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學樂出版社(Scholastic,以下簡稱學樂)感覺陌生的話,那么這些書你一定聽說過:《大紅狗克里夫》系列、《神奇校車》系列,甚至還有《哈利?波特》和《饑餓游戲》。
在低齡階段,《大紅狗克里夫》和《神奇校車》可謂是中國兒童英語啟蒙中使用最廣的分級閱讀書系中的兩種,《哈利?波特》則是多數(shù)中學生的第一套原版書。
學樂出版社1920年成立于美國紐約,現(xiàn)在已是全球最大童書出版和發(fā)行商,每年發(fā)行超過3億2千萬冊圖書,暢銷150個國家和地區(qū)。因為這個出版社的發(fā)行物中包含豐富的教育資源,它還在很多教育圈中被戲稱為美國的“一課一練”。
當然,這家出版社首要關(guān)注的,還是兒童閱讀。
每年,學樂會和調(diào)研機構(gòu)合作,每兩年推出一版針對英語母語國家的《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今年是第6版。
前不久,報告出爐,以下為中文版內(nèi)容。
提到國外的教育,我們腦子浮現(xiàn)的畫面往往是草地、奔跑、森林、陽光、籃球、笑臉……似乎這就是“素質(zhì)”教育。
眾多美劇也加深了這個印象,整天捧著書本的“謝耳朵”們被譏諷為“Nerd”。
但真正送孩子去國外讀書的家長驚呼自從兒子成了小留學生,才發(fā)現(xiàn)從一個坑掉入另一個坑,全球的孩子都一樣努力,在為全A的成績單奮斗,只是考核的標準、方法、路徑不同罷了。
那么國外的孩子到底愛不愛閱讀,每年讀多少本書,幼兒的親子共讀又從何時開始呢?這些家長關(guān)心的話題,網(wǎng)絡(luò)上一堆“據(jù)說”“聽說”與沒有出處的援引,那么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沒有什么比真實的數(shù)據(jù)更能解答家長的疑惑,一起來看看最近由全球最大童書出版社Scholastic與全球Top25的調(diào)研公司YouGov合作發(fā)布的Kids and Family Reading Report 6th《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第六版》。
這個報告每2年會調(diào)查英文母語國家(美國,英國,澳洲)孩子的閱讀情況,今年已經(jīng)是第六版,于2017年初發(fā)布。
在這里我們以美國版的數(shù)據(jù)為基準,家長自行對比一下我們的孩子和美國孩子在閱讀方面,有哪些優(yōu)勢或進步空間。參與調(diào)查的對象共有2718人,包括:
632名孩子年齡0-5歲的家長
1043名6-17歲的青少年
1043名上述6-17歲孩子的家長
報告會用到一些術(shù)語:
深藍色的Frequent readers,表示一周有5-7天都堅持閱讀課外書的經(jīng)常閱讀者;
淺藍色的Moderately frequent readers,表示一周只有1-4天閱讀的中等閱讀者;
灰色的Infrequent readers,表示平均一周都沒有一天進行閱讀的極少閱讀者。
背景介紹完畢,現(xiàn)在就來看看大家最關(guān)心的一些問題。
美國孩子一年讀多少本課外書?
報告顯示過去一年,美國6-17歲的孩子平均讀23本課外書。
不知道有沒有家長暗自竊喜,才23本,我家孩子輕松超越。
但是要細看右下角的柱狀圖,經(jīng)常閱讀者過去一年平均讀42.4本書,中等閱讀者17.4本。
我們中國的家長在和孩子做閱讀計劃的時候,是簡單告訴孩子一年讀42.4本書嗎?
