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故事 | 希臘精神

2020-10-1 07:27 原創(chuàng) · 圖片8

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

古希臘人發(fā)明了真正的民主(democracy,“民主”一詞本身就源自希臘語);他們相信理性,認為理性可以揭開人類生活以及大自然中的奧秘;他們創(chuàng)造了表達哲學的概念和語言,開創(chuàng)了悲劇、喜劇、建筑和雕塑藝術,將歷史看作對過去事件的準確敘述和解讀,他們發(fā)展了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

因此,想更好地理解現(xiàn)今世界,東西方文化沖突以及如何融合,追根溯源是非常必要的。

古希臘文明的本質(zhì)及形成

 古希臘文明,即我們接下來所說的希臘精神,出現(xiàn)在公元前2000年的末葉,并一直延續(xù)到基督紀元的第七個世紀。從希臘精神誕生伊始,它就橫跨了愛琴海,繼而傳播到黑海和地中海沿岸,最終穿越大陸,東至中亞和印度,向西最遠抵達了北非和歐洲的大西洋沿岸(包括不列顛島的某些區(qū)域)。


希臘精神既不是指專屬于希臘這一國家的精神,也不是指講希臘語的人的文明。希臘精神屬于社群和文化的概念,在城邦中得以呈現(xiàn)。任何人,無論其出身和背景,只要讓自己的生活方式符合希臘城邦的生活方式,就可被認同為希臘人。希臘精神的特征在于,它將這種制度作為一種手段,對某種特定的宇宙觀予以現(xiàn)實地表達。

當人處于自身歷史的此階段時,他已逐漸有意識地主宰了人力之外的自然界,而痛苦經(jīng)驗尚未迫使其面對依然無法主宰自己這一真相。因此,作為宗教的人文主義便會吸引著他。

希臘人把人視為“創(chuàng)造之主”,并且將人作為處于神之地位的偶像來崇拜。

人類崇拜或人文主義,并非希臘特有的偶像崇拜形式。18世紀的西方理性主義者和15世紀的西方人文主義者,也以自己的方式同為人類崇拜者。但是希臘精神是時至今日唯一如此充分地致力于人文主義的文明。

 起初,原始人的自然崇拜是一種初級文明,并沒有引發(fā)對人類力量的崇拜。

之后,在蠻族入侵的影響下,米諾斯-邁錫尼文明逐漸衰落,與其希臘后繼文明的興起之間出現(xiàn)了明顯而劇烈的斷裂。希臘文明不得不依存于兩種來自蠻族的遺產(chǎn):荷馬的史詩和萬神殿中的奧林匹亞諸神。

奧林匹亞諸神身上蠻族的特性并沒有讓他們成為文明社會的崇拜對象。

因而希臘人被迫開始找尋另一些可供選擇的崇拜對象。

直到希臘文明消失,這種訴求始終沒有停止過。最終他們選擇了對人類集體力量的崇拜和對某位救世主的崇拜?;浇讨猩系刍没癁槿?,讓自己承受苦難。這一受苦之神的形象潛藏著人類崇拜。

古希臘人的特點

崇尚人類崇拜或人文主義的希臘人崇尚榮譽和個人價值,致力于公平和法治,歌頌英雄氣概。他們?yōu)樽非笞吭蕉归_競爭,認為成為一個完善的人是非常必要的。

這點在《伊利亞特》中有著充分的體現(xiàn)。

《伊利亞特》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8世紀末,這是一首用書面語言寫成的長詩,相傳為荷馬所創(chuàng)。荷馬是否真有其人,我們不得而知。荷馬可能是一個男人,可能是一群人,甚至可能是一個女人。
 

史詩的背景設定在遙遠的過去,描述的是希臘軍隊對弗里吉亞(Phrygia)王國的城市特洛伊(Troy)長達十年的圍困。其中的戰(zhàn)爭英雄們,包括阿喀琉斯、阿伽門農(nóng)、赫克托耳和奧德修斯等,他們的事跡充分彰顯了希臘精神。

特洛伊戰(zhàn)爭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末期。這一時期,在希臘和東地中海地區(qū)處于主導地位的青銅時代文明進入巔峰。我們稱之為“邁錫尼文明”。它是以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的主要城市邁錫尼命名的。邁錫尼的國王和戰(zhàn)士渡過愛琴海,洗劫了特洛伊。

