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帶娃去地質(zhì)博物館體驗了修復三葉蟲化石的活動后,發(fā)現(xiàn)他的興趣還蠻大的,老母親就開始留意這方面的資訊。唉,小紅書上口口相傳的蔡甸伏牛山開化石活動看著是蠻有意思,就是路程巨遠了些,不是每次打的都好命有的士過來接單的。好在萬能淘寶啥都有,什么化石修復盒子,斷裂魚化石修復,動手劈原石等。
試水買了最貴的那款化石修復大師,黑色盒子還是蠻高大上的,還送了個禮品袋,送禮也挺合適的。打開盒子一看,里面一共十塊化石:扇貝,無洞貝,石燕,粉巖螺,板星珊瑚,箭石,菊石,餅干海膽,牡蠣,王冠尾。工具有刻刀,氣吹,手套。
每一塊化石都有獨立的包裝,并很貼心地有帶名字的標簽。王冠尾的這塊化石甚至比在地質(zhì)博物館里修復的那塊更大些,只有封在泥巖里的這塊不能泡水,所以決定先把它處理了。步驟和地大博物館里一樣,用刻刀清理刷不掉的表層圍巖,再用氣吹把灰塵吹走,兼顧用自配的刷子刷掉浮灰。搞完后,娃又用自己的放大鏡檢查了一遍,繼續(xù)處理掉縫里殘存的渣渣。一鼓作氣,娃又把最大的那塊牡蠣化石給泡水修復好了。
剛好斷裂魚化石這幾天也到貨了,其實就是狼鰭魚,按照位置擺放好兩塊化石,在斷面層用棉簽均勻地抹上膠水,貼合在一起靜置24小時待其完全固化后,再用砂紙細細打磨下。最后,把狼鰭魚化石貼在相框上再架起來即可。其實這款更適合小齡娃,還是蠻容易上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