制定孩子的年英文書籍閱讀量,其實不是個簡單的事情,要綜合考慮孩子的閱讀能力,年齡,還要兼顧孩子中文閱讀的時間。
該報告指出,6-17歲孩子,越小越能堅持每周5-7天的讀書頻率。
6-8歲這個年齡段經(jīng)常閱讀者的比例是47%,9-11歲變成為39%,而到了15-17歲組則降為17%。
有趣的是,6-17歲這個年齡段,女孩子真的比男孩子更愛閱讀,完全符合我們對男女閱讀情況的傳統(tǒng)印象。
因此制定家庭閱讀計劃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根據(jù)孩子自身的情況綜合考量,跟孩子一起制定TA同意且切實可行的計劃,而不是把美國的數(shù)據(jù)簡單翻倍。
美國家庭擁有多少本童書
家有0-17歲孩子的家庭平均擁有104.1本童書,其中6-17歲的孩子中,經(jīng)常閱讀者擁有140.8本書,中等閱讀者擁有90.6本書,而極少閱讀者也擁有65.3本。
什么會影響童書的收藏量呢?家庭收入是不是其中一個因素呢?答案如下:
柱狀圖是不同收入的家庭擁有的童書,家庭年收入10萬美元的家庭,擁有127.1本書,為各個收入層次中最多的。
看起來書籍數(shù)量與家庭收入有一定的關(guān)系,除了最低收入家庭,其他層次差別也不是很大,看來觀念還是最重要的。
其實美國的公共圖書館非常發(fā)達,甚至社區(qū)都有豐富的兒童書籍,但是為什么家中還需要一定數(shù)量的藏書呢?
家庭擁有兒童書籍,不僅僅是讓孩子覺得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孩子的學習進步。
根據(jù)the University of Neveda一項研究表明,孩子家中擁有500本以上的藏書,能使孩子的學習水平提前3.2年。(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
美國孩子覺得閱讀重要嗎?
當被問及是否同意“閱讀對我的未來很重要”,49%的6-17歲孩子表示非常同意這一說法,37%的表示同意一些,兩項相加,86%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覺得閱讀是重要的。而且有趣的是,越小的孩子認同率越高,看來閱讀習慣真的是應(yīng)該從小培養(yǎng)。
女孩子明顯比男孩子更重視閱讀,看來這一點是中外皆同了。男孩總體不如女孩愛讀書,根據(jù)目前主流的理論,生理和心理原因都有。
生理上,男孩子認知和學習方式與女孩子不同,男孩子更喜歡動態(tài)的活動。
心理上,男孩子認為閱讀和寫作本來就是女孩子的強項。還有一些客觀因素,比如男孩子相對不知道如何選擇要讀的書籍。
如何促進男孩子閱讀呢?
首先要給他們更多的自由選擇自己想讀的書,比如動作,歷險,懸疑,幽默等男孩子們追捧,但一些家長覺得沒有“教育意義”的書籍。
男孩子也會喜歡科普類書籍,比如生態(tài)系統(tǒng),宇宙太空等等。
最后也可以鼓勵他們在有限制的情況下閱讀電子書籍。
美國孩子喜歡讀什么書?
6-17歲的孩子及其家長分別給出了他們的答案,藍色代表孩子,紅色代表家長。
近40%的孩子和家長在選擇書的時候,都會挑選“just want a good story”(好故事)以及“make me/my child laugh”(好笑)的書籍,家長和孩子在這兩點上想法都很相似。
差異比較大的是,家長在為孩子選書的時候更看重“Inspire my child to do something good”(能啟發(fā)孩子做有意義的事情)以及“Make my child think and feel”(讓孩子思考和用心感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以上9個選項沒有一個提到,“要挑選讓孩子學到單詞句型的書籍”。
不知道中國家長在回答這個題目的時候,答案是什么。
其實讀書當然能促進孩子語言與知識的增長,隨著孩子閱讀量的增加,閱讀題材的拓展,知識的獲取與語言的豐富一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此在選書的時候,還是要適當給孩子一些自由,讓他們真正享受閱讀的樂趣,自發(fā)的去讀更多的書。
美國父母如何幫孩子選書
在為孩子挑選合適的書時,一半的家長都會參考老師或者圖書館老師的意見,會鼓勵孩子咨詢朋友或同輩親戚,一半6-11歲孩子的家長會通過學?!白x書俱樂部”(book club)和書展挑選。
誰是鼓勵孩子閱讀的中堅力量呢?家長收到82%的選票,老師和圖書館老師收到67%的選票。再次證明家校聯(lián)合對促進孩子閱讀的重要性。
可能中國的一些學校,圖書館老師不一定能準確為孩子提供適合的書籍信息,但是家長仍然可以咨詢?nèi)握n老師,深入了解孩子的閱讀能力。
同時家長也可以關(guān)注有品質(zhì)的閱讀公眾號,理解孩子閱讀成長的規(guī)律,獲取最新書單與輔導孩子閱讀的策略。這樣才不會被一些不負責的言論嚇住,產(chǎn)生不必要的焦慮。
以上都是6-17歲孩子的家庭閱讀情況,那么0-5歲幼兒的閱讀情況又是怎樣呢?