這場勝利之后不久,神秘的侵略者用暴力終結了邁錫尼文明,開啟了一個時代,即“黑暗時代”。此后便是數(shù)百年的經(jīng)濟凋敝和社會動蕩。這表明,荷馬是在喚起人們模糊記憶中的生活方式?!兑晾麃喬亍泛汀秺W德賽》是虛構的故事。但從一個重要意義上來說,它們蘊含了一個基本的歷史事實,因為它們向世世代代的希臘人展現(xiàn)了希臘人的身份與價值觀。荷馬的作品幾乎享有了《圣經(jīng)》般的權威和地位。

荷馬史詩

阿伽門農(nóng)命令嗓音洪亮的傳令官們

傳蓄長發(fā)的阿開奧斯人準備戰(zhàn)斗。

傳令官們傳布命令,軍隊很快集合。

阿特柔斯之子身旁那些宙斯養(yǎng)育的國王們

迅速跑去排布軍隊,目光炯炯的雅典娜

在他們中間,帶著常存不朽的珍貴大盾,

上面有一百條純金的穗子在空中飄蕩,

全都精心編制,每條可換一百頭牛。

女神帶著它耀眼閃爍,穿過阿開奧斯軍隊,

鼓勵他們前進,在每個人心中激發(fā)起

進行戰(zhàn)斗和廝殺的持續(xù)不斷的力量。

現(xiàn)在他們覺得立即投入戰(zhàn)斗要遠比乘坐空心船返回自己的故土更甜美。

有如焚毀一切的火焰把高山頂上的

茂密森林燃著,火光照亮了遠方,

他們行進時由令人恐懼的神妙銅槍

發(fā)出的明亮光輝穿過云層達天際。

對特洛伊的圍困持續(xù)了十年,但是《伊利亞特》描述的僅僅是第九年當中的54天,大部分的情節(jié)都發(fā)生在四整天里。但是這樣的近景特寫真切地描述了這場曠日持久、看上去永無盡頭的大屠殺,戰(zhàn)爭的榮耀和悲壯都顯現(xiàn)無疑。

希臘人的世界與我們的世界非常不一樣。荷馬筆下的男人和女人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里,可以稱作“平行世界”。在一個世界中,萬物就是它們看起來的樣子。但在另一個世界中,諸神掌控一切。所以,透過一扇感知之門,一件事可以從理性方面解釋,而透過另一扇門來看,則是超自然和不可言說的。希臘人認為二者同時都是真實的。

希臘萬神殿里的諸神是一個大家庭,他們跟凡人相似,只是可以長生不老。他們喜歡惡作劇,也會講笑話,他們的愛與恨可以編成一部肥皂劇。因此,當他們把注意力轉向人類時,就變得毫無趣味了。

宙斯是一家之主,妻子赫拉和智慧女神雅典娜都不喜歡特洛伊人,竭盡全力想要讓他們毀滅。

她們倆和愛神阿佛洛狄忒很久以前就為了一個金蘋果爭執(zhí)不下。年輕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充當裁判,把金蘋果獎給了阿佛洛狄忒,帶來的結果就是人世間最美麗的女人將成為帕里斯的情人。

這個最美麗的女人名叫海倫。她已經(jīng)名花有主。她是希臘南部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帕里斯去拜訪她,隨后二人私奔去了特洛伊。正是這一不恭之舉引發(fā)了戰(zhàn)爭。

這些神不是美德的典范,也不指望他們的崇拜者具有始終如一的美德。相反,人類所具有的情感、原則或者技能在他們身上都能體現(xiàn)出來,甚至得以放大。

 戰(zhàn)斗在大海與特洛伊城之間的平原上展開。特洛伊國王的長子赫克托耳王子與阿喀琉斯旗鼓相當,他率領的特洛伊人開始在戰(zhàn)斗中占據(jù)上風。荷馬詳細地描述了戰(zhàn)斗中的血腥場面。他表達出了兩種同時存在又相互矛盾的效果。戰(zhàn)爭是光榮的,同時也是一場巨大的災禍。

阿喀琉斯的性格中有著近乎癲狂的東西。當他目睹帕特洛克羅斯被特洛伊人殺害時,悲痛欲絕。

......那魂靈悲泣著去到地下,

有如一團煙霧。阿喀琉斯驚跳起來,

使勁拍擊雙手,無限傷心地這樣說:

“啊,這是說在哈德斯的宮殿里還存在某種魂靈和幽影,只是沒有生命。”

