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雞娃的職責(zé),普遍家庭都是娃媽挑起大梁,而我家干勁最足的非姥姥莫屬。
相信很多家庭都有一個這樣的角色——愛嘮叨的媽,我家姥姥就是這個嘴不停的人。從我懷孕六七個月開始,姥姥就每天跟肚子里的娃說話,早早就給娃起好了小名,“壯壯,壯寶”,每天喊得不亦樂乎。由于隊友臨時有事,陪產(chǎn)也是姥姥,娃出生就睜著眼睛左看看右看看,淡定得很,第一眼看到姥姥,雖然當(dāng)時娃啥也看不清,但姥姥和娃在冥冥之中有了特殊的緣分。
娃出生之前,我們總抱怨姥姥嘮叨,什么“天冷了別忘了添衣服”,“夏天別吃太多冰淇淋回來肚子疼”,“晚上別熬夜,肝臟要排毒”……多年中,這些生活的瑣碎聽得起了繭子,好像我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一樣,永遠都要被媽管著。但是自從自己當(dāng)了媽,才深刻理解這些嘮叨中藏著媽媽對孩子的關(guān)心和愛。也是自從有了娃,姥姥的嘮叨終于迎來了成果——娃開口早。
10個月開始叫爸爸媽媽,一歲叫爺爺奶奶,13個月會說疊詞,現(xiàn)在18個月剛過,簡單的句子對話都沒問題。不得不說娃開口早得益于姥姥的每天輸入。姥姥真的是不停地說,把嘮叨的才智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給娃念繪本,讀詩,吃飯時說,出去玩時說。我說姥姥能者多勞,人盡其才。這時大家可能會問,姥姥說中文,英文啟蒙呢?我的回答是:姥姥是雙語教學(xué)??
姥姥是八十年代初的大學(xué)生,英語閱讀沒問題,發(fā)音差一些,但是通過字典,讀閃卡機器以及原版音頻,姥姥也在陪外孫過程中糾正自己的發(fā)音,和娃一起學(xué)習(xí)。日常物品,水果,顏色,身體部位,動物等這些名詞姥姥給了最早的輸入,之后媽媽配合講raz和海尼曼,聽sss,目前做到了150+英文單詞的輸出(具體內(nèi)容可以看我另一篇想法,娃18個月小結(jié))。平時中文不會說的自己就英文表示,比如今天早上壯寶說“要吃tomato”,每天最多的就是這種輸出。英文句子還沒有能說特別多,但我不著急,慢慢來靜待花開。
姥姥還是一個特別好的陪練,我讓壯寶和姥姥一起玩找英文單詞對應(yīng)卡片的游戲,有姥姥假裝爭先恐后激動萬分,寶寶也玩得帶勁。
此外,我要特別曬一下姥姥的手作,姥姥在我懷孕的時候就憧憬著帶娃讀繪本時拿一些實物會更有意思,也更會加深理解,把書讀活。所以姥姥退休之后從零開始學(xué)鉤織,娃穿的衣服用的教具,玩的玩偶,都是出自姥姥之手。姥姥還期待等娃上幼兒園的時候,到兒童節(jié)圣誕節(jié),給班里每位小朋友都發(fā)一個小玩偶,姥姥堅信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她要把愛好盡情發(fā)揮。
除了鉤織類,姥姥還做了不織布,小布書,安靜書做了十來本,特別想說的是這個世界地圖。這是我從國外網(wǎng)站找到的素材,姥姥打印,裁剪,親手縫制,這幅一米長半米寬的世界地圖在娃出生前完成,耗時兩個月,成為現(xiàn)在娃最喜歡的安靜書,除了從中認識動物,國旗,還認識了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大本鐘,埃菲爾鐵塔等一些標志性建筑,做到了最早的地圖認知啟蒙。娃玩的開心,姥姥也覺得功夫沒白費,跟我說這個或許還能傳承呢,我連連點頭。
PS:地圖安靜書資源鏈接:
https://www.imagineourlife.com/2013/07/08/montessori-continents-map-quietbook-with-3-part-cards/
曬完了姥姥,再提一下在雞娃團隊里迎頭趕上的姥爺吧。姥爺愛好畫畫和詩詞,但也僅停留在是自娛自樂的水平。自從生了娃,姥爺萌生了一個愿望,要給娃用毛筆畫一套詩配畫。說做就做,姥爺想象能力不足,就借鑒網(wǎng)上優(yōu)秀的構(gòu)圖,自己加以創(chuàng)作,以每天兩三幅的速度,一個月內(nèi)完成了幾十張詩配畫。晚上下班抱著娃一邊看畫一邊朗誦古詩,不亦樂乎。我想姥爺心里也是滿滿的成就感。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其他作品
壯寶在一天天成長,帶給這個家庭無數(shù)的歡笑,真真是個小太陽。至于雞娃,我們沒什么功利心,姥姥姥爺組成手作興趣小組,就是希望在玩自己愛好的同時,用自己的雙手讓娃也在玩中學(xué)。雞到什么程度,不重要,重要的是,開心陪伴,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