美國親子共讀從孩子幾歲開始
這個問題的受訪對象是家有0-5歲幼兒的家長。
左邊的餅圖是2014年的數(shù)據(jù),右邊是2016年最新數(shù)據(jù)。紅色表示孩子出生3個月以內(nèi)就開始閱讀,黑色表示孩子1-2歲之間才開始閱讀。
從2016年的數(shù)據(jù)來看,77%的家長在孩子1歲以內(nèi)就已經(jīng)開始親子共讀,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孩子3個月以內(nèi)開始共讀的家長對比2014年有10%的增長。
看來越早開始閱讀孩子受益越多的觀點,不僅僅是專家一直在倡導,家長的認同度也越來越高。
從嬰兒時期開展親子閱讀到底有什么好處呢?家長讀書給孩子聽,是促進嬰兒腦部與社會情感發(fā)展的重要形式,當然也是加強親子情感紐帶的好方法。
可能有些家長會懊惱,沒有及早開始親子閱讀。研究表明,僅就學習方面(academic benefits)而言,任何時候開始親子閱讀,都是有用的。英文有句俗語說,better late than never. 雖然晚了,但是總比不讀好。
美國親子共讀的頻率
2016年數(shù)據(jù)顯示,56%家有0-2歲幼兒的家長能夠堅持每周共讀5-7天,而家有3-5歲孩子的家長,能堅持這個頻率的比例是62%。
不知我們中國的家庭能做到5-7天這個頻率的有多少?我家小朋友今年中班,我們的頻率是一周5天,也算與美國主流同步吧。
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一定有比讀書更有趣的事情,比如吃東西,玩玩具等。但是讀書對于語言,思維與社會情感的發(fā)展絕對不是玩具可以比擬的。因此家長的堅持是非常重要的。
美國女作家Emilie Buchwald說,“Children are made readers on the laps of their parents.”孩子是在家長的腿上成長為讀者的,我深以為然。
盡管孩子每晚可能有不同的興趣班要參加,家長有各種工作或家庭的事物要忙碌,堅持親子共讀是對孩子一生受益的活動,值得我們無論如何也要抽時間去做。
每次共讀幾本書?
70%家有0-2歲幼兒的家庭每次共讀1-2本書,而68%孩子年齡在3-5歲的家庭每次共讀2-3本書。
這樣的變化大概與孩子年齡增長,理解力和專注度的提升不無關(guān)系。我們家的情況一般也是2-3本書,至少包括一本中文與一本英文書籍。
可能有的家長會想知道,每晚讀的書籍一般由誰來決定?
報告顯示,0-2歲年齡段,54%的幼兒可以挑選自己想讀的書籍;而3-5歲階段,這一比例高達81%。
的確,孩子自己挑選的書籍,才有可能把這本書讀下去。
當然家長也會擔心,如果孩子重復挑選同一本書,會使孩子的閱讀體驗受限。家長可以采取孩子挑選一本書,父母挑選一本書的方法,幫助孩子擴大閱讀視野。
同時,也需要做點小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是什么因素讓孩子反復讀一本書,是情節(jié),角色,畫風,語言,還是主題?據(jù)此幫助孩子找尋更多他們喜歡的書籍。
以上是報告列舉了中國家長關(guān)心較多的問題,還有一些其他內(nèi)容,比如為了應(yīng)對暑期滑坡(summer slide),美國家長們在閱讀方面都有哪些應(yīng)對措施;還有一些美國特色的內(nèi)容,比如不同文化家庭的孩子與家長對待閱讀的態(tài)度等等。
來源:外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