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很久沒來看展了。前幾天還暗想不知何時才能再回日本逛逛。今天先來展覽回味一下舊時的味道吧……
江戶時代有一本《浮世物語》很流行:“萬事不掛心頭,隨風飄去,流水浮萍一般,即叫做浮世?!币虼耍卯嫻P抓住轉(zhuǎn)瞬即逝的浮華瞬間,及時行樂。
這些浮世繪都是通過木刻版畫技法批量生產(chǎn),所以,浮世繪沒有“原作”的概念——無非是質(zhì)量和批次的差異而已。
它的出現(xiàn)其實是江戶時代一個縮影。
17世紀,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統(tǒng),政局平穩(wěn)、經(jīng)濟發(fā)展,商人們有錢但沒地位,武士們有地位沒錢。
大家都沒什么值得奮斗終生的宏大目標,也覺得沒啥人生價值,那只有喝酒了,此生的享樂就是最好的選擇。
隨后,畫家們開始以商人們那煙花柳巷的奢侈生活為題材,叫做“手筆風俗畫”,為浮世繪的前身。
到了1657年,一場大火將江戶夷為平地,觀念上為人們帶來浮世無常之感。
重建家園的過程中,大量資金、人力流入江戶,進而商業(yè)高速發(fā)展,能大規(guī)模印刷的宣傳畫備受歡迎。
東邊的演員、西邊的名媛、酒屋漂亮的女服務生、“花柳界”的頭牌都想讓自己更有生意,唯有依靠浮世繪的宣傳了。
日本的海女,很辛苦啊,還帶著吃奶的寶寶
梳頭ing
躲貓貓
金太郎和他的養(yǎng)母,據(jù)說他是日本的哪吒
帶著五位老婆出游的奢華場景
葛飾北齋出場
這幅畫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小到明信片、書簽、各種周邊印花,大到日本的新護照、鈔票、奧運會宣傳片。
實際上,《神奈川沖浪里》這張畫,只是《富岳三十六景》中的一張
夸大的自然場景,小小的船,顯示日本人不怕困難用于挑戰(zhàn)的民族精神。
晚年作品
很有特點的??
葛飾北齋唯一絹布上的手繪真跡
日本孩子小時候的繪本
東洲齋寫樂以夸張的變形手法突出演員的外形和性格特征。據(jù)說被評論家列為五大肖像畫家。神秘的出現(xiàn),又什么的消失在人間
他是個小偷。賊眉鼠目,被抓住時緊張的神情
男扮女裝的歌舞伎 ,據(jù)說他們的每個動作都是規(guī)定好的
從畫人物轉(zhuǎn)為畫鬼怪
這是《水滸》人物,你看的出嗎?據(jù)說畫家當時只有29歲,因此一舉成名
這副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我大概找到了現(xiàn)在漫畫的影子,而且據(jù)說還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
畫于十九世紀
又一歌川家族大咖出場。廣重的畫色彩鮮艷而又靜謐
浮世繪影響了一代藝術(shù)家。當時作為瓷器的包裝,浮世繪畫作來到歐洲。產(chǎn)生了一批超級粉絲:梵高,德加,莫奈
第一大粉絲梵高還曾經(jīng)臨摹過下面這副作品
莫奈堪稱第二大粉絲:睡蓮,日本橋都有浮世繪的影子
這是浮世繪的版本
莫奈的妻子
溪齋英泉,擅長畫頹廢的美人
明治維新,浮世繪接近尾聲
日本的《富春山居圖》,這樣的表現(xiàn)形式很別致
貓人
用動物擬人的生活
明治維新后,人物的服裝也西化了。被稱為最后一位“武士”
開始收到西方光影的影響
是這樣做出來的
掃碼可以云游一下:
縱觀這段貫穿東西和古今的奇幻漂流史,浮世繪本質(zhì)就是一種在普通人生活中誕生的、不斷變動的藝術(shù)。
明艷的色彩、簡潔利落的線條、生動的人物姿態(tài),可以讓它天然地成為再創(chuàng)作的理想?yún)⒄?,在任何一個時代重生,被任何設(shè)計師、藝術(shù)家致敬。
從這個角度說,消失的是只屬于江戶時代的浮世繪。每個時代,都會有每個時代的新浮世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