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方里的新發(fā)現
晨光溫柔地籠罩著鼓樓,紅墻琉璃瓦在晨曦中泛著潤澤的光芒。一群出籠的鴿子掠過屋檐,清脆的鴿哨聲和著遠處隱約的鐘聲,仿佛正把沉眠的北京城逐漸喚醒。
爺爺本是一個住在鼓樓邊的老北京人,搬家后已多年沒有回到熟悉的老鼓樓。夏日的清晨,我?guī)е俅位氐搅诉@個老地方。走近鼓樓斑駁的城墻,爺爺卻突然停下了腳步,我們驚奇的發(fā)現墻根下幾處二維碼映入眼簾,旁邊寫著“云游鼓樓”四個字。爺爺好奇地問:“這新貼的東西是作什么的?”,我掏出手機一掃,耳畔瞬間響起清朗的介紹聲:“鼓樓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1272年,原名齊政樓……”隨著手機傳出云導游的聲音,鼓樓六百年的晨鐘暮鼓、滄桑歷史傳入耳畔。爺爺先是一愣,隨驚喜地笑了:“連這老墻也會開口說話了,可真新鮮。原來這老鼓樓的歷史比我想象的還要長,以前都不知道呢,現在的科技都發(fā)展成這樣了!”
步出鼓樓,被一陣輕快的喧鬧聲吸引,以前的冰棍車被幾處售賣文創(chuàng)雪糕的小攤代替。一支支雪糕精巧玲瓏,小小的雪糕竟將鼓樓飛檐走獸的神韻全部精細的展現了出來。許多游客都舉著這“鼓樓”在城樓下拍照留念。我也買了兩支,爺爺小心翼翼拿著,瞇著眼上下左右仔細端詳著雪糕簽上鼓樓歷史的簡介。爺爺咬下一口贊嘆著說:“從前只是吃個解暑的雪糕,哪里想過雪糕仿著鼓樓的造型做的這么精巧??!”
轉過街角,幾間格調清新的咖啡館悄然立于古樹濃蔭之下。我們推門而入,咖啡香氣彌漫中,目光卻被墻上懸掛的泛黃老照片所牽引——那是舊日鼓樓周遭的街景,人影模糊:烤地瓜的攤販,騎著二八大杠的路人,磨刀的店鋪……。喝下一口溫熱的咖啡,舌尖化開醇香;抬眼望去,墻上無聲的舊日照片在咖啡的熱氣里浮動——那一刻,歷史與現代在這小小的空間里巧妙交融。
走出店門,爺爺駐足良久,忽而語重心長地感慨:“我算是發(fā)現了,老樹發(fā)新枝啊……住了幾十年的老地方,有了這些新事物,才算真有魂兒了?!?nbsp;
古老的飛檐托起無邊晴空,新枝嫩芽正攀登而上。云導游的豐富講解,鼓樓造型的文創(chuàng)冰棍,咖啡廳的古今交融……提著咖啡館送的鼓樓工藝品,我回望在暮色中的鼓樓。屋檐正漸漸被夜光吞沒,但新的光芒在歷史文化與現代科技的交織下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