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這是幼兒園小朋友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我昨天在想是不是我管的太多了,孩子在幼兒園遇到的問題應該他們自己解決?
不必擔心,現(xiàn)在小孩很多在家里很大膽,在外面很膽小的,因為家里環(huán)境讓他有安全感。
我們家也遇到這樣情況,有時候是其它小朋友欺負了,有的是搶東西了。我跟他說:如果你不喜歡這樣,就告訴小朋友,說請不要這樣。如果解決不了,可以和老師去說。話雖如此,他有時候會說,有時候就算了。我也沒有太跟著這些事,我相信隨著孩子長大,他們會慢慢學會怎樣處理這類事情的。
tryone 不必擔心,現(xiàn)在小孩很多在家里很大膽,在外面很膽小的,因為家里環(huán)境讓他有安全感...
或許這只是小朋友成長中遇到的自己的煩惱,相信她能解決,或許是最好的處理辦法。。
這位媽媽,在下論斷之前,我想你能不能就這個事件再仔細地問一下女兒:
-書是在什么情況下被拿走的,是“搶”么?是“借”么?是“偷”么?這里面的區(qū)別很大,雖然結(jié)果都是書沒被你女兒帶回來。
-那么書如果是被搶/借/偷走了,你女兒當時的反應是怎樣的?她的判斷及措施。這里問的時候有個技巧,不能“誘供”,這點我始終堅持,因為父母心里已經(jīng)先摹了個故事版本,然后一點點問孩子來印證你的猜測。孩子太小,會被你帶離真相。用開放式的問題:“XX拿走了書以后,你怎么想的?”和“XX拿走了書以后,你怎么沒去搶回來?”是肯定不同的。
從孩子回家來的表現(xiàn)看,這件事可能沒有對她有“大傷害”,她只是想起來了才跟你說,如果這件事傷了她,小孩子會一直掛在心上,這時候的表現(xiàn)是藏也藏不住的。
那現(xiàn)在我們假設,她的書真的是被“搶”走了,那我們還是有簡單正確的方法來給孩子的。我認為三步走會好點。(1)先和孩子直接溝通,請女兒自己去溝通更好。這本來是自己的東西,請他還回來,理直氣壯。如果女兒不行,媽媽去問,而且是當著兩個孩子的面,但是心平氣和,就當書是小朋友借走忘記還了。
(2)如果小孩子不承認或者就是不肯還。我覺得和老師溝通是第二招。老師自有判斷。
(3)實在不行,最后一步,我覺得才是找對方小孩的父母。當然,事先溝通好,不要把矛盾升級。我從來不覺得一個幼兒園的孩子有多壞的心思,無非是各家的教養(yǎng)不同,個性不同,所以表現(xiàn)各有不同。在孩子將來漫長的人生里,遇到“壞人”和“好人”的幾率相等,所以“壞人”是躲不掉,殺不光的。教會自己的孩子正確面對負面的事件,對身邊的人有正確的判斷才是正道。
最后,經(jīng)常有家長說自家孩子在外面和在家里象兩個人一樣,其實,想一想,是孩子不一樣,還是他遇到的環(huán)境不一樣?往往家里的人太“待見”孩子了,其實在家里才不是“正常的”環(huán)境,在外面是真正的“小社會”。如果她在外面膽子比較小,你就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她獨立與外界的人接觸,比如讓她問路,讓她向餐廳服務員要東西什么。當她對外面的環(huán)境不再有“不安全感”,她自然會生成正確的判斷,不會以沉默應對“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