眾神默默地看著。宙斯承認他對赫克托耳鐘愛有加,請求眾神同意饒了他的性命。“你在說什么?”雅典娜厲聲問道,接著說他已是命中注定,在劫難逃。“你可以隨意行事,但不要指望我們其他人來為你鼓掌。”宙斯讓步了。

夜晚的昏暗中金星太白閃爍于群星間,

無數(shù)星辰繁燦于天空,數(shù)它最明亮,

阿喀琉斯的長槍槍尖也這樣閃光輝。

他右手舉槍為神樣的赫克托耳構思禍殃,

看那美麗的身體哪里被戳殺最容易。

赫克托耳全身有他殺死帕特羅克洛斯

奪得的那副精美的鎧甲嚴密護衛(wèi),

只有連接肩膀頸脖的鎖骨旁邊

露出咽喉,靈魂最容易從那里飛走。

神樣的阿喀琉斯一槍戳中向他猛撲的

赫克托耳的喉部,槍尖筆直穿過柔軟的頸脖。

阿喀琉斯殺死了赫克托耳。

隨后特洛伊的老國王普里阿摩斯頂著大風,秘密地穿過平原,來到阿喀琉斯面前,并帶來豐厚的禮物。這一次,希臘勇士展示了高貴的舉止。他理解了普里阿摩斯的喪子之痛,知道和自己父親對自己的愛別無二致。

兩個心情悲痛的人共進晚餐。他們一起哭泣。除了無情的競爭和挑戰(zhàn)社會秩序的樂觀與自負之外,希臘人對人類生存的不幸有著透徹深刻的理解。生命轉瞬即逝,充滿了痛苦。

荷馬在其他作品中寫下了非常有名的幾句話:

正如樹葉的榮枯,人類的世代也如此。

秋風將樹葉吹落到地上,春天來臨,

林中又會萌發(fā),長出新的綠葉。

人類也是一代出生,一代凋零。

第二天早上,普里阿摩斯和阿喀琉斯告別對方,各自離開。他們都知道命運做了怎樣的安排。國王埋葬了他的兒子?!兑晾麃喬亍返竭@里就結束了。不久,阿喀琉斯被帕里斯用弓箭射死。他沒有活到攻陷特洛伊的那一天。特洛伊是希臘人通過欺詐手段攻陷的,不是靠勇氣。

希臘人假裝停止圍困,并準備揚帆撤兵。他們留下一匹巨大的木馬,作為獻給神的祭物。愚蠢的特洛伊人將木馬拖進城,并慶祝戰(zhàn)爭的結束。但是,木馬里藏著一群手持武器的士兵。半夜,他們偷偷出來,把希臘軍隊放進城。特洛伊淪陷,并被徹底毀滅。普里阿摩斯被阿喀琉斯的兒子殺死。

海倫回到了斯巴達。

荷馬大致暗示出,特洛伊戰(zhàn)爭并未取得多少成就。眾多的勇士失去了生命。

眾神將這一地區(qū)所有的河流都匯集起來。天神宙斯也來幫忙,他讓雨一直下個不停。最終,一切不復存在,歸于大海。

那個血跡斑斑的岸邊看上去好像從未發(fā)生過什么事情。這一切都是為了海倫,真的值得嗎?赫克托耳、阿喀琉斯和其他所有人都是為誰而死?對大多數(shù)希臘人來說,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無論他們的目的看上去多么無意義,英勇的行為都已經(jīng)賦予了他們無限的榮耀。

我們不能把阿伽門農(nóng)或阿喀琉斯這樣過于沖動的領導者治下的社會稱為民主社會,但他們也不是專制的暴君。他們必須咨詢民意,定期舉行民眾大會,讓大家對重要的事情提出建議。這個傳統(tǒng)在以后的幾個世紀中被保留下來。

正如荷馬所表明的那樣,爭強好斗有其負面影響,這一點在后來的幾個世紀中都得到印證,惡意的爭吵傷害了組成希臘的各個獨立城邦。希臘人以與鄰邦意見相左為榮,這種習慣最終導致了他們的衰落。

盡管如此,希臘還是為后世開創(chuàng)了偉大的民主探索。

我們接下來將會探討這部分的內(nèi)容。

參考資料:

《伊利亞特》    【古希臘】 荷馬

《雅典的勝利》   【英】   安東尼.艾福瑞特
《希臘精神》    【英】   阿諾德.湯因比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8

推薦閱讀

迦糖有益
迦糖有益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