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書鴻跨上棗紅馬狂奔二三百公里——只為尋妻。
這是一個怎樣執(zhí)著于熱愛的人?
最終,他還是用行動來回答了妻子陳芝秀的問題,“你最愛的我和敦煌之中,你選擇哪一個?”
對,是敦煌。
雖然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做這道兩難的選擇題。但正投身于對敦煌的熱戀中的男人卻忽略了身邊的這位嬌小的女子。
他以為——夫妻,是一個凝固的靜態(tài)詞。以為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同樣的藝術(shù)追求,就一定會一同投身于保護敦煌的偉大事業(yè)中。
可夫妻啊,像極了做工精美的瓷器,是最滋密卻又最脆弱的。脆弱到如同一個小妖的出現(xiàn)就會被輕易打破的杯盞,一陣微風(fēng)就會被輕易吹散的柳絮。
無論是怎樣深沉的愛,最終也離不開柴米油鹽。貧賤夫妻百事哀,難的不是生活的貧苦,更是心靈的荒漠。高貴美麗靈動的妻,真會分辨不出那個“老鄉(xiāng)”只是個流氓嗎?
想起《廊橋遺夢》的瑟琳娜,只是陳芝秀更絕望、更無助、更需要心靈的綠洲,這時哪怕是帶著污腐之氣的綠洲,也是必須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讀來讓人深深嘆息!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而后來,
后來
我總算學(xué)會了如何去愛
可惜你早已遠(yuǎn)去
消失在人海
后來
終于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這種錯過,是彼此的錯過,既不僅屬于常書鴻,也不只屬于陳芝秀。
這是一本訴說敦煌“守護神”,第一任敦煌研究所所長常書鴻的小說,或者說是紀(jì)實文學(xué)。那個年代,兵荒馬亂、人心困厄,那個地點,荒蕪孤寂、艱苦卓絕。只有常書鴻這樣的人,這樣堅定的熱愛,才在千里之外的塞上荒漠中開出藝術(shù)的絢爛的花。
我們必須向這位大師脫帽,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是為敦煌而生的。常人敬業(yè)是在完成工作,大師卻是在完成自己的理想。修筑護墻、踏勘洞窟、清理沙塵、清點文物、臨摹壁畫、整理檔案,甚至連撞上工鐘這等小事,都必躬親。因為這都是為成就理想而必操的“閑”心。
他一定是無法顧及自己的愛妻和一雙兒女的,因為敦煌需要他,即將毀滅消亡的燦爛藝術(shù)瑰寶需要他,中華文明需要他。
這是敦煌精神,敦煌魂!此生只為守敦煌。
此生只為守敦煌: 常書鴻傳32人有 · 評價11 · 書評1葉文玲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20-06-01 那個年代,兵荒馬亂、人心困厄,那個地點,荒蕪孤寂、艱苦卓絕。只有常書鴻這樣的人,這樣堅定的熱愛,才在千里之外的荒漠戈壁中開出藝術(shù)的絢爛的花。常人敬業(yè)是在完成工作,大師卻是在完成自己的理想。他是為敦煌而生。