孩子就能傳承。

10、要做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的人

互助合作的人生態(tài)度,一生奉獻人類的價值觀。人的意義是奉獻同類,人人奉獻同類,種系才不會滅亡。孩子懂了這個道理,大是大非都懂了,人生基調就不會往下,就不會想到自殺。

此次“大咖說”啟動前,我們還在線上收集到了100多個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選取了其中頗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以及現(xiàn)場父母的問題,陳默老師也做出了“針對性解答”。

問:媽媽的情緒如何控制?

答:媽媽的情緒控制涉及到媽媽的媽媽,如果媽媽經常情緒失控,是因為她小時候和她的媽媽沒有安全型的依戀關系。還有一種是孩子教育問題上的焦慮反應,上了八小時班,回家還有班要上,媽媽的心態(tài)容易變壞。我們何不倒過來想,這就是生孩子的樂趣。我很了不起,又上班又輔導孩子,什么都能做成功。此外,孩子不是機器,如果一直命令他,極端情緒很容易出來。要學著哄孩子,來降低你的極端情緒。

問:個性強烈又有主見的孩子怎么來引導?

答:個性強烈就是偏執(zhí),情商低,不愿意聽人家意見。家長要花功夫刺激他的情商,有的孩子神經功能就比較偏執(zhí),培養(yǎng)情商難度很高,不要和他講道理,講感情和感覺。以柔克剛,講道理是針尖對麥芒。

問:孩子討厭語文老師,不愛做作業(yè),怎么辦?

答:愛某師愛某科,不愛某師不愛某科,這樣的情況在中學階段很多。

家長一定要先站在孩子的這邊,和他聊天,其他老師你覺得怎么樣呢?數(shù)學老師、英語老師都不錯,但是語文老師不好,看來他確實脾氣古怪,但是你可以試試看,也和他合作下。如果你可以和語文老師合作,那你一定可以和所有人相處好。

然后到學校去找語文老師,和他說,我家孩子比較情緒化,您能和他聊聊嗎?比方說,告訴他,你的語文能力挺強的,就是沒用心……和他聊聊,問題就會轉好的。

問:四歲半女孩做什么事都很磨嘰,怎么辦?

答:這個年紀的孩子不磨嘰不正常,但4歲到10歲確實是做規(guī)矩的時候,怎么做?先從睡覺、吃飯、洗澡這類合作式的事情開始。一件一件來,格式化,具體操作的人也要固定,程序保證公正。比方說刷牙,你要和她約定,明天刷牙前,媽媽會幫你把牙膏擠好,然后你就過來刷牙,刷好牙了,你要報告一聲,牙刷完了,任務完成了。如果牙膏擠好了,你沒有來,后面的事情都不可以做了,不能看電視,不能吃飯,不能玩玩具。

轉載自:童心摩爾斯(微信ID:Tongxinmorse)


回應2 舉報
贊12
收藏134
7年前
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幸福又可憐!
7年前
陳默老師的講座一直好評!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